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西水功能区划报告 - 广西水利信息网
广西水功能区划报告 - 广西水利信息网
根据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广西“十五”期间经济平均增长预期为8%左右,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按2000年价格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50元(为1998年的1.47倍)。为此,要大力开发广西的优势资源和着力发展广西的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如平果铝二、三期工程,百色水利枢纽,以龙滩水电站为龙头的红水河梯级电站,大型临海工业园,沿海及海洋生态治理工程,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及沿江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区内若干条高等级公路及铁路干线等,其中百色水利枢纽和龙滩水电站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西江干流的水环境生态效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百色水利枢纽建后,可使右江百色水文站断面保证率为95%的最枯月平均流量由33m3/s提供到130m3/s以上;龙滩水电站建后,将使红水河天峨水文站断面保证率为95%的最枯月平均流量由230m3/s提供到506m3/s,大大提高了下游沿河的水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效益。
1.1.2
(1)社会经济现状与产业布局
广西现行区划为14个地市,其中5个地区,9个地级市。下分为10个县级市,59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26个市辖区,3个市郊区。1998年末全区总人口为462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6万人,占人口的17.4%,不足全国城镇人口比重36%的一半,即广西城市化水平较低。199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GDP为4117元,其中以柳江区和桂贺江区人均GDP较高,分别为5277元和5273元,为广西人均的1.28倍,以红河区百都河及南盘江区人均GDP较低,分别为978元和1358元,仅为广西人均GDP的23.8%和33%。199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为2593.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727.7亿元(包括城镇工业和农村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6.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广西已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如桂西和桂西北的左右江、红水河、龙江等流域,以矿业、水电、制糖、淀粉和水果生产为龙头,建成了平果铝一期工程,红水河梯级水电站、左江的制糖业和右江河谷的亚热带水果基地等;桂中的柳江中下游、红水河下游及黔江流域,以柳州市工业为中心,以汽车、机械、冶金、日用化工、制糖、造纸、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桂南的郁江及沿海诸河流域,以南宁为中心,将带动“南北钦防”经济区的发展,以冶金、制糖、造纸、建材、食品、电子等产业为支柱,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和高新技术开发中心;桂东的浔江、桂江、贺江流域则以高新技术、现代农业、乡镇工业及外向型经济为发展重点;桂东北的漓江、融江等流域则以旅游和农林为发展重点。
附件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2002年6月
前
为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水利厅“三定”规定(桂政办发[2000] 104号)中确定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的划分和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职责,根据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水计[2000]13号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计[2000]100号文的统一部署,广西于2000年4月成立了以自治区水利厅李里宁厅长为组长的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桂水水政[2000]19号及[2000]24号)。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水利部下发的《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和水利部流域机构制定的《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要求,在水利部珠江、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直接指导下,在各地市和区直各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办公室从2000年6月份起组织开展了广西水功能区划工作。
根据地下水分析评价成果,广西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239.1亿m3。由于河川径流与浅层地下水补给量存在互相转化关系,鉴于广西河流基流量基本上是浅层地下水补给量,故广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仍为1880亿m3。广西境内各流域分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分布如图1。
图1 广西境内各流域分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分布图
1.2
1.2.1
广西河流集水面积在50km2以上有937条,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有341条,集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有69条。50 km2以上河流总长约4.3万km,相应的河网密度为0.182km/km2。地表河流分属4大流域水系: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以红水河、黔江、浔江、郁江、柳江、桂江、贺江为主,其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85.8%;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水上游,其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3.5%;属红河水系的百都河,其在广西境内流域面积仅占广西总面积的0.7%;属华南沿海流域的桂南沿海诸河及粤西河源,其流域面积约占广西总面积的10%。
1.2.2
