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平(赣粤界)至从化公路项目第七合同段白河1、2号桥桩基分项开工报告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滦赤路(八道河段)道路避险应急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09年9月18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方案编制依据 (3)三、施工部署 (4)3.1、项目施工组织机构 (4)3.2、工力计划 (4)3.3、主要材料、机械计划 (5)3.4、施工进度安排 (5)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6)4.1、平整场地 (6)4.2、测量放样 (6)4.3、护筒埋设 (6)4.4、钻机就位 (7)4.5、泥浆制作 (7)4.6、钻孔 (7)4.7、清孔 (7)4.8、下钢筋笼 (8)4.9、下设导管 (8)4.10、灌注水下砼 (9)4.11、钻孔桩事故的处理 (9)五、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0)5.1、质量目标 (10)5.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0)5.3、质量管理制度 (11)5.4、工程质量保证控制程序 (12)5.5、质量管理措施 (14)5.6、质量保证措施 (15)5.7、质量标准 (16)六、施工安全措施和保证体系 (17)6.1、安全目标 (17)6.2、安全保证体系 (17)6.3、安全管理制度 (17)6.4、安全管理工作 (18)6.5、施工人员行为控制 (19)6.6、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19)6.7、现场消防措施 (21)七、施工环境措施和保证体系 (22)7.1、环境保护目标 (22)7.2、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22)7.3、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22)八、附件 (23)一、工程概况滦赤路于桩号为K146+060.661和K147+741.361处跨越白河,分别设6*30米(白河1号桥)和11*30米(白河2号桥)预应力箱梁桥。
白河1号桥桥长184.32米,桥宽由8.62渐变到9.3米,桥梁上部结构为3*30米+3*30米现浇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墩为矩形墩,桥台为薄壁U台,基础为承台接灌注桩。
白河2号桥桥长334.32米,桥宽8.5米,桥梁上部结构为4*30米+3*30米+4*30米现浇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墩为矩形墩,桥台为薄壁U台,基础为承台接灌注桩。
白河1号桥共有桩基18根,白河2号桥共有桩基28根,其中桥台桩桩径为1.2米,桥墩桩桩径为1.5米,桩基采用C25砼现浇,采用水下灌注方式施工。
桥梁桩基设计为嵌岩桩,桩长小于10米的要求嵌入中分化岩层不小于2.5米,其余的要求嵌入中分化岩层不小于1.5米。
二、方案编制依据《滦赤路(八道河段)道路避险应急工程白河桥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情况;我公司拥有的资源及施工技术能力、设备状况综合管理水平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三、施工部署3.1、项目施工组织机构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调集精干的队伍,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选用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壹级的项目经理、从事管理工作多年、组织施工过多个工程的员工为主组建项目经理部,施工经验丰富。
具体施工组织机构图如下:本工程组织机构框图3.2、工力计划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和进度安排以及配备的机械设备,经过分析测算,每桥拟投入总劳动力约40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
3.3、主要材料、机械计划3.3.1、机具设备准备(每桥)3.3.2、材料准备砼拟采用北京众和聚源和北京顺兴隆混凝土有限公司生产的砼,钢筋拟采用承钢、首钢、宣钢、唐钢等大型钢厂生产的钢材。
材料已报验完成,结果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3.4、施工进度安排3.4.1、进度安排桩基施工计划于2009年9月20日开工,2009年10月20日完工,总工期30天。
3.4.2、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措施为确保工期,我项目部把该工程作为重点工程,在技术、人员、机具、资金上重点保证,并根据工程需要,随时增足施工力量。
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强化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对施工全过程统一组织、协调和负责,确保进度计划的实施。
采用分段流水作业和分班次倒班24小时作业的方法进行施工,以缩短工期。
利用进度控制表,强调生产调度的作用,组织协调各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保证各工序和各工种的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充分发挥我公司的技术装备优势,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功效,缩短工期。
加强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单位的协调协作,高效协调各工序的生产关系,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建立和执行例会、报表和行政管理制度,促进、监督和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按照总进度要求,确定工序控制点,分解工程施工过程,通过调整与优化,使得目标实现。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桩基施工步骤:施工准备、平整场地→测量放线、桩孔定位→埋设灌注桩钢护筒→钻机就位→钻机开始钻进掏渣→清孔→下钢筋笼→下钢制导管→灌注混凝土→拆除钢护筒→无损探伤检验。
