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独立性与自信心,创造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独立性是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条件。

幼儿只有在能独立行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克服困难,体验成就的快乐,树立自信心;有自信心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乐观、谦虚、勇敢果断等良好品质,富有创造性,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因此人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创造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相互促进的。

对于幼儿来讲,培养独立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游戏、学习、劳动、日常生活中渗透。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幼儿独立性
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重新认识教育对象,仔细体察他们的兴趣、愿望,尊重他们潜在的主观能动性,变培养“顺从型”为培养“开拓性”人才。

其次改革教育方法,把“守业型”的教师打造成“创造性”教师,变“封闭式”上课为“开放式”活动,改变对幼儿管的过死、过严,一切按成人意志为转移的做法,要解放儿童,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创设自由,宽松环境,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多问、多看、多想、多做、多说,手脑并用全面发展。

二、在有趣的游戏中培养幼儿独立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玩具材料,独立构思,自由地选择同伴,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挥游戏的情节与乐趣,扮演自己乐意扮演的角色,这样孩子才能有情趣,玩得主动积极,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由此得到锻炼。

如:在选择游戏区域进行游戏时我们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选择游戏角色、游戏环节、游戏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

在孩子间发生矛盾时,不是作为权威者的来评判谁对谁错,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给予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三、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幼儿独立性
上课是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也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我们要改变那种“灌输式”的单边活动为“启发式”的双边活动,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教师要在上课时少提供模仿范例,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儿童自由地,大胆地提出设想,鼓励他们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其形成对每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的习惯,这样才能大大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

四、在简单的劳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性
幼儿在劳动中感兴趣的是材料,工具和动作过程,幼儿的劳动具有游戏性,其劳动的成果在于使自身获得了发展,幼儿的劳动主要是自我服务,用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劳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
力、想象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发展,经常参加劳动的幼儿与很少参加劳动的幼儿在自信性、独立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的独立性、自信心较强,有较高的探索学习欲望,遇事敢于尝试并有坚持到底的毅力,而后者往往依赖成人,碰到困难容易退缩,性格懦弱,甚至影响入小学后的学习。

为集体服务的劳动,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锻炼孩子意志的良好机会,在劳动中孩子要独立思考,怎样是劳动任务完成得快,做得好,这样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性都得到了发展。

如:教师提供各种废旧物品及浆糊、大头针、胶布、橡皮泥等,启发幼儿利用这些物品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然后自由游戏,孩子们在这些创造性的活动中动手动脑,激发了创造力,且培养了自信心,产生自豪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体验了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

五、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性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机会就更多了,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要让孩子有实践的机会,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放手让孩子做,学会自己洗手,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入厕,自己收拾玩具,在这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劳动习惯。

同时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和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让他自己独立做事,完成某项任务,从中培养孩子独立性,产生自信心,开发创造力。

六、家园合作齐心协力培养幼儿独立性
孩子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长总是帮着孩子把一切都做好,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会很差,这也会给老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我们需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这样孩子的自理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其它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我们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差异及时地调整教学过程与环节,让每个孩子都在学习中进行独立性的培养。

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愿孩子们的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