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分析化学试卷
.
合肥师范学院化学系专业级(本转)科
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30分)
1.定性分析中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常用下列()计量方式表示。
A.检出限量
B.最低浓度
C.最小检出量
D.最低浓度和检出限量
2. 在沉淀第二组阳离子时,若用HNO3代替HCl调节酸度,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A.Fe2+ 可能被氧化为Fe3+
B. 氧化组试剂H2S
C.酸性太强
D. Sn2+被氧化为Sn4+
3.利用某鉴定方法鉴定某离子时,刚能辨认,现象不明显,应进行()处理后才
能下结论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改变反应条件
D.加入掩蔽剂
4.沉淀第二组硫化物时,最后要稀释溶液的体积后再通H2S,其目的是()
A. 使第二组沉淀完全
B.防止第三组沉淀
C.减少沉淀吸附
D.防止沉淀胶溶
5. 在鉴定某离子时,怀疑配制试剂所用的蒸馏水含有被检离子,应作()处理。
A 另选鉴定方法B对照试验 C .空白试验 D.加入掩蔽剂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C.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7.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B.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
C.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
D.偶然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8.下列情况中使试样的测定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
A.滴定之前滴定管未经标准溶液润洗
B.滴定管内壁有油污,滴定结束后管内壁挂有液珠
C.滴定速度较快,且滴定后立即进行读数.
D.滴定过程中,因操作不慎在滴定管中引入了气泡,但读数时未被发现
9.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
A. t检验
B.F检验
C.方差分析
D.G检验法
10.下列各项造成偶然误差的是()
A.天平称量时把13.659克记录为13.569克
B.称量时不准确地估计天平的平衡点
C. 称量时有吸湿性的固体时温度有变化
D.在称量时天平的平衡点稍有变动
11.以同一架天平称量下列NaCl质量,其准确度最高的是()。
A.0.0500g
B.0.5000g
C.0.0050g
D.0.0005g
12.用加热法测定BaCl2·2H2O 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使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样0.5000g,
测定结果的有效数字应为()(BaCl2·2H2O摩尔质量M:244.24; H2O摩尔质量M:18.015)。
A.四位
B.三位
C.两位
D.一位
13.若HCl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919 mol L-1,其滴定度为()(HCl的摩尔质量为
36.46)
A.0.006995g.mL-1,
B.0.001919g.mL-1
C.0.004001g.mL-1
D.3646g.mL-1
14.c mol L-1NaHCO3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是( )
A.[H+]+[HCO3-]=[H2CO3]+[CO32-]+[OH-]
B.[H+]+[H2CO3]=[CO32-]+[OH-]
C. [H+]+2[H2CO3]=[CO32-]+[OH-]
D.[H+]=CO32-]+[OH-]
15.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已酰水杨酸(pKa=4.56),应选用的指示剂为
()
A.甲基橙(pKa=3.4)
B. 溴酚蓝(pKa=4.1)
C.溴甲酚绿(pKa=5.0 )
D.苯酚红(pKa=8.0)
16. 称取吸水的Na2CO3 标定HCl,将使HCl的浓度()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清楚
17.0.10 c mol.L-1HCl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NH3溶液,,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滴至pH=4.40
会引起()(NH3的Kb=1.8×10-5)
A. 负误差
B.正误差
C. 操作误差
D. 偶然误差
18.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A. 指示剂的pK HIn=pHsp
B.指示剂的pK HIn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
C.pK HIn=pKa
D.pK HIn=pK b
19.浓度为c mol.L-1的一元弱酸能够用标准强碱溶液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是()
A. Csp•Ka≧10-4
B.Csp•Ka≧10-8
C.Csp•Ka≧10-6
D. Csp•Ka≧108
20.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碱灰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消耗盐酸体积V1(ml);再用甲
基橙作指示剂消耗盐酸体积V2(ml)。
已知V1>V2>0。
碱灰的组成为()
A. NaOH +NaHCO3
B. Na2CO3
C. NaHCO3+Na2CO3
D. NaOH + Na2CO3
二、填空题(20分)
1.分析化学是。
化学分析所依据的原理是,
而仪器分析依据的原理是。
2. 在进行H2S系统分析时,常采用作为沉淀剂。
因其水溶液
在、和等介质中时发生不同的水解反应,从而可分别代替、和作为沉淀剂。
3.制备阴离子分析试液时必须满足的三个要求是:
;;。
4.数字0.9080有位有效数字,0.0240有位有效数字。
5.现有两组分析数据,欲比较他们精密度间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检验法。
6.滴定管的读数常有±0.01 ml的误差,则在一次滴定中的绝对误差可能为ml。
常
量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应≦0.1%,为此滴定时消耗滴定剂的体积必须控制在
ml以上。
7. .0.10 c mol.L-1NH4H2PO4和0.10 c mol.L-1NH4CN 混合溶液的质子条件是:。
8.滴定误差的大小说明分析结果的程度,这与化学反应的有关,也与
指示剂的有关。
9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磷酸(pKa1=2.12,pKa2=7.20 ,pKa3=12.36)能出现个突跃,滴定酒石酸(pKa1=2.98,pKa2=4.34)能出现个突跃,后者的计量点pH落在性范围。
10.滴定分析中,借助指示剂变色停止滴定的那一点称之为。
指示剂变色点
和化学计量点之间存在差异,所引起的误差称为。
三、简答题
1.在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时,分别用那些统计量来表示测定值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
度?(4分)
2.如何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4分)
3.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用风化了的硼砂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
(4分)
(2)用吸收CO2的NaOH标准溶液测定H3PO4至第二化学计量点。
(4分)
4.采用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的含量,事先用NaOH中和甲醛中的甲酸,为什么选酚酞为
指示剂?而在中和铵盐中的游离酸时为什么要采用甲基红为指示剂?(4分)
四、计算题(30分)
1、对某试样中铁的含量进行了130次分析,已知分析结果符合正态分布N (55.20,0.202),
求分析结果大于55.60%的最可能出现的次数。
(注:u=1时,P=0.3413; u=2时,P=0.4773;
u=3时,P=0.4987)
2、用0.1000mo l·L-1NaOH滴定20.00 ml、0.1000mo l·L-1HAc溶液至化学计量点。
求(1)
HAc溶液的pH值;(2)计量点时溶液的pHsp值;(3)选何种指示剂?(4)若滴定在pH=9.0结束,计算终点误差。
(HAc的Ka=1.8×10-5)
3、含有酸不溶物的混合碱试样1.100g,水溶解后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滴至终点用去0.5000
mo l·L-1HCl 31.40ml;同样质量的试样,改用酚酞作指示剂,用上述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用去13.30ml。
(1)判断此混合碱试样的组成;(2)列出计算各碱组分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