毛细现象大班18人
活动目标:
1.知道带缝隙的物体使水向上走是毛细现象原理,体验和探究发现的乐趣(感知毛细现象原理)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猜想、探究和发现。
3.能够探索可以发生毛细现象的物体,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重点:能够探索可以发生毛细现象的物体,
难点:观察出让水移动的物体都有细缝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毛巾,清水,容器,尼龙绳,筷子,报纸,棉布,卫生纸,记录表,带颜色的水
经验准备:有记录表格的经验
场地准备: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经验迁移:“我们平时看到的水都是往哪个方向流的呢?谁能够给我举出几个例子(洗手、喝水、下雨)”
引发幼儿猜想:“水会往低处流,还会往其他方向移动吗?”
现象演示:将毛巾的下端浸在水中,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毛巾的上端也湿了?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让水往上移动呢?
你们觉得有哪些东西可以让水往上移动?出示材料,让幼儿猜想,并在白板上画出表格,用“正”字记录数据,最后进行验证。
(二)引导幼儿进行试验验证,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每个人都说出了不一样的看法,现在我们三个人为一组,到身后的材料台拿材料,然后去操作台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当中有个要求,你们组的成员要自行分配好任务,有做记录的,有做观察,还有人一会要说出来你们组都发现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哦!”
幼儿实验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在实验过程当中注意容器的水和记录表)
(三)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梳理提升经验
实验结束后让孩子拿着记录表坐到椅子上,“你们谁看见水往上移动了?你们都选取的哪些材料,有哪些可以让水移动呢?”,与实验之前记录的表格相对比,看看猜想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提升:“你们刚才都做实验了,那能让水移动的物品都有什么共同点,或者说和其他的相比有什么不同点?”拿出材料,让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物品特征,“能让水向上移动的物品摸起来和看起來有什么不同?”
结论:原来带缝隙的物品能让水往上移动。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与制作,搜集、记录信息,思考、解释与得出结论,表达、分享与交流
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常使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乐于与同伴分享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产生疑问猜想假设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