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班第三学年作业语言学概论1.名词解释: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组合关系也称句段关系,可比作横向水平关系,指一个语言元素与另一语言元素同时排列在言语链条上,构成语言要素在现场的组合,如在“快来”这个句子中,“来”和“快”的关系。
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研究语言状态关系的两大主轴之一.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试说明语言的符号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特点与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结合起来认识,理解或许会更深刻一些。
第二章 3.语言的构造是怎样的?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Phoneme)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
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 "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
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近年来出版的北京大学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言学纲要》则指出"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素: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短语、词、语素。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基本的特点。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这句话说明了词在语言中的作用,一是说词是能独立运用,二是说在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中,它是最小的。
但说到独立运用,实词和虚词有不同的情况。
就实词来说,它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
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
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4.举例说明语言的预设机制和补偿机制。
第三章5.名词解释: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
音标是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
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而一个音标并不只表示一个音素(双元音就是由2个音素组成的,相对于单元音来说。
由2个音素构成的音标我们称之为双元音)。
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Phoneme)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
音节在英文里就是:音标中由一个元音几个辅音组成的在中文里就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即,平,扬,拐,降。
7.名词解释:划分,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合成词,英文文法上的直接翻译过来的名词,指的是由两个或以上的英文单字构成的英文字。
例如英文字today、ice cream等,本由两英文单字合并而成。
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
格是一个常用字。
数学中格是指一种代数结构。
在语法和修辞中也有格的概念。
此外,格也是一个姓氏。
体,汉字,发音有tǐ,tī,bèn三种。
可当名词和动词使用。
作为名词时常见意思为身体,也可指手脚、四肢,形体,实体,规格、法式等。
作为动词时表示亲身经验,体察;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表现,体现;效法等。
屈折语屈折语(fusional language,或称inflecting language)是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8.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法手段。
1、选词:进入结构的词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中选择。
如“读书”之所以是述宾结构,是从“读”和“书”的词类确定的。
2、词序:例如汉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日语的宾语在后,主语在前。
3、虚词:例如联合结构中,用“和”、“或”等连词;又如偏正结构中,用“的”做连词。
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
4、词形变化词形变化的主要形式:9.举例说明怎样进行句子的结构分析。
主语:是句子中的称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称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第五章10.词义的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词义的概念内容和联想内容。
词义可指词的所指意义。
例如,cat这个词有意义是因为英语的使用者习惯性的使用该词去指称该动物。
词义也可指词的概念意义。
cat一词指的是所有的同类动物,不考虑它的大小、颜色、所在地、主人以及其他因素。
cat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猫。
词义可以由使用者在时间地点等因素中得到具体确定。
11.举例说明词义的关系有哪些类型。
⑴词义的扩大,即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
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
⑵词义的缩小,即演变后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
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和臭味,现在只指臭味。
⑶词义的转移,即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象。
如“步”原来指“行走”,现在指“跨出一脚的距离”。
12.举例说明主要有哪些情况造成书面语言中出现歧义。
歧解指言语层面动态的具体多义,歧义可能导致歧解,但歧解并非都是由歧义引起的。
歧解即语境歧义,歧义常指句法歧义。
第六章式,既可指称语言、方言或语体(style),也可指称单个的语音、语法或词汇项目。
14.社会方言是哪些社会变异构成的?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没有直接的渊源,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
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在语言学中,社会方言指的是在某一社会团体,社会阶层或次文化群中被使用的语言。
第七章15.怎样理解言语行为?举例说明整个言语过程有哪些不同阶段。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我们说话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a)陈述愿望b)询问愿望1a)陈述能力1b)询问能力2a)陈述意愿 2b)询问意愿3a)陈述将来的动作3b)询问将来的动作以动作为出发点:a)陈述理由 T.b)询问理由16.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分别可得出的会话含义是怎样的?它是指交际双方为使会话、合作顺利进行,以达到共同的沟通目的而必须相互配合,共同遵循的某些准则。
"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们如何运用语言的理论"。
词汇系统中的词义发展演变主要包括:灌注式引申、裂变式引申产生新词;单音词素、双音合成词素重组新词;词义转嫁;词义类聚的发展演变情况:等义词、近义词的分化和发展,对称式引申、"词义渗透"、类属词的丰富发展、亲属词的社会化、象征化发展倾向等;词汇成员的词义发展与身份的转化。
文字是人类语言的可视平面符号(盲文虽是可触摸符号,但它是为盲人以手代目设置的)。
与此相对而言,语言就是可听的信息符号。
人类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应当而且可以有一种与之科学地对应起来的文字的。
所谓“科学对应”,就是像电工学上说的“匹配”,当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完全匹配了,可以达到用最省的能量实现最好的效果。
如果匹配不好,效果就不佳:要么输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要么窝存下过多的能量被闲置无用,造成浪费。
如果文字与语言完全匹配了,那么这种文字对讲该种语言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就会易学好用,普及时间短,所花费用少;文字和其对应的语言可以同步地无限扩张,即单词、词语可以无限扩张。
反之,就是匹配不好。
每一种文字要达到与其语言最好地匹配,并不是很容易的,往往需要经过千百年的千万人的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才能实现。
《美学》一、名词解释1.心理距离说2.丑3.崇高4.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5.寓教于乐6.美学研究的对象7.生命的机械化8.集体无意识说二、简答题1、简答中和的审美特征。
2、简答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3、阐述一下劳动说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4、从审美活动方面说说为什么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5.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6.简述喜剧性的效果7.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8、从审美活动方面说说为什么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教学法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2、义务教育课程结构的特点有哪些?3、试述新课程标准颁布的重要意义。
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5、现代教学方式有哪些?6、试述自主学习的内涵、必要性、策略、方法及定位。
7、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是什么?8、课程资源的类型有哪些?9、试述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方式。
10、试述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步骤。
11、校本课程管理都有哪些? 12、认识教师角色的拓展。
13、试述课程的文化本质。
唐宋文学精读背诵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在狱咏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孟浩然《过故人庄》《春晓》;王维《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高适《燕歌行》;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春望》《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杜牧《过华清宫》《泊秦淮》;李商隐《无题》二首(相见时难别易难)《登乐游原》;李煜《虞美人》;范仲淹《苏幕遮》;晏殊《浣溪沙》《蝶恋花》;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贺铸《青玉案》王安石《明妃曲》;柳咏《雨霖铃》;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秦观《鹊桥仙》;周邦彦《苏幕遮》;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姜夔《扬州慢》(怀左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