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3)40÷4+6 (4)48-18÷2
4.师:是这样的吗?画线的这一步应该先算。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
(板书:四则混合运算)
(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
1.师: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古拉特首先使用的。
中括号“[ ]” 是公元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瓦里士最先使用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大括号“{ }”,又称为花括号。大括号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在1593年首先使用的。
(四)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 基础练习。P9做一做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自己将算式写下来,计算一下。
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对比方案:
(1)12×2+4×2
(2)(12+4)×2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镇赉镇第二小学校导师姓名李立新携手教师姓名姜迪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4.1学生人数22
章节名称
四则运算
计划学时
6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同级运算和含两级运算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最后得出含有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习者分析
意识。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
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及解决
措施
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及解决
措施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本节教材主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12+4×2
6.比较方案:(12+4)×2和12+4×2的区别。
(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不一样?
预设:
生:运算顺序不同
(2)问: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生:第一个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和的两倍,第二个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两倍。
7.师:这样看我们的运算顺序除了先乘、除,后加、减外还需要补充什么?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同级运算和含有两级运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
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
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
1.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试着标出来。
2.出示问题: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7×2+30 (2)175-25×4
(3)40÷4+6 (4)48-18÷2
3.课件辅助,显示结果:
(1)7×2+30.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8.师: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
64÷[(12+4)×2]
=64÷[16×2]
=64÷32
=2
9.师: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预设:可能出现:方法一: 64÷(12+4)×2
方法二: 64÷((12+4)×2)
方法三: 64÷[(12+4)×2]
4.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同学列的综合算式,请你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逐一比较学生的算法)
(1)方法一:
①师:这个算式,问题出在哪里?
预设:
生: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
1.继续出示挂图:合唱组及问题。(合唱组:6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2.师: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
预设:
生: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3.师: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本上试试看,只列式。
依据的理论
新课标的理念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投影仪
课件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经历过程,
感受作用
深入研究,
完善发现
巩固练习,
不断深化
拓展知识,
评价总结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3)方法三:
①师: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
②师: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 板书:[ ]
③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
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6.师: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
预设:按照运算顺序,最后算乘法了,而这题的最后一步应该算除法。
②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12+4)×2。,这样就和他的算式矛盾了,看来得改变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呢?
(2)方法二:
师:再加一个括号,来看看这个算式怎么样?
预设:连续两个小括号,重复了,有些看不清楚。
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10.师: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11.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2.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