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中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培养

新时期中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培养

浅谈新时期中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将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作为重要的课题研究,将着眼于人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那么,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将是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又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四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新时期中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滑坡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定程度上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导致他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规范发生了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认识的偏差和盲目的一味重视学习成绩和分数,给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二是缺乏有效的德育考核制度和量化水准。

德育工作的考核和考评,受到条件、制度、措施等方面的限制,使德育工作的考评无章可循,穷于应付,没有实效;三是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差别很大,不能做到有效平衡。

主要表现在德育工作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普遍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业余的事无关紧要,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从而影响了学生德育的发展和欠缺。

四是社会风气和不良社会习惯的误导,使部分学生节俭意识、公德意识、奉献意识较差,功利意识、金钱意识较强。

二、新时期中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培养途径
概括来讲,主要是围绕树立一个信念、增强两个意识、培养四种精神、学会五个关心等方面展开。

一是要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

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逐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达到培养中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目的。

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有益的活动,帮助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其次是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理想信念,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表现自己的道德风尚。

二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这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回避竞争,要明白有竞争才有发展的道理,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竞争,参与竞争,通过学校的知识竞赛、评比活动以及各种运动会等积极参与竞争,强化竞争与合作的理念,为今后的健康的身心发展和德育培养奠定基础。

三是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精神。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以行为规范要求为准,培养学生人格自尊精神。

其次是教育倡导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处世自重的精神,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四是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会“五个关心”。

学会关心他人以及获得关心、获得尊敬,是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人格完善的基
础,要学会关心他人,包括学会关心集体中的他人、同学、老师、长辈、朋友等;学会关心家庭,尊老爱幼,为家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学会关心国家,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发展、国家前途等;学会关心社会,即关心社会的人与事;学会关心人类生存发展。

三、新时期中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培养方法
一是确定道德品质修养的目标,为自己确定道德品质上所希望和要求达到的目标,是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格言、警句作为座右铭,以此提醒自己,教育自己,或者以英雄模范人物作为自己道德修养的楷模,为自己树立道德上的理想人格,时时警示自己,处处鞭挞自己,为学习和生活指明正确方向。

二是积极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也是一种斗争,是一种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两种道德观的斗争,只是这种斗争是自己头脑中进行的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好与坏的斗争,这就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是提高自己是非判断能力的重要方法。

这种修养方法,在思想上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开展思想斗争,勇于剖析自己,揭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行为上按照道德规范要求自己。

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作风,也是我们进行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学习和生活中,要勇于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就是要自我分析、自我检查思想和行为是否违背了道德原则,遇到问题多从自己的角度找找原因,多想想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

同时要注意一点,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从有利于解决问题,有利于团结,通过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要实
事求是,讲究方法,尤其不能采用挖苦、讽刺、无限上纲,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更不能侮辱别人的人格。

四是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的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因素,完全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的针对性。

由此可见,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学习,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总之,培养中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也是弘扬中华道德的精髓。

我们要时刻明白,让学生学会做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己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