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9七下·呼和浩特期中)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 . ①③⑤②④B . ③①⑤④②C . ②①③⑤④D . ③①②④⑤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2. (7分) (2018七上·平潭期中) 古诗文默写。
(1)树叶子却绿得发亮,________。
(《春》)(2)《观沧海》中描写海景全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峨眉山月歌》)(5) 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6) ________,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7)成语“温故知新”是出自《<论语>十二章》当中的:________,________。
(8)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9分)3. (9分) (2019九上·吉林月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晃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________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栈,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叁,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1)“脂粉”一词中,“脂”字的读音是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字书写错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语段中横线处应使用什么标点符号?()A . ;B . ……C . 。
D . !(4)“眼花缭乱”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是()A . 目不暇接B . 复杂纷繁C . 感到迷乱D . 纷杂混乱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8八上·深圳期中) 文学名著阅读彭德怀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
据我所知,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小时。
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我记得那天早上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两百里到敌区的海原,我多么吃惊:彭德怀在早饭以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停下来同出来向他道别的穆斯林阿訇说话。
大军似乎是自己管理自己的。
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
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
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
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
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做少年先锋队。
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问题。
他很尊重他们。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___(国别)作家 ________(人名)的纪实作品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3)联系原著说说彭德怀加入共产党前有哪些英雄事迹?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八上·天台期末) “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1)阅读下面语段,拟写新闻标题,要求在15个字以内。
台州电视台2018年3月5日讯近日,天台各相关部门联合,启动了垃圾分类“十百千”行动,并在现场发布“废品小哥”公益项目。
据了解,今年天台将建立十个垃圾积分兑换点,百支公益队伍,并组织千名志愿者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
(2)作为垃圾分类志愿者,你近日要到某小区搞宣传活动,请你根据以下图示及文字向小区的王奶奶解说垃圾桶的分类图示及垃圾分类简要知识。
(150字左右)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除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6. (20分) (2019八下·长春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是一朵无声花葛闪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
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
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
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
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
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
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
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⑤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⑥我点点头。
⑦“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⑧“一毛五一个字。
”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
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
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
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
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
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⑪“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
”我提醒了她一句。
⑫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
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
”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⑬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
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⑭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
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⑮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
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
”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⑯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
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⑰“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
”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⑱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
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
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⑲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
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读者》2015年第23期)(1)文章第二段中的划线句是什么描写,作用何在?(2)老妇人面对“我”告诉她电报价格时,其心理活动十分微妙。
作者通过特定词语巧妙地反映了这种变化,请依据文章内容,用原文词语填空。
听了报价,首先是短暂的________——在我的提醒下,低头思索,被精简后,显得________——而又再次被劝,在六毛钱上稍微________——最后________要加上“妈妈想你”四个字。
(3)从下面语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①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
②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爱是一朵无声花”的含义。
(5)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19段的作用。
7. (21分) (2019七下·邹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心守一事①人生在世,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
②三月份的时候,我随朋友去普洱澜沧,专程采访做了一辈子茶的茶妈妈。
第一眼见到茶妈妈,觉得她真年轻,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六十多岁了。
茶妈妈穿戴着布朗族的传统服饰,站在茶树林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双手交叠在身前,面带笑容,欢迎每一个前来参加茶祖祭祀的客人。
③祭茶祖仪式那一整天,茶妈妈都很忙,我只有短暂的机会与她面对面聊天。
从十六岁开始,她就在景迈山上学习制茶,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做到古茶公司的老总。
她把这片高原深山上的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浑然不觉劳累寂寞。
她清楚地记得景迈山有多少棵古茶树,也清楚地知道,熟茶发酵时,应该洒多少水、开多大窗、盖多厚的被子。
直至现在,她年纪大了,依旧会亲自去茶园采摘茶叶、制茶。
她不是茶商,而是茶人。
我问她:“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梦想?毕生追求?”她看着我,笑着摆了摆手:“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喜欢茶。
”④我还认识几个一辈子坚守一件事的人,他们都鲜为人知。
⑤老鲁,他在街上摆一个水果摊,就养活了全家老少,儿子还是研究生毕业。
平时,像老鲁这样的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你根本不会发现他这人有啥不平凡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有绝技在身。
正月里的一天,老鲁邀我上山,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模仿马在奔跑,受惊、疲惫时的不同叫声,简直惟妙惟肖,让我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