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习题及分析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习题及分析

第2题A C B 练习
A 组
1、已知:在△ABC 中,AB=AC ,∠B=70°,求∠A 、∠C 的度数。

解:∵AB=AC ,∠B=70°
∴∠ =∠ =
(等边对 )
∵∠A+∠ +∠ =180°
∴∠A=180°- - =
答:∠A 的度数为 ,∠C 的度数为
思考:若将∠B=70°改为∠B=90°或∠B=100°时∠A 、∠C 的度数为多少? 答:
2、已知:在△ABC 中,AB=AC ,∠A=80°,求∠B 、∠C 的度数。

解:∵AB=AC ,∠A=80°
∴∠ =∠ =
答:∠B 的度数为 ,∠C 的度数为 ;
说明:完成第1、2小题后,让学生对比,两题的的特点,第1小题是已知底角求顶角,第2小题已知顶角求底角。

知识应用 A 组
1、在△ABC 中,
∵∠A =70°,∠B =55°,∠C =55°,
∴∠ =∠ ,
则AB =
( )
∴△ABC 是 三角形
2、在△ABC 中,
∵∠A=70°,∠B=40°,
∴∠C=70°
∴∠=∠,
∴AB=
()
3、在△ABC中,
∵AB=BC,∠B=90°,
∴∠=∠= 度
()
4. 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

你的理由是什么?
解:∵在△ABC中,
∠A+∠B+∠C=
∴∠C=--=
∴∠=∠
∴=
()
∴△ABC是三角形
、在△ABC中,
∵∠B=∠C,且∠B=60°
∴∠C=,∠A=

∴△ABC是三角形
B组
6、△ABC中,∠C=∠B,∠A=2∠B,请你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
解:∵△ABC中,∠B=∠C
∴=
()
∴△ABC是三角形
又∵∠A+∠B+∠C=
∠C=∠B,∠A=2∠B
设∠B为x度,则∠C= 度;∠A= 度
∴+ + =180
∴=180
∴x=
即:∠B= ;∠C= ;∠A=
∴△ABC是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E、CD分别是∠ABC、
∠ACB的角平分线,且BE与CD交于O点,那么你能判断△OBC是什么三角形吗?
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
∴∠=∠()
∵BE、CD分别是∠ABC、∠ACB的角平分线
∴∠EBC=1 2
∠DCB=1 2
∴∠=∠
∴=
()
∴△OBC是三角形
8、△ABC中,∠A=20°,∠B=40°,∠C=120°,你能把它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画出来试试看。

A B
C 组(选做题)
9、在△ABC 中,BE 、CD 分别是∠ABC 、∠ACB 的角平分线,且BO 与CO 交于O 点,,过点OE 作
DE ∥BC 交AB 于点D ,AC 于点E ;
(1)当AB=AC ,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
(2)当AB ≠AC ,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
1 10、在△ABC 中,AB=AC=BC ,在△ABC 所在的平面上找点P ,使得⊿P AB 、⊿PBC 、⊿PCA 都是等腰三角形。

这样的点有多少个,请在图上把它们的大致位置画出来。

【错题的估计和采集】:
错例1: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BE 、CD 分别是∠ABC 、∠ACB 的角平分线,且BE 与CD 交于O 点,那么你能判断△OBC 是什么三角形吗? 解: ∵△ABC 是等腰三角形,AB=AC
∴∠ =∠ ( )
∵BE 、CD 分别是∠ABC 、∠ACB 的角平分线
∴∠EBC =
12
∠DCB =12 ∴ ∠ = ∠
∴=
(误填写:等边对等角)
∴△OBC是三角形
原因分析:
本题即要用到“等边对等角”,又要用到“等角对等边”学生在解题分不清什么时候用到“等边对等角”,什么时候用到“等角对等边”;
策略分析:
要求学生明确“等边对等角”,是指当有两边相等时所对两个角相等,“等角对等边”是指当有两个角相等时所对的两边也相等;
错例2:△ABC中,∠A=20°,∠B=40°,∠C=120°,你能把它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画出来试试看。

错误解法:
原因分析:
学生只考虑一种情况,忽略其他解;
策略分析:
画图分析;
3、已知:在△ABC中,AB=AC=BC(等边三角形),∠A=60°,
则∠B= °,∠C= °
4、在△ABC中,AB=AC,∠A=60°则△ABC有条对称轴
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其中一边长是6cm,则另两边的长是:
cm;
B组(要求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必做)
6、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解:在△ABC中
∵AB=AC
∴∠C=∠=
又∵AD是△ABC的中线
∴AD是△ABC的线、AD是△ABC 的线
(三线合一)
∴∠1 ∠2,∠ADC=
∵∠BAC+∠+∠=180°
∴∠BAC=180°-∠-∠
=180°――=
∴∠1= ;
答:∠1= ,∠ADC=
7、如图:已知在在△ABC中,AB=AC,
∠ACD=112°,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8、在△ABC中,AB=AC,BD⊥AC,垂足是D,∠A=40度,求
D A ∠DBC ;
9、瓦工师傅盖房时,看房梁是否水平,有时就用一块等 腰三角板放在梁上(如图),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的中点,房梁就是水平的,为什么?
C 组(选做题)
10、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 满足下列条件,求∠B 、∠C 度数。

(1)∠A=40度, (2)∠A=100度;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分为底角和顶角两种,在没有明确说明时,需分类讨论,但由于两底角和不能大于180度,所以当∠A=100度不能作为底角。

11、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与∠A 相邻的外角∠DAC 等于满足下列条件,求求∠B 、∠C 度数
(1)∠DAC=50度, (2)∠DAC=110度;
分析:此题与第8小题类似,需讨论所给的角是与顶角相邻的外角呢?还是与底角相邻的外角?
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的夹角为50度,求顶角的度数。

错例2:在△ABC 中,AB=AC ,BD ⊥AC ,垂足是D ,∠A=40度,求∠DBC ; 错误解法:
∵在△ABC 中,AB=AC ,∠A=40度∠A=40度
∴∠ABC=(180°-40°)÷2=70°
又∵BD ⊥AC ,垂足是D
∴∠DBC=12ABC ∠=35°(三线合一) 第8小题 第9小题
原因分析:
“三线合一”的误用
策略分析:
在“三线合一”性质学习中,增加这样练习“在△ABC AB=AC ,画△ABC 的AC 边上的高线BM 、中线BN 、∠ABC 的角 平分线BH ”,思考,此时三线能否合一吗?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
分析,明确什么情况下的三线能合一,加深学生对“三线合一”性质的理解。

错例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的夹角为50度,求顶角的度数。

错误解法: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的夹角为50度
∴底角为40度,
∴顶角=180度-40度-40度=100度;
原因分析:
学生解题时只考虑锐角三角形,,只记住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忽略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边上或外部的情况。

策略分析:
教学中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分析,明确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