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及案例 PPT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及案例 PPT
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准确掌握教学进度、 把握教学、解读教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 够循序渐进,学生对一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系 统的理解,学生能够知道本单元在初中数学中 的地位以及与前后章节的联系.
单元设计就是整体把握!
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把握教学。 结合自己的经验, 根据整个单元的内容, 根据你的学生的学习, 对整个教学的内容、过程进行科学合理 的安排。
3. 分析教材知识与例习题的功能与作用 (1) 分清教材中知识的涵义;(概念的内涵与
外延,公式、图式、定理、法则成立的条件 和适应的范围等); (2) 弄清教材中知识的内在的联系和来龙去 脉, 分析教材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是由数学的知识结构(基本概念、
法则及其联系等)和观念系统(原理、观念、 思想、方法、规律等)组成的。
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根据难度递增,方法选择依次递进。
鉴于有些中考试题的考查和修改后的课程标准, 形成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完整结构体系,有必要再 补充判别式和韦达定理的内容。放在回顾与思考之 前进行为好。
此外,注意方程模型、转化、类比、归纳等数学 思想方法的渗透.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一个沟通“未知” 与“已知”的过程,其本质思想是化归,因而在方 程解的探索中力图通过“未知”与“已知”、复杂 问题与简单问题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等渗透 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
考题1(06兰州14题)已知x1、x2是方程2x2-x-7=0的两
根,则x12+x22的值是
。
考题2 (08兰州22题)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2x-a=0.
(1)如果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a的取值
范围;
(2)如果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且满
足 考题3
(x1109兰x12州19.32)阅读材,料求:a的设值一.元二次方程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三、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环节
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确定、分课时教学设计、单元 测试设计、评价设计、中考分析等几个 环节。
一元二次方程
(一) 课程标准分析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 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二) 教材分析
2.分析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方式 分析编者的编写方式与意图以及如何
体现《标准》的要求(内容的选取、呈 现的方式、习题选择搭配等)。
例如.课本习题的编写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研究:
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课本知识的补充与深化: 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等.
(二) 教材分析
教学单元是介于学期教学和课时教学之间 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教学单位。
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 ,有利于弄清单 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层次关系 ,有利于系 统地有计划地反馈调节教学过程 ,从单元整体 上较好地落实因材施教 ,防止缺陷积累。
教学单元具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而可 以从单元整体考虑对学生进行“双基”和能力 的综合训练 ,使学生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
一、 教学设计的两个层次 二、研究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三、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四、初中数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的两个层次:
宏观层次(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方案 设计、课程标准设计、编写教材等 微观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学期 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章节教学设 计、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如在配方法一节中,首先回忆现在所能解决的方
程的类型,然后将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逐步转化为 所熟悉的 (mx+n)2=p(p>0)的形式,直接开平方, 从而得到配方法.
在配方基础上,又进一步将其一般化,得到公式 法.在分解因式法中,注意突出降次的思路. 分解因式 法的思路,两个一次方程。降次思想
类比一次方程研究二次方程。
实行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整体系统的思想 , 对课时教学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同时 ,还有利于 从单元整体上积累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
单元设计要求,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其中一个 环节,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设计 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 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也对后续教学 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判别式和Vita定理 了解根与系数关系,能用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 方程根的情况。
人教版:9上22章公式法之后,讲了判别式,并进行 了归纳。观察与猜想栏目介绍了韦达定理。 北师大版:在推导求根公式时加了一个附加条件b24ac没有其他学习内容。韦达定理在复习题中设计了 一个填空(探究猜想)题。 华师大版:阅读材料介绍判别式。22。3实践与探索 中有一个问题探索,介绍韦大定理,重在经历发现 的过程体验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从知识性 角度来介绍 。
千变万变母题不变(万变不离其宗!)
(四)中考分析
主要研究近几年中考对该章知识的考查内容、 方式和程度. 中考试题考查了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以何种方式进行考查的?考查的程度与所 占的比例为多少? 中考试题是怎样体现初中 数学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的? 试题如何考查 学生数学能力与学习潜能?试题对本单元教 学有何启示?等。
(二) 教材分析
(3)分析教材中例、习题的作用与搭配方式, 分析例、习题的类型和层次,挖掘例、习题 的潜在价值与功能,提炼隐藏其中的数学思 想方法与解题规律。
分析例、习题时,要了解各题的难 易和繁简,根据教学要求和题目的 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 情况,可以考虑采用口答、板演、 复习提问、书面作业、课后思考等 方式。 例如, 对数学教材中例、习题的研 究内容为:结构研究、解法研究 、变 式研究 、深化研究等
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则两根与方程系
数之间有如下关系:x1+x2=-
料填空:已知x1、x2是方程 x2+6x+3=0的两实数根,则
x
2
b a
+
,x1·x2= c
a
x 1 的值为
.根据该材 .
x1
x2
考题4 兰州2012
( 五)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就是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 标准,是教学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务,也是 教学的关键.(布卢姆(B.bloom)) “学生学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即学生学 习这些内容的价值,这就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不同,将直接影响教学设计和 教学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本章教学目标、选择教 学任务,指出本章的教学重点,划分为几个 课时?明确各个课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作用。
例题结构研究: 例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条件
对结论起何作用?在此条件下还会得出 哪些结论?改变条件结论如何?改变结 论条件将有何变化?条件与结论有何特 征? 它与哪些教材中哪些习题有联系?与 哪些知识有联系?
例题解法研究: 那些例题有多种解法? 各个 解法的关键是什么?不同解法的优劣如何? 解法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否用于解 决其它问题或类似问题?
(2)经历心算、画图或利用计算器等估计方程解的过 程。
(3)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6)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参见例51)。 (7)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
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8)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要求应
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 (9)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
第1节通过丰富的实例,如“花边有多 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 题,列出方程,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 方程的有关概念,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第2-5节,通过具体方程逐步探索一元二 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 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第6节再次通过几个问题情境加强一元二 次方程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问题串的形式。形成结构 体系。
(三)学情分析
起点能力、使能目标、支持性条件等。即 一般的认知前提、思维特征的分析与本班学 生能力起点分析、性格、班风等。优势与不 足。 学生学习的现有状况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一定的活动经验。了 解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特征、对数学的价 值倾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在某方面的个体 差异等,都是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前 提。
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习题分为随堂练习、 习题、章复习题、总复习题四种类型,各种 类型的习题是按照不同教学要求编排的。
各个课节的“随堂练习”,主要是围绕新 课内容,突出简明新概念的实质和直接应用 新知识进行解答的基础题。可随堂让学生练 习,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节(单元)后的“习题”,是为巩固该 课节(单元)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方法 应用而编排的。它比“随堂练习”要求略高, 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技能、 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它可以供学生课外练习 或教师布置作业时选用。
本文以章节教学设计为主
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单元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 对某个单元所涉及到得各种课程资源进 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 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 为达到整个单元教学目标,对教什么、 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单元 教学策划。
(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作用
( 五)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任务来实现的。 分析任务的目的在于明确学习主题有哪些, 如何实现这些学习主题,实现主题过程中的 重点、难点是什么。 在设计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本单元有关学习主 题,各个学习主题之间的关系及有关实例、 习题之间的递进和难易关系等。
题的经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知道了基本 步骤(审设列解验答).
生活中关于方程的模型并不全是线性的,另
一种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 同样广泛的应用.本章将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有关概念、解法和应用等)
在总体设计思路上,本章与已学过的有关方 程类似,遵循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 应用”的模式,首先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列方程、 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然后探索其 各种解法,并在现实情境中加以应用,提高应 用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