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氏族谱

运氏族谱

运昔古圣帝明王之统绪载于词明於春秋。

自汉兴以来,司马公乃著史记一愚书传至今日又有子阳纲目一书。

观此书所著,系国家兴亡成败忠臣孝子谗愚佞小人,逐节详明以遗后世,一览可知也。

不觉心有所感也,而又观周家祖庙,孔子世家,历历所载者皆三代宗亲。

古时尚然如此而况今之庶民乎。

愚愚因此思念古人,而想之为人不亦有三代宗亲乎?逐一溯本穷源,而族长之人一概不知,回到家庭恭问严父:朝夕指点。

惊问曰:父何由知之?父曰:“吾常听汝祖父谈此未能著此谱书,不过记闻而已,汝后日可著书甚吾勿含糊“ 唯唯受命,彼时惶恐未曾手而著。

当父既殁之后而复想起指①②点之言,於挥泪著书数篇追本穷源而粗知大略,无非是随燕王驾来渠梁之地乃知其大概而徽郡之源未可尽知也。

故详明以备子孙观阅,此书便知我心也。

后之人与我有共同志向时而继之庶斯书之不朽云[注:此书由西关张姓约六、七世祖所著,后经某世祖传入我运氏宗族]①明太祖之子②蓟运河说明:运氏原籍江南安徽人也,其始於某乡某裏因年代以久失其传,已无可尽知也。

安徽之祖大概就在此地也,是因前朝明成祖永乐定鼎金台,我始祖清爷随驾北迁,卜居渠水之西南塘尔坨居焉。

至今我始祖之墓尤存,现塘尔吾坨西岭之七座坟是焉。

远近乡里皆号之曰:“运氏之墓也”。

运姓者即张姓也。

想运姓以来本系张姓,只因四世祖铎爷人丁繁衍,灶粮数年缺欠,(也有称在朝为官、因受奸人所害)故此隐姓以除当时之急,以名为姓皆称之曰运铎。

至於今与张姓同宗故不谬矣。

我三世祖随云五人积功累德者皆我始祖一人耳‘。

衍及三世祖三爷畏难而逃守张姓之嗣,茕茕独立,形影相吊,不能乐兹土守先灵,复迁于渠梁之滨居焉。

向后族称繁,系我三世祖积功所感也。

夫水不厚则负舟无力,德不厚则瓜瓞不绵。

我三世祖非积德长厚,何以重乡科会科、乃文、乃武有其人,乡科会科有其人,且上年之典恩‘重於两朝’,服官而仕荣及于当代,何者?非祖德所贻留,祖功所恩洽哉!我后所旋居於境内,星处於四方者,虽各殊其业,而不殊其德,虽各分其人,而不分其脉,所言者皆系我三世祖三爷之枝派云尔。

原序尝思木本穷源恒动人凄惨怵惕之心。

我始祖清爷自随明成祖定鼎肇基燕京以来,弃江南而车驾北迁,立基地认粮地皆系孤身持立,传至二世祖贵爷,三世祖权、信、三、四、山爷,无不克承先志,我四世祖铎爷治家创业,教子成名;生五子皆豪杰英雄。

或离乡而至四方,或在乡而守祖业久矣,何可详明,故不必为之再序。

今将我始祖之功德与数世祖之功德略叙一二,以为我后人之观法。

尝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上之既有余德,下之必有余人。

若非积功存仁欲想后世绵绵也,必不得矣。

若我始祖卜居塘尔坨,形孤影单,孑身独立,以礼义持身,以忠厚传家。

衍及八世祖泰来爷恩登泮水已入庠生,俟后屡入乡科未能金榜提名。

暂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所以持身守业,好为词讼,因此功名未曾上进。

积德虽厚功修未遂,密耳思以光大门闾。

迨及我十一世祖必甲爷,身入庠生,屡登科场。

文才与人才并盛。

豪杰仁义之士自此与上世祖难以备叙。

游泮水者有人,读诗书者有人,创业者有人,耕田者亦有人。

而且人物之盛,而且往来於塘坨之境者大都运氏之子孙居多也。

即此时名登天府其人力之所能焉哉?殆莫之为而为者天也。

何也?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者也。

若非功之所积者,远德之所贻者深,何以自始祖一人传递至於今而世系之绵延若此也。

信乎?渊源者其流长,德深者其派远,后人虽居处不一地,分之不一家,尤当同力克协,以承先德於不赞云。

注释公元一三九九年,明惠帝允汶听信奸臣谗言而排斥功臣,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于建文四年废除惠帝改年号为洪武三十五年。

