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PPT课件
第三,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班级教育活动的 顺利展开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四,班级管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 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第五,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
17
案例:惩罚是为了什么?
某学校课堂上,一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讲得没意 思,不由自主地看起课外书,被上课的科任老师 发现并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 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 书有收获。班主任无法说服,就请来学生的家长。 家长把孩子带回去后,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 终导致孩子对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
级和新式班级) ▪ 3.学习性 ▪ 4.依赖性(不成熟性) ▪ 5.教育性 ▪ 6.社会性 ▪ 7.组织性。 ▪ 8.双重性质的组织
5
二、班主任
(一)含义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
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 工作的教师。
6
(二)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
▪ 1、从班主任与班级的关系来看:班主任是班集 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
24
2.全面管理的原则 ▪ (1)注重全面发展 ▪ (2)鼓励个性特长 ▪ (3)加强中差生的转化
15
三、班级管理
(一)含义 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主要是班主任)
按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 法组织班级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16
对概念的理解
第一,班级管理是围绕教育活动展开的,是 一种教育管理;
第二,班级管理活动是在班级管理者(主要 是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下,由班级管理者和学生共 同参与的双向活动,是在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交往 中进行的。
课堂练习:分别“怀着胜利的喜悦”、“干巴巴 的确认”、“漫不经心”等情绪说下面两句话:我 们班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你们作业完成的很好。
12
▪ 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的操行评语) 案例:人性化的评定
细看班级,发现无论什么地方都有你的痕迹: 黑板报里有你每次的辛苦,班级论坛有你的才艺, 教室清洁的环境里有你的付出。你用你的真诚和 多才多艺在班中写了厚重的一笔,七三班因为你 而骄傲!
▪ 2、从班主任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来看:班主任工 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石。
▪ 3、从班主任与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关系来看,班 主任是各方面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
(三)班主任的职责(详见《中小学班主任 工作规定》)
7
(四)班主任的能力素质要求 讨论: 1、是不是每位教师都适合做班主任?班主任
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在哪里?什么样的老师 才能做好班主任? 2、卡特教练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21
(三)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的组织建设 2.班级的日常管理 3.班级的活动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22
(四)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的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主体性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23
1.方向性原则 ▪ (1)确定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 ▪ (2)细化班级管理目标使之清晰而可操作 ▪ (3)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专题二 班 级 管 理
1
教学目标和要求:
▪ 知识目标: 1、了解班级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班主任的概念、作用及职责,掌握班主任应具备的能
力素质。 3、了解班级管理的概念、功能,内容,掌握班级管理的原则
和方法。 4、了解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 5、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和班级日常管理的要求和方法。 ▪ 能力目标:结合教育实践,熟悉班级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
的内容和要求,能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实践。 ▪ 情感态度目标:初步形成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角色意识,
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技能,增加对班级管理工作的 热爱之情。
2
一、班级
(一)班级的产生 西方:昆体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耶稣会班级授课制的实践; 夸美纽斯正式确立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对教育过程进行划分,进一步明确 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中国: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3
(二)班级的含义
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 根据学校的安排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 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就是 “级”,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 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4
(三)班级的特点 ▪ 1.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 ▪ 2.班级的划分和编组遵循一定的规律。(传统班
只是希望你学习的时候,多点信心,那会给你 带来更优秀的成绩;在你工作的时候,多点宽容, 那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同学支持,那样,生活会更 令人感到美好!
13
▪ 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要善于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
增加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
3.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艰辛,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具有乐观、自信、 自律的良好人格品质,善于进行心理的自 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
18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1.社会化功能 2.个性化功能 3.选择功能 4.保护功能 5.调整功能
19
1.社会化功能 (1)提高学生的“做事”能力 (2)让学生学习“做人”之道 (3)为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0
2.个性化功能 (1)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培养
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形成和发展学生 各具特色的能力。 (2)通过性质和内容各异的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 塑造学生的性格,形成各具特点的个性品质。 (3)通过同班同学的相互比较和评价,促进学生 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
①社交能力 ②生动的艺术表达能力 ③缜密有方的组织管理能力 ④机智灵敏的应变教育能力 ⑤分析研究能力 ⑥网络开发利用的能力
10
①社交能力 ▪ 深刻敏锐的观察力 ▪ 广泛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
11
②生动的艺术表达能力 ▪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交际双方的理解=语调(38%)+表情(55%)+有声语言(7%)
8
1.思想道德素质
(1)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正确的政治方 向,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3)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9
2.专业素质
(1)知识: 首先,要掌握系统、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 其次,要涉猎心理学、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