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方为例,五月份左右播种,种子是上年收获的马铃薯,切成块状,每块保留一个芽眼。
十天左右出芽,两三个月地下开始结小马铃薯,地上部分开花,中途要中耕除草两次,十月左右成熟收获.土豆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详!)问题补充:不要百度上找的,不要大篇幅的从网上拉下来2008-11-12 21:39最佳答案世界土豆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
中国土豆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甘肃定西盛产土豆,当地人多称“洋芋”,是当地的主食之一。
2006年4月上旬甘肃定西当地政府向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提出申请,命名该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4月6日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中国特产报社社长刘真、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翔等一行5人来定西县实地考察论证后,报请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审定,同意命名定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山东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有323个品种,动物有145个品种。
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土豆种植基地。
普通栽培种土豆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
株高约50~80 厘米。
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
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
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
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
初生叶为单叶,全缘。
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
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
浆果。
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
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
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
土豆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
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
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
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
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
鉴于普通栽培种土豆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土豆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
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
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
土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
100g土豆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 。
除此而外,土豆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
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人只靠土豆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
因为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
土豆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
土豆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
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
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等,为数达100多种。
土豆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作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防止引起牲畜中毒。
中国一些地区利用土豆茎叶做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山药蛋,是世界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仅次于稻、麦和玉米。
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年约4500万亩,居世界第一位。
马铃薯在全国各省(市)均有栽培,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广泛。
四川是马铃薯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50万亩(含春、秋两季,不包括重庆市),其大面积亩产一般在1000公斤左右。
马铃薯营养全面,价值高,耐贮且贮存时间长,是农村人民改善食品结构,居民进行保健的好食品。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间套、秋冬作和复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业已成为四川省日益重要的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等重要的作物。
一、温度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因它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年平均气温5度-10度,最高平均气温24度左右。
我国的西南山区、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
不过马铃薯栽种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已有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可以种植。
但毕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温度的反应有其自然特性,所以,栽培马铃薯时,了解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1、植株对温度的反应播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温达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长,10度~20度时幼芽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
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至-0.8度时幼苗即受冷害。
气温降到-2度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
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度左右,于42度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度时茎叶全部枯死。
开花最适温度为15度到17度,低于5度或高于38度则不开花。
开花期到-0.5度低温则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
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
但在了解马铃薯植株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后,对加强田间的管理,保证马铃薯获得高产,具有生要意义。
2、块茎对温度的反应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度到19度,温度低于2度和高于29度时,块茎停止生长。
在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两种块茎生长反常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播种快茎上的幼芽变成了块茎,也称闷生薯或梦生薯。
这种现象是由于播种前块茎贮藏条件不好,窖温偏高。
窖温在4度以上,块茎休眠期过后即开始发芽。
有的窖温在10度以上,块茎上芽子长得很长,把块茎生芽去掉后播种,块茎内养分向幼芽动转移时遇到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所以又把养分贮藏起来形成了新的小块茎。
如果播种时块茎不发芽或只是开始萌芽而不生长,待温度升高后才正常生长,这样就不会产生块茎。
第二种现象是在块茎遇到长时间高温时即停止生长,待浇水降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又开始生长,即二次生长。
在这种条件下有的块茎像哑铃,有的像念珠状,出现多种畸形。
当然,这种现象与品种是否耐高温有很大关系。
对高温敏感的品种遇到干旱缺水,土壤温度升高时,二次生长块茎特别多,而耐高温品种可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地面变成枝条,这就会严重影响产量或降低块茎品质。
对这类品种要及时灌溉降低土温。
二、水分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
马铃薯的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特别是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以及田间管理、种植的品种等,都有很大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水708升。
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时,生产1公斤干物质最低需水666升,最高1068升,而在沙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的需水量1046~1228升。
一般每亩生产2000公斤块茎,按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1:1和干物重20%计算,每亩需水量为280吨左右。
马铃薯生长过程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花期,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了最高峰。
这段时间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发育及产量。
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一段时间内城茎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会妨碍养分向块茎中输送。
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无机元素都必须溶解于水后,才能全部吸收。
如果土壤中缺水,营养物质再多,植物也无法利用。
同样,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刻也离不开水,如水分不足,仅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运转,而且会造成茎叶萎蔫,块茎减产。
所以,经常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
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
土壤水分超过80%对植株生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小时,块茎易腐烂。
积水超过30小时块茎大量腐烂,超过42小时后将全部烂掉。
因此,在低洼地种植马铃薯要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垄栽培。
三、土壤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
因为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
轻质壤土较肥沃又不粘重,透气性良好,不但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而且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
用这类土壤种植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便于收获。
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作高垄栽培。
这类土壤通气性差,平栽或小垄栽培,常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
土壤粘重易板结,常使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不规则。
但这类土壤只要排水通畅,其土壤保水、保肥力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很高。
对这类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的墒情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结变硬,田间管理很不方便,尤其培土困难,如块茎外露会影响品质。
这类土壤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一般偏低。
沙性大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应特别注意增施肥料。
因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
种植时应适当深播,因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冲走,很易露出匍匐茎和块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因难。
沙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易于收获。
马铃薯是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氢离子浓度100~1580纳摩/升(PH4.8~7.0)马铃薯生长都比较正常。
氢离子浓度为897.1~2305.2纳摩/升(PH5.64~6.05)时有增加块茎淀粉含量的趋势,但氢离子浓度在15850纳摩/升以上(PH4.8以下)土壤接近强酸时则植株叶色变淡呈现早衰、减产;氢离子浓度在100纳摩/升以下(PH7.0)以上时则绝大部分不耐碱的品种产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氢离子浓度为15.58纳摩/升以下(PH7.8以上)不适于种植马铃薯。
在这类土壤上种植马铃薯不仅产量低而且不耐碱的品种在播种后块茎的芽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另外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容易发生疮痂病。
因这类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活跃,常使马铃薯块茎表皮爱严重损害。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应选用抗病品种和施用酸性肥料。
四、肥料肥料是作物的粮食。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
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