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8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2020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8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浙江省金华一中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8月月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1044年武王伐纣,纣王兵败自焚,殷贵族微子启“面缚衔璧”,向武王投降。

武王“投殷之后于宋”。

“宋”位于下图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2.《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的《生民》《公刘》《大明》等篇章出自《诗经》中的()A. 《风》B. 《雅》C. 《周颂》D. 《商颂》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复归真朴。

下列项与该流派主张一致的是()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B. “制天命而用之”C.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 “兼相爱,交相利”4.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人民在灌溉方面的一项伟大创举。

该创举最早出现于()A. 四川盆地B. 岭南地区C. 关中地区D. 吐鲁番盆地5.古代中国某时期将全国划为若干监察区域,每个区域秋天派一名官员,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地方政治。

该官员是()A. 刺史B. 监御史C. 御史大夫D. 提点刑狱司6.铁犁牛耕是古代中国最主要生产方式,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下图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产生于()A. 春秋战国B. 西汉C. 东汉D. 魏晋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曲辕犁;釉下彩绘;政事堂;“颠张醉素”②耧车;司隶校尉;素纱禅衣;“蔡侯纸”③井田制;工商食官;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④定时炸弹;“知行合一”;都察院;《西游记》A. ②③①④B. ③①②④C. ③②①④D. ③④①②8.近代上海地方政府公布的《上海租地章程》规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

”与该现象产生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附件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9.1881年,买办商人郑观应向李鸿章上书,请求政府给予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织布工艺以技术专利,“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次年,光绪帝予以批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批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个案。

该事件表明()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②洋务企业谋求市场垄断③清王朝放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④国人借鉴西方工业文明成果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10.近代某电文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沪上风潮”表明()①上海成为运动的中心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广大人民直接参与了反帝斗争④抗日救亡运动发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④11.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示意图。

黑色箭头所示军队连克武昌、九江、南昌,短短半年之内将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该事件()A.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 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 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2.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该会议是()A. 汉口会议B. 瓦窑堡会议C. 中共七大D. 洛川会议1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精诚合作,激烈抵抗日军侵犯。

下图所示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②④①③B. ②④③①C. ④③②①D. ④②③①14.1958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历程的“缩影”。

这一年()①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②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落实④“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A. ①③④B. ①④C. ②③D. ②③④15.1978年春,邓小平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进行会谈,双方以直率的态度讨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

布热津斯基的北京之行()A.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B. 打开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大门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 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6.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在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郑重宣布()A. 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B. 香港的现行法律不变C. 香港可继续同国际社会保持和发展外交关系D. 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可保留军队1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某城市的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改革开放的“后卫”变成了“前锋”,成为“社会主义香港”。

该城市是()A. 深圳B. 厦门C. 大连D. 上海18.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篇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几十年经验教训并以此警示后人的历史文献,既有对全党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谆谆告诫,也表示了对基本路线被中断的担忧,并提醒全党对可能影响基本路线贯彻执行的因素保持应有的警惕。

”以下邓小平的言论首见于该“历史文献”的有()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C. 中国要警惕右,但更主要是防止左D.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早期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①加快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③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粗具规模④促进生产组织形式发生根本转变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20.有学者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这些创造不包括()①首次实践“分权与制衡”原则②开启议会统治③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④确立联邦制A. ①②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③④21.近代某著名科学家在其著作中提到: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空间。

……遥远的星光如果掠夺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

该著作是()A.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D. 《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22.罗斯福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举措复兴经济。

下列选项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社会福利改革措施的是()A. 对富人课以较重的税金B. 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C. 通过《社会保险法》,提供退休养老金和失业救助金D. 宣布使用童工非法,规定最低时薪,工人有权组织工会2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从以欧洲范围为主的冲突转变为真正的全球性冲突的标志性事件是()A.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 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C. 意大利出兵埃塞尔比亚D. 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24.下图是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二战后期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

关于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 签署《开罗宣言》B. 决定开辟第二战场C. 对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重要安排D.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25.世界银行统计资料表明,1950年,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是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的10倍。

到1965年,这一比率是15:1;到20世纪末,这一比率为30:1。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剧烈对抗B.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C.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D. 不发达国家政局动荡不安26.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学界一般采用《史记》的说法,即“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然考古出土的秦简却记载:“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水雨,除兴(免除本次征发)。

”这说明()A. 历史解释的主观性决定历史发展不具有客观性B. 历史事实的考辨应坚持孤证不立,需要考古学新进展的支持C. 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D. 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27.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主张通过实行或部分实行土地国有制度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政治家有()①商鞅②唐太宗③孙中山④毛泽东A. ①③④B. ②③C. ②③④D. ②④28.颐和园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制,殿堂厅室,廊馆轩榭,亭台楼阁,塔庙坊桥,一应俱全。

其中位于后山中轴线,具有典型藏式寺庙建筑风格的建筑是()A. 佛香阁B. 智慧海C. 排云殿D. 四大部洲29.宗教改革中新教领袖加尔文曾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 思想自由,摆脱原始宗教对人类的束缚B. 因信称义,带有浓郁的上帝中心论色彩C. 自然神论,以理性神取代愚昧宗教信仰D. 顺应自然,主张人生而平等和思想自由30.“在战火尚炽热之际,条约缔造者仓促地拟定了一系列条款。

这些条款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

时间的检验表明,起草者归根结底并不打算强制德国执行。

”下列选项,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①《对德和约》在一战后期签订②成立了“莱茵共和国”③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④“慕尼黑阴谋”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关以来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也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没有连年苦战、民不聊生,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在中国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文史参考》2011年第7期,作者傅国涌材料二:起自19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

然而,橘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总是全然不成模样。

……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百年第二次民族反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提炼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在经济、思想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辛亥革命为例,指出学习西方制度“全然不成模样”的原因,概括“第二次民族反思”的重要意义。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

人们称,这场革命维护了议会政府的原则,维护了法治,乃至维护了起义反对暴政的权利。

……晚近有些作家已在贬低光荣革命。

他们指出,这是一场由地主贵族发动并坚持的阶级运动。

只有收入富裕的人才能当议员。

1688—1832年的英国是真正贵族统治的最好样板。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交往起来。

……到18世纪中叶,中国人向所有国家开放贸易。

英国人不久便获得了这一贸易的最大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