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马国艳

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马国艳


及调节这些行为、处理这些关系的规范
和准则的认识。
理解、认同
道德信念:坚信行为 准则的正确性并伴有 情绪色彩与动力性的
概念。
学 生
道德知识
道 德 素
道德概念

理解



道 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
德 认
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
科学知识 科学概念
是学生形 成道德素 质的作用
识 道德行为具有定向性作用 基础
(二)学生的道德情感
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准则去认识评价 各种道德现象时产生的情愫体验。

经验积累、体验


德 素
道德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教育

的 结
经验积累

分类:表现形式
①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
②是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
③是理性的道德情感体验
(三)学生的道德意志
是学生自觉地确立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
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既定的道德目的的意志过程。它集
学 体表现为学生在履行道德义务、实施道德行动过程中表现
生 道
出来的决心和毅力。它是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上升
德 为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心里因素。


的 结
学生的道德意志表现为以下几种水平:
构 ⑴对学生个人直接愿望的控制调节水平。
⑵道德的动机战胜布道德的都觉得水平。
⑶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
⑷与道德行为中的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
学生处 马国艳
学生的道德素质
含义:学生在掌握各种道德准则,并运用 这些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评价各 种道德现象、调节各种道德关系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
一、学生道德素质的结构 二、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三、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
(一)学生的道德认识
是学生对各种道德行为、道德关系以
学生道德素质 形成的 长期性和 反复性上


(二)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活动性
素 质

活动性的重要性:
育 过


学生道德规范的掌握,道德情感的丰富,道 分
德意志的产生,道德信念的树立,都是在活 析
动中实现的。
学生在活动中激发了道德需要,形成了道德 动机,产生了道德行为。


(三)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道德素质教育过程
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主要变现为学生掌握的道德观 念和已经形成的道德判断。
教师起到的作用:
1.教师要言传身教,协调影响,引导学生有效地 掌握道德概念和丰富道德知识。
2.教师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3.教师要帮忙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
(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
怎么样?
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情感生活的典范。一方面, 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另一方面, 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饱含热情的指导以及优良的 品行,能够激发学生产生道德情感。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由自我评价能
德 素 质
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的。
教 育Leabharlann 过程※自我评价能力是在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基础
的 分
上发展起来的。它集中体现在学生的道德认识 析
上,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
※自我调控能力是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基础上发张起来的一种心理特征,它是一种能 够自觉的调节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思想和 行为的能力。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上。
其次,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 感体验。
最后,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
(三)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现实的道德活动, 积累道德意志锻炼的经验。 其次,教师要根据道德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因材施教。 最后,教师要通过道德榜样来激发学生道德意志锻炼的 自觉性。

①非道德性的行为型
生 道
②自我中心行为型
德 素
③依从传统惯例行为型
质 的
④良心主义行为型
结 构
☆ ⑤理性的利人主义行为型





(一)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教 育 过




体现在
制约道德 素质
教育过程 的社会因素 的广泛性上
道德规范、 价值观念的 多元化和学生 接受的道德 影响的多重性 矛盾性上
素 质
中的作用
教 育


自我教育是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而进
的 分
行的自觉的规范言行、转化思想的活动。

自我教育作为学生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的 表现,它体现在道德认识的自我提高上,也可以 体现在道德意志的自我监督、自我磨练上,还可 以体现在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上,自我检查上。 总的来说,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水平集中体现在 自我教育能力上。
(四)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在道德动机的支配下产生 的,它表现为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
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强大的道德动 机。这需要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磨练学生的道德意志, 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道德行为 方式。
⑸抗拒诱惑的水平。
(四)学生的道德行为
是在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下采 取的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动。它是 学生满足道德需要、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也是衡量学生 道德素质的主要标志。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
美国学者佩克和哈维格斯特把青少年的社会行为
分为五个等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