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寄生虫学

寄生虫学


10 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 最大吸虫(雌雄同体)
生活史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期:囊蚴
中间宿主:扁卷螺
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了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引起慢性腹泻,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
传染源:带虫者病人或猪
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 :3 个月
寿命:在人体内一年左右,长的可达 4 年。在猪体内不超过 2 年
诊断 盐水涂片法。沉淀集卵法。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
★寄生部位:幼虫:肺肝 成虫:肠 蛔虫成虫是致病的主要阶段 ★诊断:直接涂片法(首选) 侬聚法(饱和盐水浮聚法) ★致病性:幼虫致病---幼虫移行至肝,肺时,机械性损伤组织肺部病变组织最为明显,有 蛔虫性肺炎,蛔虫性哮喘 成虫致病:引起营养不良,肠粘膜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引起并发症 诊断:直 接图片法。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试验性驱虫、浓聚法 3 鞭虫 宿主:人 感染时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口 寄生部位:盲肠 诊断:直接涂片法 沉淀集卵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治疗:呵苯哒唑 甲苯哒 唑
1 共栖:指两种生物在一起共同生活,一方受益而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2 互利共生:指两种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均获得益处 3 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受益一方称寄生生物被寄生的受害一方称 宿主宿主:被寄生并受到损害的生物 4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条件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5 寄生虫:寄生物中寄生生活的多细无脊椎低等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被称为寄生虫。 6 感染期:寄生虫生活史中具有感染人体的发育阶段称感染期。 7 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 8 中间宿主: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脊 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传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10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继续发育。可长期处于幼虫状态, 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才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1 消除性免疫: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既能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又能对 再感染具有完全的、稳定的抵抗力。 12 带虫免疫:是一种适应性免疫类型,某些血液内寄生原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使体 内寄生虫增值减缓,虫体数量降低维持在低密度水平,导致临床痊愈,对再感染也具有一 定的抵抗力,但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未被完全清除。 13 伴随免疫:是另一种适应性免疫类型,某些蠕虫感染后体内的活成虫使宿主产生获得性 免疫力,对再感染时侵入的幼虫具有一定抵抗力,但这种免疫力对体内的成虫不发生影 响,因此成虫可继续存活,这种活动性感染和免疫力并存的现象即称为伴随免疫。 14 免疫逃避:某些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后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 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15 幼虫移行:有些蠕虫的感染期在进入人体以后,幼虫需要经过血管或组织等处移行,而 后到达寄生部位生长、发育,这属于寄生虫幼虫的正常移行。 16 幼虫移行症:是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寄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 可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17 异位寄生:是指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外的器官或组织内的寄生,由异位寄生引起的损 害称为异位损害。 18 微丝蚴:卵细胞在子宫内逐步发育,在近阴门处,其外的卵壳随着卵内幼虫发育形成包 裹于虫体外的鞘膜,此期的幼虫被称为微丝蚴。 19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一些寄生虫当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在宿主内处于隐性感染状态,而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大量增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19 变态:节肢动物从卵发育到成虫,要经历形态,生理功能和生后习性等一系列改变。 20 完全变态:昆虫在其发育过程中,卵期之后有幼虫、蛹和成虫 3 个时期。 21 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其发育过程中没有蛹期且幼体与成虫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 相似 22 变态: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惯,及其行为和本能发生变化的总称 23 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寄生虫感染时称多寄生现象 24 自然疫源性:在人际罕见的原始森林和荒漠地区,这类寄生虫病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 间相传播,不需要人的参与,人类偶然进入该地区后,脊椎动物 体内的寄生虫可通过一定 途径传播给人。如荒漠型黑热病。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类地区称原始性自然疫源地。 25 世代交替:指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与产生配子体世代
7 丝虫 中间宿主:蚊
感染时期: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 感染
寄生部位: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皮下组织,心血管、体腔
检查病人是否感染丝虫病
时,要检测血液中是否有微丝蚴和成虫 诊断: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海群生白天诱出法
寄生部位:班氏可寄生在淋巴系统浅部和深部,马来只能浅部
■■班氏微丝蝣和马来微丝蚴的形态区别
有肛周排卵现象 食性:肠腔内容物,组织液,血液 感染方式: 异体感染—经口 (公共玩
具等) 吸入 自身感染---经口(肛门-手-口) 逆行感染
5 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C 型和美洲钩虫幼虫 S 型 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