4.1、平整场地将桥区征地范围内杂物清理干净,平整压实,于桥区右侧修整施工便道一条,作为材料、机具进出场通道,钢筋加工场选在桥区右侧。
现况河道桩位位置采用砂砾回填压实,施工完成后恢复河道的方式进行。
4.2、测量放样桩孔定位采用的测量仪器为全站仪,测定桩位的纵横中心线并埋设控制桩,每个桩孔设一组十字桩。
桩位要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下步施工。
在确认无误后即可挖坑埋护筒,在挖坑前应在距桩位1米外做出十字找中定位线,并加以严格保护。
4.3、护筒埋设护筒采用3mm钢板卷制焊接而成,为防止变形,在护筒外壁的上下端及中部各焊一道用角钢做成的圆弧状加强肋,护筒直径2 m、1.7m(桥台桩),比桩径大50cm,埋置时高出地面30cm,埋设时中心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倾斜度偏差为小于容许偏差1%,埋置好护筒后,周围用粘土夯实,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将随时校核其沉陷、偏位并及时校正。
护筒挖好后如不及时开钻,则用5厘米的木板制作盖板,以免人员掉人坑中。
4.4、钻机就位将组装好的钻机就位于所钻的孔位上,钻头精确对准放好的桩位,下面用方木垫实,以保证钻机平整稳定,确保钻进过程中不倾斜、不移动。
钻机就位时钻头中心、井架滑轮中心和桩中心三点一线,转盘中心与桩位偏差已控制在1cm以内,并用铅球校核垂直度,在调垂直前先用水平尺调整水平。
4.5、泥浆制作泥浆由粘土和水拌和组成,本工程泥浆的制备方式采用直接在钻孔中抛掷粘土,用水泵注水的方式拌制。
经取样试验,从红粘土各项性能完全符合用作泥浆之用,泥浆在钻孔作业过程中将随时取样,如不符合要求将随时调整。
制浆采用机械搅拌,务必保证泥浆搅拌均匀,搅拌完成后要检验泥浆的相对密度(1.10~1.20)等,符合技术规范后才能应用于施工。
4.6、钻孔当准备工作就绪后,桩位复核无误后,方进行钻孔施工。
钻机开钻后,钻机将连续钻进。
在钻机钻进过程中,应及时换浆,并逐步添加红粘土,以达到护壁作用,根据地层不同,分别控制泥浆指标,保持泥浆顶面应始终高出筒外水位或地下水位至少1m以上。
同时低于护筒顶面0.3米以防溢出,淘渣后应及时补充泥浆。
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孔形、孔径、孔深、垂直度等并做好钻孔记录。
钻孔过程中,注意连续补充水量(泥浆),以保持护筒内水头,防止坍孔。
还应经常检查泥浆相对密度,及时调整。
超钻30厘米。
4.7、清孔本工程将采用换浆法清除钻渣和沉淀层,尽量减少孔底沉淀厚度,防止桩底存留过厚沉淀土而降低桩的承载力。
其次,清孔还为灌注水下砼创造良好条件,使测深正确,灌注顺利。
终孔检查后,应迅速清孔,不得停歇过久,否则泥浆钻渣沉淀增多,造成清孔工作的困难甚至坍孔。
清孔后应在最短时间内灌注砼。
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孔口、孔中部和孔底提取的泥浆三项指标平均值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4.8、下钢筋笼在终孔和清孔后,要及时使用仪器对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倾斜度、泥浆指标,孔内沉淀土厚度等进行检验。
合格后抓紧时间下钢筋笼,浇注混凝土,避免坍孔。
钢筋制作:钢筋骨架采用加劲筋成型法绑扎制作,具体制作步骤:按设计尺寸作好加劲筋圈(箍筋)加劲筋采用φ25钢筋制作,双面焊接搭接使用J506焊条,搭接长度5d,并在其上标出主筋位置。
把主筋摆在平整的工作台上,在其上标明加劲筋的位置。
使加劲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劲筋的标记,扶正加劲筋并使其与主筋垂直后进行点焊。
依此,在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劲筋。
在骨架两端各站一人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照上法焊好。
将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好螺旋筋,螺旋筋采用φ12钢筋,绑扎于主筋上,间距要符合设计。
每一段螺旋筋接头弯曲在内侧。
在钢筋骨架下端主筋的端部加焊加强箍一道,以防止下端钢筋在骨架入孔时插入孔壁或在导管提升时卡挂导管。
钢筋笼吊装:钢筋骨架人工运至桩基施工现场,再用吊车放进孔内。
在骨架主筋外侧设置圆形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垫块采用C25混凝土预制穿于加劲筋或螺旋筋上环向均匀放置5~6个,沿骨架高度每2m设一道。
钢筋骨架要及时准确地吊装就位,采用25t吊车吊装。
钢筋笼由吊车吊起放入桩孔中时,钢筋骨架应对准孔中心竖直插入,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下放完成后,由测量人员严格复测钢筋笼位置,确保与桩中心偏差不大于5cm,钢筋骨架的顶面与底面标高符合设计,误差不得大于±5cm。
就位后用15×15cm方木牢固定位,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骨架上浮。
4.9、下设导管导管是灌注水下砼的重要工具,导管直径按桩长、孔径和每小时需要通过的砼数量决定。
本工程选择直径为30 cm导管,导管制作力求坚固,内壁圆滑、顺直、光洁,各节导管内径应大小一致,偏差不大于2毫米。
导管下放前应进行水密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导管应按编号依次连接,拼接做好记录,导管下放时,应使位置居孔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并应在灌注砼前进行升降试验。
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
4.10、灌注水下砼灌注砼是钻孔桩的关键工序之一,直接影响桩基的质量好坏,本桥砼采用集中拌和,罐车运输。
①在灌注砼前对桩孔质量、孔底沉淀厚度、钢筋骨架位置等进行重新检查,符合要求后开始灌注砼。
②首批混凝土泄放后,孔口溢出相当数量的泥浆,导管下口被埋于混凝土中,若导管不漏水,说明情况正常,届时测混凝土面高度,推算导管下端埋放混凝土中深度,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始终不小于2m,并做记录,并确保首批混凝土灌注量的数量(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不小于1米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以形成压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