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一、填空题1.由土筑成的梯形断面路堤,因自重引起的基底压力分布图形是梯形,桥梁墩台等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的沉降是相同的。

2.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曲线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中心点下,附加应力最大。

3.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时,基底与地基局部脱开,产生应力重分部。

4.在地基中,矩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础浅,比相同宽度的方形基础深。

5.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应力扩散现象,反之,将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6.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7.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重度应取有效重度(浮重度)。

8.长期抽取地下水位,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原水位以下土的有效自重应力增加,而造成地基沉降的严重后果。

9.饱和土体所受到的总应力为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

二、名词解释1.基底附加应力:基底压应力与基底标高处原土层自重应力之差。

2.自重应力:由土层自身重力引起的土中应力。

3.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接触应力。

!三、选择题1.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 B )(A)折线减小(B)折线增大(C)斜线减小(D)斜线增大2.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0的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的是:( C )(A)方形基础(B)矩形基础(C)条形基础(D)圆形基础(b为直径)3.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础是:( B )(A)柱下独立基础(B)墙下条形基础(C)片筏基础(D)箱形基础。

4.基底附加应力P0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Z增大而减小,Z的起算点为:( A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5.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 B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6.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 A )(A)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B)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小(C)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D)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大¥7.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 D )(A)斜线增大(B)斜线减小(C)曲线增大(D)曲线减小8.单向偏心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l为偏心一侧基底边长)时,基底压应力分布图简化为:( B )(A)矩形(B)梯形(C)三角形(D)抛物线形9.宽度为3m的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底面的竖向荷载N=1000kN/m ,偏心距e=,基底最大压应力为:( C )(A)800 kPa (B)417 kPa (C)833 kPa (D)400 kPa10.矩形面积上作用三角形分布荷载时,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K t是l/b、z/b的函数,b 指的是:( D )(A)矩形的长边(B)矩形的短边[(C)矩形的短边与长边的平均值(D)三角形分布荷载方向基础底面的边长11.某砂土地基,天然重度=18 kN/m3,饱和重度sat=20 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2m,地表下深度为4m处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A )(A)56kPa (B)76kPa (C)72kPa (D)80kPa12.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当l/b=1、Z/b=1时,K C=;当l/b=1、Z/b =2时,K C=。

若基底附加应力p0=100kPa,基底边长l=b=2m,基底中心点下Z=2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C )(A)(B)(C)(D)13.某中心受压条形基础,宽2m,埋深1m,室内外高差0.6m,埋深范围内土的重度=17 kN/m3,若上部结构传来荷载F=400kN/m,基底附加应力P0为:( C )(A)(B)(C)209kPa (D)215kPa14.某场地表层为4m厚的粉质黏土,天然重度=18kN/m3,其下为饱和重度sat=19 kN/m3的很厚的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下4m处,经计算地表以下2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B )。

@(A)72kPa (B)36kPa (C)16kPa (D)38kPa15.同上题,地表以下5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B )。

(A)91kPa (B)81kPa (C)72kPa (D)41kPa16.某柱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为800kN,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基础深度为1.5m,室内地面比室外地面高0.3m,基础底面积为4m2,地基土的重度为17kN/m3,则基底压力为( C )。

(A)(B)230 kPa (C)233 kPa (D)236 kPa17.由建筑物的荷载在地基内产生的应力称为( B )。

(A)自重应力(B)附加应力(C)有效应力(D)附加压力18.已知地基中某点的竖向自重应力为100 kPa,静水压力为20 kPa,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为,则该点的侧向自重应力为( D )。

((A)60 kPa (B)50 kPa (C)30 kPa (D)25 kPa 19.由于建筑物的建造而在基础底面处产生的压力增量称为( C )。

(A)基底压力(B)基底反力(C)基底附加应力(D)基底净反力20.计算基础及上回填土的总重量时,其平均重度一般取( C )。

(A)17 kN/m3(B)18 kN/m3(C)20 kN/m3(D)22 kN/m321.在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若基底反力呈梯形分布,则偏心距与矩形基础长度的关系为( A )。

(A)(B)(C)(D)22.已知两矩形基础,一宽为2m,长为4m,另一宽为4m,长为8m,若两基础的基底附加压力相等,则两基础角点下附加应力之间的关系是( B )。

%(A)两基础基底下Z深度处应力竖向应力分布相同(B)小尺寸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应力与大尺寸基础角点下2Z深度处应力相等(C)大尺寸基础角殿下Z深度处应力与小尺寸基础焦点下2Z深度处应力相等23.当地下水位突然从地表下降至基底平面处,对基底附加应力的影响是( A )。

