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重大问题研究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和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和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选题七: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相互关系研究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
选题八: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研究深入研究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探索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提高党的领导干部治国理政实际能力的政策措施。
选题九: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推进改革开放研究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新思考。
选题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研究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思想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指导意义,系统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治观念与法律制度的重构、可持续发展与法治变革、生态文明与法治、以及各部门法律如何协调推进。
选题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选题十二: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关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比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深入研究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思想逻辑、内在依据和实践基础。
选题十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调整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系统分析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阐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我国社会利益矛盾和社会关系的思路。
选题十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阐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设计论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选题十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征和本质属性;立足当前实际,研究分析在社会价值多元取向的状态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和内在关系。
选题十六: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背景、现实基础和内涵本质;研究阐明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系统分析和谐文化的形态特征、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开放性。
选题十七: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道德实践的新变化及其面临的新问题,科学分析和阐述“八荣八耻”的时代意义、提出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思考。
选题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围绕法治观念、法律基础和各部门法的相互协调,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选题十九:党政领导体制改革新问题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分析党政领导体制的设置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科学论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研究分析地方党政领导体制改革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如何建立、完善相应的权力结构,实现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创新权力运行和有效监督机制的思路。
选题二十: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重点研究如何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格局;如何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针对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选题二十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党内民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深入研究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和基本原则,科学分析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和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选题二十二:新形势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系统分析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人口流动和就业环境变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重点研究当前形式下制约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各种因素,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举措。
选题二十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应用,结合当前文化发展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内涵、概念范畴和结构体系。
选题二十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和本质属性,联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践进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马克思主中国化研究其他选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研究;2、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6、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7、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问题研究;8、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问题与难点问题研究;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10、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群众载体、途径、方法研究;1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效途径研究;12、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13、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14、现代传媒与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15、关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6、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7、关于确保粮食丰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18、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0、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21、关于发挥文化在经济困难时期的独特作用。
22、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研究;23、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研究;24、国有企事业单位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25、新形势下社会动员机制研究;26、网络文化产业研究;27、主流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研究;28、党报发行营销的新思维与新路径。
2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市民社会兴起30.新农村视野下的乡镇机构改革研究31.乡镇机构改革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32.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3.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与政府职能的转变34.税费改革后的农民需求与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差距36.社会中介组织与和谐社会的构建37.农村的村民自治现状与完善研究38.服务型政府下公务员素质研究39.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现状与改革40.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41.改革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研究4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管理机制与体制研究44.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5.我国地方间政府合作机制研究。
46.关注民生: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47.中国构建服务性政府的路径选择48.浅析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49.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50、评中国国际安全环境51、试析中国的新安全观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选题一: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历史和现状调研主要研究内容:以我省为例,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分析他们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特点及变迁轨迹、影响因子,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基本判断,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对策建议。
选题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性原因分析,走出困境的关键及对策。
选题三: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特点及其发展,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