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时间:2003-7-25 15:24:07 阅读488次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黄春长陕西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大自然造就的美好的生态景观,又有从新石器时代到周、秦、汉、唐历代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古代文化遗产。

虽然深居内陆,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陕西旅游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

十多年来共接待入境游客45O万人,创汇超过10亿美元。

1995年接待入境游客44.23万人次,外汇收入1.39亿美元。

旅游业为陕西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成绩。

陕西省政府也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作为陕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发展。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充分认识到,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任务十分艰巨,不可盲目乐观。

1.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1.1.入境旅游陕西的入境旅游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处于数量增长阶段。

这是由于封闭了十多年的国门初被打开,神秘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于海外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而大批旅游团队涌入。

这个时期我国旅游景区总体开发不够,主要景点大多以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少数城市为依托,开放范围也很有限,因而客流相对集中。

其中陕西占有较大比例的客流。

但陕西旅游业接待能力的发展,总显得跟不上客流增长的需要,因而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自然增长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向深度发展,东南沿海经济高速增长,以商务、会议、学术交流、科学考察、学习、探亲访友为目的入境的散客比例上升,入境旅游团队比例下降。

同时,国内各省大量的旅游资源相继都被开发利用,开放范围急剧扩大,各地旅游业全面兴起,入境口岸增多,形成客流分散的局面,陕西占有客流比例减少。

这就导致入境来陕客流增长速度减缓,使旅游接待能力显得过剩,涉外饭店客房出租率不高。

虽然旅游业的总收入在增加,但是获利率甚低。

客观地分析,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也必然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如果充分认识这个规律,迅速调整陕西旅游业的结构和战略,适应同际国内旅游市场发育的特点,按照国际水准来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变自然增长、被动应付为主动发展、促进增长,那么就有可能很快实现陕西旅游业从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的重要转折。

1.2.国内旅游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由于较长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时间缩短,节假日闲余时间增多,许多人都有厂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同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强度增大,心理紧张因素增多,使大部分人都产生了休闲、游览、观光、娱乐、访占、探幽、回归自然、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丰富生活、调节心理、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求。

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当国家政策对国内旅游从“不提倡”转变为“积极发展”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则必然表现出爆发性特征。

同时,旅游的形式也正由散客独自旅游,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游方向发展。

因而,陕西旅游业将会占有巨大的国内客源市场。

1.3.旅游资源开发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发展的原因,陕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陕西关中曾经为十二朝古都,尤其是周、秦、汉、唐盛世,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淀积深厚,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等级很高。

已经开发的如秦兵马俑、黄帝陵、西安古城、陕西历史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大雁塔、法门寺、乾陵、茂陵、昭陵、武侯祠、司马迁祠等等。

尚有许多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遗迹和遗物,以及各种民风、民俗、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等待开发。

陕西自然环境丰富多彩,各个区域的景观别具特色。

例如长城沿线风沙区、陕北高原黄土丘陵区、渭北高原沟豁区、关中盆地平原、秦巴山地等,其间有泾、洛、胃、黄河及其支流穿插切割,形成无数险峻山峰、峡谷、盆地、曲流、瀑布、温泉、森林、草地等,例如华山、太白山、南五台、翠华山、药王山、壶口瀑布、汤峪温泉等等。

况且,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也赋予这众多的自然景观以浓厚的人文意义。

这又为我们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品位和档次、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旅游资源的深度综合开发考虑,像关中盆地周、秦、汉、唐历史文物旅游,西安历史文化修学旅游,西安及其周边佛教文化旅游,西北丝绸之路遗踪旅游,汉中盆地三国遗踪旅游,陕北黄河黄土风情旅游,秦岭唐代诗文风光旅游,秦岭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秦岭峡谷历史故道雄关遗踪旅游,秦岭各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旅游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2.陕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1.交通状况和住宿接待能力陕西的交通状况仍然严重地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它使旅游业的规划和运作丧失了主动性,因而又丧失了现有的巨大的国内外客源市场。

从国际旅游来说,咸阳国际机场还没有安排定期国际航班,因而西安市作为一个世界历史名城,有着世界级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但还没有成为我国内陆的国际旅游客流集散中心。

对于国内旅游来说,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大多数游客尚不能将飞机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这样,铁路就必然成为中、远程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铁路运力十分有限,预定单程或双程火车票仍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公路交通不畅,西安市城区堵车问题十分严重,高速公路里程有限,也严重限制着中、短程旅游。

况且,从某些交通干线到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衔接不甚合理,游客在路途上耗费时间多、旅行费用大,不能安全快速抵达或离开旅游目的地。