广西境内河川径流主要是大气降水形成,故大小河流径流补给类型均属雨源型。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受产、汇流条件差异的影响,河川径流量的地区分布及年内分配相差较大。广西多年平均降水深度为1533.1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95mm,年径流总量为1880亿m3。其中西江水系年径流深为751mm,年径流量为1513.3亿m3。按该水系98年末总人口计算得人均水资源量为4148m3;桂南沿海及粤西河源区年径流深为1086mm,年径流量为262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3161m3;百都河区年径流深780mm,年径流量11.6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14360m3;洞庭湖水系湘、资江区年径流深为1108mm,年径流量93.06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6782m3。各流域区以百都河区人均水资源量最大,其次是湘、资江区,由于桂南沿海及粤西河源区人口密度大,导致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特别是该区的南流江上游玉林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广西人均水资源量的1/5。广西径流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大部分河流的径流量多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80%。
1
广西已建有大、中、小型水库4321座,总库容180.15亿m3;引水工程13.6万处,设计引水总流量1260m3/s;提水工程3.66万处,装机共4.13万台,装机总容量65.4万kW。1998年全区小型以上(含小型)水利工程统计的总供水量为290.5亿m3,其中地表水总供水量271.3亿m3,占93.4%;地下水总供水量12.7亿m3,占4.4%;污水处理回用和雨水利用6.5亿m3,占2.2%。
广西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全区水力资源蕴藏量为1752万kW,其中红水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100万kW,被誉为中国水电的“富矿”而列为全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广西是全国10个重要有色金属产地之一,如平果铝矿、大厂锡矿及天等、大新锰矿等都是国内著名的大矿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广西浅海滩涂辽阔,内河纵横交错,水库星罗棋布,水产资源丰富,有海洋鱼类500多种,海洋生物150多种和闻名中外的“南珠”,内陆河库淡水鱼250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动物“中华鲟”因产于西江而命名。广西有风景名胜区(点)400多处,形成桂北、桂南、桂西、桂东4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广西已建有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62个,其中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个,这些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建立,对保护我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起很大作用。总的来说,广西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优越的发展条件。
本次广西水功能区划是按照水利部制订的《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中确定的两级区划体系的划分方法进行,即分为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区划采取“流域——自治区——各地市”上下结合的工作方法,在大量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全区主要江河湖库的现状使用功能、水资源量状况、水环境质量状况、入河排污口现状及社会经济、城市发展规划情况对全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和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依据本次水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充分吸收了我区已有的地、市、县水环境区划的合理意见,对广西集雨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其它重要的江河水库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分工作。2000年7月中旬,流域机构派出工作组到我区指导提出了一级区划初步框架,2000年7月下旬,我厅规划办公室组织2个工作组,深入到各地市,共同研究和提出本辖区水功能区划初步方案,由各地市水电局征求辖区内各有关部门意见,进行调整修改后,8月份报自治区水利厅汇总,9月份我厅将草拟的全区水功能区划初步方案上报流域机构汇总和初审,根据反馈的初审意见,我厅组织对区划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于2000年10月上旬我厅将区划方案正式上报流域机构。2000年10月中旬,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分别在云南省昆明市、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了有流域各省(区)代表参加的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一级水功能区划协调审查会,确定了一级水功能区划分方案(包括我区与云南、贵州、广东、湖南跨省(区)河流一级区划交界的各自缓冲区范围和水质目标)。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我厅于2001年1月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报告》(征求意见稿),2001年2月将“征求意见稿”发送流域机构、各地市行署(政府)和区直有关单位及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广泛的征求意见。2001年3月10日,我厅还专门召开了区直有关单位专家咨询座谈会,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我厅根据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归纳,采纳了其中合理的意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协调和调整与修改,于2001年7月编制完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报告》。2001年8月8日,水利部珠江、长江水利委员会和广西水利厅在南宁共同召开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报告》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报告》作了适当补充修改,于2002年6月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报批本)。
广西水功能区划工作是在自治区水利厅统一领导下,组织各地、市水电局、厅属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区水文水资源局、区水环境监测中心、区水利工程管理局和各地水文分局共同完成的,报告编制采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各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管理统计资料和广西水文部门、水环境监测机构的水文、水质监测和入河排污口调查监测统计资料;报告的编制还得到了自治区环保、计划、统计、经贸、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产畜牧、旅游、交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提供了社会经济、水质监测、水产资源、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等宝贵资料。此外,上述部门的有关专家还对本报告的编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