即明永乐元年。

由于连年战乱百姓疾苦不堪,其悲惨情景触目惊心。

一四零三年成祖平定天下,开始迁都燕京并大规模移民立年号为永乐。

在大移民中前往北方的移民,主要来自山西、山东、安徽等地,这些地区都比较贫困,而在历次大移民中都要有一些优惠政策并采取强制措施,於是就形成了大规模的移民。

我始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随成祖弃江南车驾北迁的。

立基地肯粮田都是一人所为。

传至二世祖贵爷、三世祖权、信、三、四、山爷无不克承先志,直至我四世祖铎爷依然是治家创业教子成名。

铎爷生五子各个成材,有的外出求财,有的克守祖辈基业,长此以往不必言说。

今将我始祖之功德及各位世祖之功德略述一二以为吾后人观阅。

常说物本在於天、人本在於祖,前辈既有余德,后辈必有余仁。

若不是积功存仁,欲想后世绵绵是不可能的,我始祖清爷卜居塘尔坨形孤影单孑身独立,以礼仪持身以忠孝传家。

衍及至八始祖太来爷登泮水入学堂已步入仕途之路,但为何屡次乡科均未金榜提名,难道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所以持身守业、好为词讼,因此功名不曾上进。

虽然积德深厚但功名未能实现,於是仔细思考应如何光大门庭。

待我十一始祖必甲爷,亦始入庠生,屡登科场,文才武略堪称豪杰仁义之仕,自此与上世祖难以详尽。

既然都是我始祖清爷之后为何移居渠梁的三爷之后却有那麽多人能够取得功名且两朝为官而仍居住在塘尔坨的就总是时运不济呢?难道是阴宅的问题?(注释:其原因是三爷因怕侄子欠灶粮而连累自己於是逃至渠梁,即今蓟运河泮西关,因那裏是当时的县城所在地,本县的经济文化中心,相当於现在的沿海地区,因当时主要靠水陆运输,因此交通比较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比较开化求学比较容易,因此步入仕途也很自然。

而仍居住在塘尔坨的子孙想要取得同样的成就若非有超人的智慧,是不可能的)运氏门中先远有家谱也,其来旧矣,以为后之观法,字字清楚,事事之可考。

若后人有不知张姓与运姓同宗,我因此一并而载之。

自始祖传至三世祖五人,三爷居今甯河县渠梁,至四世祖富爷,五世祖钦爷、钺爷进爷诸位无不克承先志,至六世祖龙爷、虎爷、忠爷、臣爷各分枝派积功累德至此而益深,天地之钟灵而独厚秀。

自曾祖雨爷叨任黎成,历治徐州因以光前而裕后,此一时盛德隆重,及后文武中式,乡科会科者难以糜举,所有武功镇於山西者乃十世祖张自成之贤兄也。

至於今张训公举人张谟公副榜历历详言之,恐后人不知,吾不可不著明。

夫,天地之间人自有本,本不立而道难生,本不追而源难释,溯本穷源从此问矣。

后人有英杰挺出,名登金榜者,可凭之,此书不可失传,那样会造成三代宗亲不相识耳,一览此书犹我祖之在目前也,可不惜哉。

何必序辞之赘赘云尔。

始祖清爷、二世祖贵爷、三世祖权、信、三、四、山爷之墓均在西塘坨西岭上老营存焉,即七座坟是也。

三世祖三爷居渠梁,坟墓座落西关西,四世祖富爷五世祖钦爷钺爷进爷诸位之墓西关西老营是也。

三爷居渠梁后人功名象盛,山爷居塘坨后人功名尚希,莫非一脉之气,一德之修,总而言之阴宅之谬矣,塘坨之地功名何希哉。

讳始祖运公清爷生一子贵讳二世祖贵爷生五子权、信、三、四、山讳三世祖权爷绝嗣信爷失传三爷生一子富[即:甯河西关之老茔]四爷生一子失传山爷生一子铎[即:西塘坨与运家庄之老祖]四世祖铎爷生五子:果,通,凤,枝,旺.(在家谱绪论中的”注释”和”说明”均是我在2000年走访了一些长辈们之后续补的,可能有不妥之处,望了解更详细资料的朋友加以更正.因为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我很愿意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以完善,诠释我们的家谱.--运新宽)在网上查到的关于运姓的一些人物:运①路史:鲁后有运氏。