陕西许多旅游宾馆饭店,将服务对象定位于入境游客和国内高消费者或公费旅游者,但是适合广大国内游客消费水平的中档、方便、卫生的旅店十分缺乏。

况且,由于通讯条件和业务运作水平的限制,游客无法预定到价钱合理、服务满意的旅店。

结果一方面是接待能力过剩,另一方面则是接待能力严重不足。

2.2.景区开发陕西在旅游景区开发方面做得很不够,缺乏科学规划和深度开发。

景区建设比之宾馆饭店建设滞后得多。

许多旅游景点景区可供游客参观、游览、娱乐的项目,内容单调,游客活动范围狭小,不能有效地疏散客流。

人口多、客源市场大是中国特色,相当多的景区景点的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在大多数景区景点,旅游旺季,人满为患,接待人数远远超过环境的资源容量,几乎无法进行有效地运作和管理。

这影响了旅游气氛,使旅游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游客很不满意。

即使像秦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最高级旅游景区景点,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目前在建的一些旅游度假区,布设在喧闹混乱的城乡结合部,气候很不好,也没有自然山水风光作依托,环境卫生状况极差,大气、水和土壤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十分低劣。

这样的规划布点,根本没有考虑到度假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是以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流、安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

至于一些县乡级开发的景区景点,将建庙造佛、宣扬鬼怪、吸引人们上山烧香敬神作为开发方向,在景区随意搭建各种简易建筑物。

这实际是败坏广大量的具有高层次旅游开发潜力的景区景点,令人惋惜。

2.3.管理方面陕西旅游业许多部门管理水个低下,从业人员本质差,缺乏服务意识。

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很差。

同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插手旅游服务,或争先恐后地随意开发旅游景区景点。

例如太白山作为陕西最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以严格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第四纪冰川遗迹),被列入全球环境保护基金资助名单。

但是相邻各县某些部门肆无忌惮地开发太白山旅游资源,将大量游客输送到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已经造成了严重破坏。

常设百名职工的保护区管理部门,虽然有国家颁布的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自然保护法等为依据,也无法行使其职权有效地保护太白山的生态环境和西安市的水源不受破坏和污染。

陕西有大量的各类旅行社,但其在旅游业中的轴心作用尚未被发挥出来。

对于旅游业服务质量,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旅游行、住、食、游、娱、购各个行业的经营者,只是将快速赚钱作为目标,各种不正当经营行为泛滥,价格非常混乱。

例如一些导游和司机为了赚取回扣,有意将入境团队带到一些质次价高的商店、饭店去购物、就餐。

由西安火车站到临潼和秦兵马俑博物馆的一日游经营者,与沿途景点勾结,强买强卖,随意宰客欺诈。

旅游市场经营的无序状态,使游客的权益和安全没有保障,更谈不上保证旅游质量。

这些都严重地破坏了陕西旅游业的形象。

3.陕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综上所述,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制约因素也十分突出。

因而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要能够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关键还在于管理、规划等属于政府行为的方面。

虽然陕西省已经明确提出,将旅游业作为振兴陕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又有人主张实行“旅游搭台,经贸唱戏”。

一个独立的支柱产业,何以只能“搭台”,不能“唱戏”?可见决策和管理部门对于旅游业的认识尚不一致。

因此,陕西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主导思想,并及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法令和行政处罚条例,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使得旅游业的运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种违法经营现象都能得到应有的惩罚。

其次是要在理顺管理体制方面下大功夫,减少交叉重复管理,避免出现大家都插手旅游业,但是谁也管不了、管不好的局面。

并且要坚决取缔某些地方部门插手开发旅游,干扰执行公务的现象。

第三要大力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陕西的旅游教育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专业门类和层次齐全。

例如陕西师大旅游与环境学院的旅游管理本科、专科,旅游经济硕士点,旅游企业管理与景区开发成人大专自考点;西安交大的酒店管理本科;西北大学的旅游经济本科;西安外语学院的导游服务本科等等。

这些完全可以满足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更新、在职培训、提高学历的需求。

因此,应该明确规定旅游业各级管理人员都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作为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的基本导向。

第四,旅游景区、景点和度假区的开发,要有严格认真的可行性论证和规划审批制度。

在论证和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专家学者的权威,决不允许走过场作样子,以减少立项投资的失误。

各级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其环境适应性的资源特性,在保护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前提下,预测到未来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制定景区开发和发展的框架,调节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提供最佳服务,并达到可持续发展。

陕西的旅游业与其它第三产业一样,正是因为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才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一步。

要使它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有效地管理是关键。

解决好管理问题,其它各方面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