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二次函数选择填空难题讲解

中考二次函数选择填空难题讲解

细品二次函数小题 感受知识运用经典在中考中二次函数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小题更是涌现出其灵活性、创新性。

选择填空题虽阅读量小,但细品来,其解法灵活,且具有探索性,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分析理解能力的要求不亚于一些压轴题。

现加以归类浅析,为大家以后解决小题提供经验:一、与a 、b 、c 有关例1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c ax y +=2的图象过正方形ABOC 的三个顶点A 、B 、C ,则ac 值为 。

解析:由已知易得A (0,c )则正方形ABOC 的C 点坐标为(1c 2,1c 2 ),代入c ax y +=2得211c ac c 24=+,化简得ac 2=-。

例2 (2010邯郸)如图2,抛物线y=ax 2+bx+c ,OA=OC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ac+1=bB .ab+1=cC .bc+1=aD .ba+1=c 解析:由已知得C (0,c ),又OA=OC ,∴A(-c ,0),将A 点代入y=ax 2+bx+c 得,0=2acbc c ac 1b -++=,得,即ac+1=b 。

选A 。

例3 (2009义乌)如图3,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的一个交点A 在点(-2,0)和(-1,0)之间(包括这两点),顶点C 是矩形DEFG 上(包括边界和内部)的一个动点,则(1)abc 0(填“>”或“<”); (2)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1)开口向下a <0,对称轴bx2a=->0,∴b>0,C 是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C >0,∴abc <0;(2)a 决定开口大小,a 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

当抛物线在x 轴的交点与抛物线对称轴的距离大,且顶点接近x 轴(顶点与x 轴距离小)时,抛物线开口就大,即a最小,此时图1B AC图2图3抛物线经过点(-2,0),顶点为F (3,2),设这时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y a x 32=-+,代入点(-2,0),得2a25=-;当抛物线在x 轴的交点与抛物线对称轴的距离小,且顶点远离x 轴(顶点与x 轴距离大)时,抛物线开口就小,即a最大,此时抛物线经过点(-1,0),顶点E(1,2), 设这时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y ax 12=-+,代入点(-1,0),得3a 4=-。

所以32a 425-≤≤-。

二、与阴影面积有关例4 (2010长春)如图4,抛物线y =ax 2+c (a <0)交x 轴于点G 、F ,交y 轴于点D ,在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两点B 、E ,它们关于y 轴对称,点G 、B 在y 轴左侧.BA ⊥OG 于点A ,BC ⊥OD 于点C .四边形OABC 与四边形ODEF 的面积分别为6和10,则△ABG 与△BCD 的面积之和为解析:解此题关键是由已知条件得出四边形GODB 与四边形ODEF 关于y 轴对称,∴这两个四边形面积相等,即四边形GODB 为10,则阴影部分面积为10-6=4例5 (2010遵义市)如图,两条抛物线12121+-=x y 、12122--=x y 与分别经过点()0,2-,()0,2且平行于y 轴的两条平行线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8 B.6 C.10 D.4解析:因为两抛物线的二次函数都为12-,∴12122--=x y 是由12121+-=x y 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转化为长为4,宽为2的矩形ABCD 的面积8,故选A 。

例6 (2009庆阳改编)如图6,是二次函数2122y x =-+的图象在x 轴上方的一部分,若这段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为S ,则S 取值最接近( ).A.4B.163C.2πD.8A G OBDCEF xy 图4图5ABCD图6O图8y·Px解析:设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A(-2,0),B(0,2),C(2,0).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面积在△ABC 面积和以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半圆的面积之间,即4<S <2π,故选B 。

例7 (2008年杭州市)如图7,记抛物线21y x =-+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A ,将线段OA 分成n 等份,设分点分别为1P ,2P ,…1n P -,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1Q ,2Q ,…1n Q -,再记直角三角形11OPQ ,122PP Q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这样就有21312n S n-=,22342n S n -=,…;记121n W S S S -=+++…,当n 越来越大时,你猜想W 最接近的常数是( )A. 23B. 12C. 13D.14解析:此题有两种方法,方法一:结合图形,设抛物线与y 轴交点为B ,在第一象限所围成的图形面积大于等腰三角形OAB 的面积12,小于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14圆面积14π,而阴影部分面积是整个图形面积的一半,所以14<W <18π,满足该条件的只有选C 。

方法二:从所给的式子入手:112n W=S +S ++S -=2312n n -+2342n n -+···+2232n n n -(-1)=()()233211622n n n n n n n---(-1)=21113212n n--,由结果可以看出,当n 越来越大时, W 最接近13。

