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火把节

4、火把节

开元小学语文学科备课手册
课题4、火把节计划
课时
2课时主备人焦玉婕二备人

学内容分析
《火把节》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目标1、认识“蒿、寨”等6个生字;会写“帕、毡”等11个生字;掌握“矫健、
蝗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场面的热烈,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难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
本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第二部分介绍火把节的几个场景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

读这一部分要注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清晨到夜晚,从第一天到第三天这节日的气氛,从而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了让学生融入课文,和作者行走在同一条感情线上,教学中,教师也可扮演游客,学生可扮演导游或主人,师生在“宾主”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融入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看一看等特有的语文学习活动,师生的情与智会得以飞扬,实现精神生命的同构共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个人调整意见及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主要
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3、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阅
读感受。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说起“火把节”你会想到哪些场
面?
(二)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人民的火把
节,去感受一下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吧!齐读课题。

二、合作学习,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和同学交流生字的注意要点。

(二)从文中划出下列生字词。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反馈,理清层次
1.检查生字新词。

(1)出示课件,指名读词语。

(2)全班齐读。

(3)师:这一课生字较多也较难记忆,你能不能
给同学提个醒呢?重点指导:
读音:蒿()犄()嫉()矫()跤( )
形近字:蒿和篙、矫和娇、熊和能
难写字:“淫”最后一横为短横;
“宰”:倒数第二笔也是短横。

2.反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反馈: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族家人
一起活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4):写彝族的火把节是彝家人
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
日。

四、再读课文,把握重点
1、在描写火把节的时候,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你最喜欢那个场景?为什么?
3、文章描写了有关火把节的什么传说?表现了彝
族人怎样的性格?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面对这样的民族,你有什么感想?
(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我们民族是一个具有自强不息、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的民族、让学生热爱我们的每一个民族的人民,热爱我们的国家,感受民族的伟大力量。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盛典”,感悟“盛情”,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二)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盛典”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4.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

(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试着加上小标题。

(节日准备、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2.师:这样的节日,每个人都会喜欢。

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场面,用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学法指导:
(1)自读一个场景,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表情、神态,加深理解。

(2)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批注在文中空白处。

(人们那欢乐的心情,尽情释放的激情)
3.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第二部分,交流反馈,并一起
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4.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

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2.指名说说这个传说。

3.小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

5.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6.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研读课文,感悟“盛情”
1.作者作为一个彝家人,怎能不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呢?所以,他向大家发出了四次邀请,这是一种什么情?(盛情)
2.作者的这种情,还体现在所做的充分准备。

齐读2至4自然段,哪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从重复出现的“我为你”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热情、好客)
指导朗读。

注意读出作者的热情、好客和诚意。

3.这一部分的内容及告诉我们为邀请客人所做的准备吗,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其实每个彝家人都在为自己做好参加火把节的准备,这是一种多么巧妙的写作方法呀!
4.从这些准备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作者的热情、好客,感受到了他的诚意,那么和他的四次邀请联系在一起,尽情地读一读,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这种充满诚意,让人难以拒绝的情意,我们可以称为“盛情”。

5.与“盛典”,课文中的“盛装”作比较。

让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它的意思就要发生改变。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学习了课文,我们不仅知道了火把节来历,更了解到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这篇课文在表现手法上也很有特点。

首先,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对客人发出邀请,表达彝家人过节的快乐和对客人的热情。

然后,反复用“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句式,加强了上述情感的表达,并作为总起句概括了本段的内容,这样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来欣赏一首关于火把节的歌,感受一下火把节
的热烈气氛。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作业及习题设计个人调整意见及补充内容1、组词。

寨()矫()辛( )
塞()娇()幸()
2、选择一句话作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1)、彝家人的火把节太有意思了!
(2)、班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板书设计个人调整意见及补充内容
斗牛
摔跤
4、火把节点火把
跳舞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
起欢度火把节!




教研
组查
阅意

时间:教务
处查
阅意

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