②京相云:今东郡糜丘东故运城,即邓城也,是以邑为氏。

望出东鲁。

③清通志氏族略:清时有运万艮,曾任贵州有副将。

运奄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运奄氏。

运期后汉书逸民传:汉梁鸿,易姓运期,名曜。

1、《路史》注其源:“鲁后有运氏。

” 当出自姬姓;2、《郑通志·氏族略》云:“鲁大夫食采于郓,子孙氏焉。

‘郓’,亦作‘运’。

” 这实际上又是说运姓与郓姓同源。

3、据南朝人何承天的《姓苑》记载,最早的运姓人出自嬴姓,姓氏因为有祖先受封在运国,后来便以国名为姓。

而明朝人陈士元在《姓觽》中也引《郡国志》说,运姓是古运国的传人,古运国是夏大夫的采邑。

臧励和《姓氏考略》则注引京相璠说“今东郡廪丘东故运城,即郓城也,是以邑为氏,望出东鲁。

”这是说,运姓是壹个以国为姓的姓氏。

4. 运氏原籍江南徽郡,公元1399年因明惠帝允汶听信谗言,排斥功臣,燕王朱棣以清君策为由,于建文四年废除建文帝改洪武35年即永乐元年.由于连年战乱,百姓疾苦不堪,于是我始祖张清爷随明成祖迁都之机随驾北迁.迁至渠梁之地"瑭尔坨"(现天津市宁河县潘庄镇西瑭坨村)其中的渠梁即宁河的泛称.张清爷生一子张贵,张贵爷生五子张权,张信,张三,张四,张山.张山爷生一子张运铎.四世祖铎爷因人丁繁衍,灶粮数年欠缺,欠下税租,故此隐姓以除当时之急,以名为姓称之为运铎,至此运姓与张姓同宗故不谬矣.可见运姓宗族及四世祖运铎爷均为张山爷之后裔.运铎爷之伯父张三爷畏难而逃于渠梁之滨,守张姓之嗣.张权爷绝嗣,信爷,四爷失传,家谱均无记载.运铎爷生五子运果,运通,运凤,运枝,运旺,详细情况以后再续.天津是运姓发源地,现在一共有三大支,其次还有河南南乐,甘肃酒泉附近,其它地方的姓运的,或多或少的,都是从这三个地方迁去的,三大支家谱还没有合并。

“运”姓,全国共有16690人,其中男女“运”姓所占人数分别为8672人、8018人二、堂号郡望以邑为氏,望出东鲁三、姓氏分布河北围场、辛集,河南南乐,山西太原、临汾.运城新绛,甘肃酒泉,湖北洪湖,广西荔浦,北京、山东、安徽、内蒙古、新疆、广西、台湾等地都可以见到姓运的人。

全国姓运分布以长江以北最多其中;江苏省14人、上海18人、浙江省12人、福建省6人、内蒙古自治区682人、辽宁省1000以上、吉林646、黑龙江1000以上、安徽省1000以上、江西省1人、重庆206人、云南76人、四川省58人、河南省1000以上、河北省972人、北京246人、湖北省91人、湖南省14人、广东省51人、广西42人、山西207人、山东234人、海南省9人、贵州省50人、青海省301、宁夏回族自治区28人、陕西省133、天津5000以上、甘肃省1000以上、新疆246人、西藏自治区13人。

其中西藏自治区以运开始的名子有可能与姓氏无关,所以那里姓运的应少于13人。

四、姓氏名人清代时出了个名人运万良,他后来担任了贵州副将80年代担任河北省档案局局长的运九海,辽宁省建昌县魏家岭乡西大杖子村人,是现代运姓第一个厅级干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