感染时期: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经口
寄生部位:小肠 肺(幼虫)肠(成虫) 诊断: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常用)
猪带绦虫病的感染方式: 经口 人食入了生的或半生的带有猪囊尾蚴的猪肉
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方式:自体内反复感染;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
成虫的寿命可达 25 年
★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脑,引起囊尾蚴病
致病:误食虫卵后可患囊尾蚴病;误食囊尾蚴后可患猪带绦虫病,后来也可患囊尾蚴病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比较
15 牛带绦虫:唯一中间宿主:人
棘球绦虫
4 蛲虫 部位:回盲部 小肠末端
感染时期:含蚴卵
感染途径:经口
寄生部位:肠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
诊断:透明胶纸法和棉签拭子法
形态:乳白色,口孔周围有三个唇瓣。有咽管球。雌虫尾部尖细,雄虫小尾部向腹面卷曲
虫卵:无色透明,不对称的椭圆形,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卵壳较厚有三层
生活史:感染阶段:含蚴卵感染方式,经口 成虫寿命:一个月 产卵量:5000-----17000
22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生活史
寄生部位:成虫:肺 幼虫:小肠
感染期:囊蚴
感染途径:终宿主或肉食动物食入含活囊蚴的淡水蟹和虫刺蛄而感染 口
中间宿主:第一宿主:川卷螺 第二宿主:淡水蟹、蝲蛄
保虫宿主:哺乳动物,犬,猫
童虫或成虫可异位寄生
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2—3 个月
成虫寿命:5—6 年
致病:1 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 2 成虫所致损害 3 虫卵所致的损害 诊断:直接涂片法和离心
留,较长时间虫蚴发育缓慢或暂停,在受到刺激后,进入肠腔发育成熟。
致病:消化道症状、贫血
钩虫造成失血原因:钩虫用钩齿和板齿咬破肠粘膜,损伤小血管引起出血、噬咬时头腺不
断分泌抗凝素,噬咬部位粘膜伤口不断流血、钩虫经常更换噬咬部位,原伤口不断流血、
虫体的运动造成组织血管的破损,也造成血液的流失
6 旋毛虫:(雌雄异体)
成虫寄生部位:宿主小肠 幼虫:横纹肌细胞内
感染方式:经口
阶段:幼虫囊包 主要致病阶段:幼虫
致病过程:侵袭期(肠道期)、幼虫期(肠外期)囊包形成期(恢复期) 传染源:猪
生活史特点:成虫和幼虫可寄生在同一宿主,完成生活史必须要更换宿、 为卵胎生寄生
虫、 是唯一寄生在细胞内的寄生虫、无自由生活阶段和离体阶段
体长 2—4 厘米 4—8 厘米
节片 较薄,透明 较肥厚,不透明
头节 近似圆形,有四个吸盘,顶端有顶突及两圈小钩
略呈方形,无顶突
幼节 卵巢分为左右两叶和中央小叶 只有左右两叶
孕节 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为 7—13 支 子宫分支整齐,每侧为 15—30 支,支端分叉
囊尾蚴 有小钩,可寄生人体致病 无小钩,不寄生人体
沉淀法 治疗:吡喹酮
12 血吸虫 血吸虫生活史:寄生部位:肠系膜静脉 肝门静脉
感染期:尾蚴
感染方式:皮肤
中间宿主:钉螺
主要致病阶段:虫卵
移行 :皮肤-右心-肺-左心-动脉-静脉-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保虫宿主:哺乳动物
唯一中间宿主:钉螺
保虫宿主:各种哺乳动物
童虫感染:皮肤—右心—肺—左心—动脉—静脉—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宿主为淡水水生动物
生活史特点:卵必须入水发育、有世代交替现象、1-2 中
间宿主、多个保虫宿主
9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虫卵是寄生蠕虫最小
感染时期:囊蚴
感染途径:人或哺乳动物因食含有囊蚴的鱼肉而感染 口
寄生部位:肝胆管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诊断:病原学诊断(粪便检查 十二指
肠引硫胆汁检查)
临床表现(3 个时期):幼虫的皮肤侵袭期、肺部移行期、成虫肠道寄生期
生活史:感染方式:主要是皮肤,还可经口,粘膜感染,经胎盘侵入胎儿或经乳汁
感染阶段:丝状蚴
成虫寄生在小肠,以钩齿和板齿吸附肠粘膜,以宿主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主
虫蚴经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
迁延移行:十二指肠钩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部分未进入小肠,在人体某些组织滞
26 迁延移行:十二指肠钩虫:幼虫进入人体后的发育速度有很大差别,部分幼虫在进入小 肠前可以“暂停发育状态”。滞留于组织内长期在人体内移行,经过段时间后才进入肠腔发 育成熟,这种现象称迁延移动 27 肠阿米巴病: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袭肠壁引起肠阿米巴病 28 肠外阿米巴病:此病是肠粘膜下层或肌层的滋养体进入静脉,经血行播散至其他脏器引 起的阿米巴病。以阿米巴性肝脓肿最常见。 29 疟疾: 疟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红细胞,引起的疾病统称疟疾。疟疾是一种由按蚊传 播的寄生虫病,虫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并经裂体增殖,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30 疟疾发作: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疟疾发 作是由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所致。疟原虫经几次裂体增殖后,当血中的虫体密度达到发 作的最低值。发热阈值时,在临床上就可表现为发作现象。 31 复发:疟疾初发停止后红细胞内期原虫被消灭 而宿主也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由原先侵 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和复苏 发育释放的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增殖 32 再燃:急性疟疾发作患者发作停止后如无重复感染而体内残余的少量红细胞内期原虫经 抗原变异或宿主抵抗能力和疟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残存的红细胞内期原虫又重新大量 增殖引起疟疾发作称33 蠕虫:是自然界中一类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依靠肌肉伸缩而做蠕形运动,故称蠕虫 34 土源性蠕虫:(蛔蛲钩鞭)生活史简单,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者幼虫在 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 35 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发杂,完成生活史需中间宿主,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 期后经中间宿主才能感染人。 36 夜观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血管内,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中,这种微丝蚴,在外 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 37 完全复原: 问答。。。。。 1 线虫 虫卵、 幼虫、成虫 脱皮 4 次 2 蛔虫:包括受精卵在外界发育和虫体在人体内发育两个阶段 ★致病:营养不良、超敏反应、并发症 最大线虫!!!! ★流行原因:蛔虫产量大 24 万一天、感染方式多经口、对外界抵抗能力强、无需中间宿主 生活史简单、人们不良生活方式 ★感染时期:虫卵 ★感染途径:人因误食或误饮被感染期虫卵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后感染蛔虫 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