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称(chèng)职滑稽(jī)贮(zhù)蓄销声匿(nì)迹B . 玷污zhān应和(hè)酝酿niàng果实累累lěiC . 编辑(jí)蜕(tuì)变狩(shòu)猎苦心孤诣(zhǐ)D . 模(mú)样分歧(qí)静谧(mì)棱(léng)角分明2. (2分) (2016八上·汉中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A . 愧怍吊唁返璞归真穷愁缭倒B . 脏物取缔长途跋涉张皇失措C . 肃穆拂晓转弯抹角大庭广众D . 制裁琐屑高屋建岭微不足道3.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 . 五一期间,仪征枣林湾、江都邵伯湖、宝应白鹿岛等县市旅游点,吸引了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踏青、垂钓、吃农家土菜,在入乡随俗中轻松度假。

C . 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 . 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

4. (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 . ②①③④⑤⑦⑥B . ①③⑤④②⑦⑥C . ②③①④⑤⑥⑦D . ②⑤④①③⑦⑥5.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把“在我耳边响起”改为“在我脑海中浮现”)B . 由于天下大雨,导致我们的跑操比赛被迫延期。

(删掉“导致”)C . 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当然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出现的。

(删掉“不仅”)D .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把“也”改为“就”)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6. (1分)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 ,。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7九上·乌鲁木齐月考) 请按照提示填写处空缺的句子(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刘禹锡《秋词》)(2)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 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4)杜牧的《赤壁》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怀抱用世之心,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虽已辞官还乡,但仍思为国效力的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8. (12分) (2019九下·萧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义猫(清)宣鼎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

然厄于命,家中落拓。

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

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

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①已尽。

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

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

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②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

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

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③力耶?姑先质资④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

”翁不得已,姑从之。

次年遍访,无失物家。

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注】①典质:典当。

②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③狸奴:猫的别称。

④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翁每饭必食以腥(食物)B . 借贷无门,典质已尽(已经)C . 明告其故而归之(原因)D . 翁不得已,姑从之(听从,顺从)(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②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4)文中老翁因卖了宝珠而起家,你如何评价老翁卖掉宝珠这一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 (2017八上·卢龙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3)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0. (20分) (2019九上·富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

怎样读书顾颉刚①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

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是有特殊兴趣所致。

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

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

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办法。

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②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

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

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久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

因为我们可以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得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

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

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

③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

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

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

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

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

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

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

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

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

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

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

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

④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

其一,不可以有成见。

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

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

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

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

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

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

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

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

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⑤其二,是应该多赏识。

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

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

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

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

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

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选自《读者》2015年第6期)(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项是()A . 读书的第一要务是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

B . 读书的目的是要通过书本去探寻求知的路。

C . 读书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多赏识,少成见。

D . 读书要注意做好五件事,就可以取得成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 . 一个人只要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特殊的兴趣,就能喜欢读书并且会读书;反之只能面对浩瀚书海不知所措。

B . 读书要学会区分书的轻重缓急,有些和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有关的书要重点细读,有些书则可以略读或备查。

C . 读书要善于思考、顾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足以驾驭运用这一门学问了。

D .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全文围绕怎样读书的话题,从一具人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说起,有针对性地讲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B .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每一段都论述一个有关怎样读书的问题,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逻辑严密。

C . 文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在论述做学问要多赏识时,以显微镜和望远镜作比,生动阐明了做学问时精与博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