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的调查报告 (1)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的调查报告 (1)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调查报告
调查人:李冰指导老师:董琰
时间:2012年8月27日
地点:河北省迁安市
正文:
一、调查情况简介
1、调查地点:
河北省迁安市。

根据迁安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域的不同,将此次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设定为迁安城区和农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2、调查对象:
小学。

迁安城区的小学以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海桥外语学校为代表;农村的小学以杨各庄镇小学、徐流营小学、徐流口小学、曲河小学为代表(其中徐流营、徐流口、曲河为杨各庄镇属下的农村)。

3、调查目的:
通过对迁安市城乡教育资源的比较,得出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基本情况,再根据差距的具体情况,拟定可行的对策,并对教育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旨在努力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增强教育的公平性。

4、调查方法和手段:
(1)典型调查法
(2)访问法
二、调查内容
1、调查过程:
(1)首先通过自己的网络调查初步了解所要调查的小学的具体位置和学校环境。

(2)收集近几年教育局下发的有关小学教育的通知。

(3)分别对所调查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走访。

(4)对收集的资料和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5)针对结论分析问题,探寻解决对策。

(6)向迁安市教育局反应有关情况,提出合理建议,探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可行性。

2、调查结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存在问题:
上述表格中写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项目,经过对9所学校的实地勘察比较调研发现城乡的小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既表现在硬件设施上也表现在软实力上,而且差距不容小觑。

(1)差距最明显的就是硬件教学设施。

在校园总的占地面积方面,城市里小学的占地面积远大于农村的小学,建筑面积就更相差甚远了,而且,城市里的小学都是高大的教学楼而农村的小学以瓦房为主。

现在的迁安城市里的小学教室都是多媒体授课,节能灯、电风扇、饮水机随处可见,海桥外语学校的教室甚至拥有空调;而农村的小学教师只配有简易的黑板、泛黄的电灯、破旧的桌椅。

实验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迁安市第一实验小学就充分发挥了这一点,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使得实验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真实的展现了神奇的科学现象。

当然迁安城区的其他小学的实验室也相当不错,能真正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迁安农村的小学可就大不一样,简陋的实验室,陈旧的实验仪器设备,基本上一个学期才上2节实验课。

更有甚者,由于经费的原因,徐流口小学的实验课已经停止了,买不起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居然成了大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小学的计算机课应该十分普及,但
是据了解除了城市里的小学的计算机课正常上外,其他的小学的计算机课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只有考试之前才会有考前上机练习,徐流口小学更是没有教学用计算机,只能去邻村小学——徐流营小学去上计算机课。

迁安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图书馆在河北省都是一流的,其馆藏图书的种类齐全、数量繁多,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海桥外语学校的小型图书馆以双语化著称,英语刊物琳琅满目,英语学习资料数不胜数;第二、三、四实验小学也不逊色,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然而农村的学校,原有的图书有陈旧过时,因此农村的学生很少有自己的课外读物,甚至读书都成了一种奢求,而那被翻了无数次的旧书则是图书少但图书需求多的直接反映。

(2)和城市的小学相比,农村的小学不仅硬件设施差,软实力的差距也相当突出。

从教师的数量上看,城市里的小学的学生平均每个班3个老师,而农村的小学平均每个班才1.2个老师,这就相当于城市里平均一个班至少有三个不同专业的老师教学,而在农村的小学平均一个班只有一个老师教授全班所有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而且,不仅是教师数量的问题,质量上也存在这差距。

据了解大约75%的城市小学教师是本科或者大专学历,而农村的大学生教师却寥寥无几,而且,一些优秀的农村教师很可能被调到城市的小学里教学。

据悉,从去年开始徐流口小学就取消了四、五、六年级,原因是学生太少,这样,村子里的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都去徐流营小学上课了。

至于教师的待遇问题,城市里的教师自然是没的说,除了工资还有奖金,甚至有的老师还有家长的红包。

而农村的教师则只有基本工资,有时候甚至连工资都会被拖欠,更有的教师拿自己的工资补贴学生的学习。

教辅材料也是学生或者学校之间的一种软实力竞争。

城市里小学的辅导材料大多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出的题,虽然比不上黄冈之类的高水平材料,但对学生学习的提高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学生的作业都是打印装订好的。

相比之下农村则很原始,除了考试的题目试卷是从教育局领取的专门的试卷外,其他的都要学生手写,家庭作业也是先抄题,再带回家做,好一点的学校会印一些油墨纸材料、作业、试卷等。

2、原因分析:
(1)首先是生源问题。

城市里的人口相对集中,小学生的数量比较多,这就要求必须要有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小学;而农村基本上是以村为单位的,每个村都有一个小学,但是每个小学的规模都很小。

尤其是近几年,学生的人数锐减,甚至有的小学已经经营不下去了。

所以说学生的多少有时候决定了学校的大小,当然海桥外语学校这种私立的学校有些不同,因为有高额的学费支撑着,一切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好的设备能换回较好的盈利。

(2)农村集中办学困难重重。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多数村小撤并,村落附近没有学校,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生活不能自理,走读或到乡镇寄宿制学校就读困难,家长将子女寄住在城里亲属家上
学,或家庭成员到城里料理学生生活进行陪读,既不方便,又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

(2)教育局及政府的教育经费资源分配的差异。

据了解,迁安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图书馆修建时政府拨款两百万,这笔资金几乎可以在农村盖十所小学。

政府每年在城市里的小学的拨款更是超过了农村的小学经费的总和的十倍还多。

3、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硬件设施条件,专款专项,重点解决严重困难的小学。

购买图书;补给实验室;增设计算机房;改善体育设施等。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出台有关法规政策,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农村教师的考核奖励机制和设立优秀农村教师奖励基金,鼓励教师终生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学历、教学能力不达标者,采取离岗学习进修,提高学历和教学能力。

(3)在各乡镇建设更加现代化的小学,这样既方便对乡村小学生的管理又可以使乡村小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而且,现在的杨各庄镇初级中学正在改造整合当中,杨各庄镇的所有初中生即将在新得统一的教学楼里上课,如果杨各庄镇初级中学并校教学效果优异的话,小学的合并扩建是完全可行的。

四、调查总结
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
教育资源的差距;而且,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所有人都有权利去享受良好的教育,现有的有关农村的教育制度并不能满足我国农村现有的国情,而且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也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

国家的政策完善,国民的生活就才能更加稳定,得到更多的保障,教育问题也才能得到好的解决。

这次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不能学到的东西,通过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我领悟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意义,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提高了理论素养和对政策的认识水平,受益匪浅。

附件一: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比较的调研的调查的实践日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