三、与分类讨论有关例8 (2010宁波市)如图8,已知⊙P 的半径为2,圆心P 在抛物线y =12 x 2—1上运动,当⊙P 与x 轴相切时,圆心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当⊙P 在第二象限与x 轴相切时,则P 点的纵坐标为2,代入y =12x 2—1得1x 6=-,2x 6=(舍),∴()1p 62-,;图7②当⊙P 在第一象限与x 轴相切时,仿①方法得()2p 62,故圆心P 的坐标为()()6262-,或,。

注:⊙P 不可能在第三、四象限与x 轴相切,因为抛物线与y 轴交点为(0,-1),故抛物线上的点与x 轴距离最远是1<2。

四、与探索规律有关例9 (2009兰州)二次函数22y x 3=的图象如图9所示,点0A 位于坐标原点,点1A ,2A ,3A ,…,2008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1B ,2B ,3B ,…,2008B 在二次函数22y x 3=位于第一象限的图象上,若△011A B A ,△122A B A ,△233A B A ,…,△200720082008A B A 都为等边三角形,则△200720082008A B A 的边长= 。

解析: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利用二次函数及等边三角形的知识探 究线段的规律。

设B 1坐标(x 1,y 1),因为△A 0B 1A 1为等边三角形,所以x 12=3y 12,又因为y 1=32x 12,所以,23y 1=3y 12,解得:y 1=21,所以A 0A 1=2y 1=1.设点B 2(x 2,y 2), 因为△A 1B 2A 2为等边三角形,所以x 22=3(y 2-1)2,又因为y 2=32x 22,所以23y 2=3(y 2-1)2,解得:y 2=21或2,故y 2=2,所以A 1A 2=2(y 2-1)=2.同理可得A 2A 3=3.则发现规律:A n A n+1=n+1,所以当n=2007时,A 2007A 2008=2008。

五、与猜想论证有关例10 (2009湖州)已知图10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请你在图中任意画一条抛物线,问所画的抛物线最多能经过81个格点中的多少个?( ) A .6 B .7 C .8 D .9解析:将最左下角的个点作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

由于二次函数的图像与纵向的每条方格线只有一个交点,所以它的图像经过的格点数必不大于9。

要想使它经过的格点数最多,使用对称的方法。

设解析式为1y a x x =(-)2x x (-)其中a <0,①当在每条竖线上都经过格点时,可设它经过(0,0),(8,0)两点。

则28y ax ax =-,所以 X0 1 2 3 4 5 6 7 8 28y ax ax =--7a-12a-15a-16a-15a-12a-7a图9图10 图10分析a 的取值得y 的值最多有5 个整数(当a=-12时),即函数的图像最多过5个格点; ②当在左面的八条竖线上都经过格点时,可设它经过(0,0),(7,0)两点,则27y ax ax =-,所以分析a 的取值可得y 的值最多有8个整数(当a=-12时),即函数的图像最多过8个格点 所以画出的抛物线最多经过8 个格点,选C 。

六、与阅读新定义有关例11(2010杭州)定义[,,a b c ]为函数2y ax bx c =++的特征数, 下面给出特征数为 [2m ,1 – m , –1– m ] 的函数的一些结论:① 当m = – 3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31,38); ② 当m > 0时,函数图象截x 轴所得的线段长度大于23; ③ 当m < 0时,函数在x >4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④ 当m ≠ 0时,函数图象经过同一个点.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④解析:当m=-3时,函数为2642y x x =-++,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31,38),故①正确;2240b ac m x -=≥∴=(3+1),,∴12112m x x m --==, 则121311222m x x m m---=-=+,当m >0时,1232x x -,故②正确;当m <0时,函数的对称轴为111444m x m m -=-=->14,即对称轴在14x =的右侧,∴③不正确;当m≠0时,函数22y mxm x m =+(1-)+(-1-)=m ()2211x x x --+-=m()21x +()11x x -+-,所以当x=1时,y=0;当12x =-时,32y =-。

即函数经过点(1,0)或1322⎛⎫-- ⎪⎝⎭,,故④正确。

七、与函数最值有关例12 (2010宿迁改编)如图11,在矩形ABCD 中, AB =4,BC =6,当直角三角板MPN 的直角顶点P 在BC 边上移动时,直角边线段MP=且始终经过点A ,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 与CD 相交于点Q .BP =x ,CQ =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解析:由已知易得△ABP ∽△PCQ ,∴AB BP =PC CQ即46xx y=-,化简得21342y x x =-+,显然对于此二次函数当x=3时,y 有最大值是2.25。

大部分学生选C;但是当x=3时,MP=5>x 取不到3,而x 取值范围是0~2(当M 与A 点重合,利用勾股定理求的BP=2),根据二次函数性质,结合图像知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 有最大值为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