(A)没有影响(B)基底附加压力增大(C)基底附加压力减小24.计算土中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应采用( C )。

(A)湿重度(B)饱和重度(C)浮重度(D)天然重度25.在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P0=P-m d,d为( D )。

;(A)基础平均深度(B)从室内地面算起的深度(C)从室外地面算起的深度(D)从天然地面算起的埋深,对于新填土场地应从老天然地面算起26.只有( B )才能引起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变形。

(A)基底压力(B)基底附加压力(C)有效应力(D)有效自重应力27.一矩形基础,短边b=3m,长边l=4m,在长边方向作用一偏心荷载F十G=1200 KN。

试问当P min=0时,最大压力应为多少( C )。

(A)120kN/m2(B)150KN/m2(C)200kN/m228.有一基础,宽度4m,长度8m,基底附加压力90 kN/m2,中心线下6m处竖向附加应力为m2,试问另一基础宽度为2m,长度为4m,基底附加压力为100 kN/m2,角点下6m处的附加应力为多少( A )(A)m2(B)m2(C)m229.已知一个宽b=2m,长l=4m和另一个宽b=4m,长l=8m的矩形基础底的附加应力相等,则两基础角点下竖向附加应力之间有何关系( B )!(A)两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竖向应力分布相同(B)小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的应力与大基础角点下2Z深度处的应力相等(C)大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的应力与小基础角点下2Z深度处的应力相等30.当地基中附加应力曲线为矩形时,则地面荷载的形式为:( C )。

(A)条形均布荷载(B)矩形均布荷载(C)无穷均布荷载31.有一个宽度为3m的条形基础,在基底平面上作出用着中心荷载F=240kN/m及力矩M=100kN·m/m。

试问压力较小一侧基础边的底面与地基之间会不会脱开( A )(A)P min>0 (B)P min=0 (C)脱开32.有一独立基础,在允许荷载作用下,基底各点的沉降都相等,则作用在基底的反力分布应该是:( B )。

%(A)各点应力相等的矩形分布(B)中间小、边缘大的马鞍形分布(C )中间大、边缘小的钟形分布33.当地下水自下向上渗流时,土层中骨架应力有何影响( C )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34.有一基础埋置深度d =,建筑物荷载及基础和台阶土重传至基底总压力为100kN/m 2,若基底以上土的重度为18kN/m 2,基底以下土的重度为17kN/m 2,地下水位在地表处,则基底竖向附加应力为多少( C )(A )85kN/m 2 (B )73kN/m 2 (C )88kN/m 235.一矩形基础,短边b =3m ,长边l =4m ,在长边方向作用一偏心荷载贯F+G =1200kN 。

偏心距为多少时,基底不会出现拉应力( C ) (A ) (B ) (C )》四、判断题1.在均质地基中,竖向自重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而侧向自重应力则呈非线性增加。

( × ) 2.由于土中自重应力属于有效应力,因而与地下水位的升降无关 ( √ )3.在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中,对于新填土场地,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应从填土面算起 ( × )4.增大柱下独立基础的埋深,可以减小基底的平均附加压力 ( × )5.柱下独立基础埋深的大小对基底附加应力影响不大 ( √ )6.由于土的自重应力属于有效应力,因此在建筑物建造后,自重应力仍会继续使土体产生变形 ( × ) @7.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为土的侧向与竖向自重应力之比 ( × ) 8.在弱透水土层中,若地下水位短时间下降,则土的自重应力不会明显增大 ( √ ) 9.基底附加压力在数值上等于上部结构荷载在基底所产生的压力增量 ( × )10.竖向附加应力的分布范围相当大,它不仅分布在荷载面积之下,而且还分布到荷载面积以外,这就是所谓的附加应力集中现象 ( × ) 11.矩形均匀荷载作用下基础角点下某深度处的附加应力ZA σ与基础中心点下同一深度处附加压力ZO σ的关系是:ZA σ<1/4ZO σ。

( × )五、简答题1.地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有哪些 %答:(1)附加应力不仅发生在荷载面积之下,而且分布在荷载面积以外相当大的范围之下,这就是地基附加应力的扩散分布;(2)在离基底不同深度z 处各个水平面上,以基底中心点下轴线处的σz 值最大,随离中轴线距离增大曲线减小;(3)在荷载分布范围之下任意点沿铅垂线的σz 值,随深度最大曲线减小;(4)条形荷载比相同宽度的方形荷载σz 的影响深度大,在相同深度处,条形荷载在地基中的σz 比相同宽度的方形荷载大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