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违章动火作业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违章动火作业

违章动火作业
概述:
动火作业是企业安全生产作业中常见作业。

作业中存在火灾和爆炸、触电、有毒气体和烟雾、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中暑、机械伤害、坠落、噪音等主要危害,具有较大风险。

实践中,往往因为对作业环境危害因素,尤其是对易燃易爆液体、气体储罐容器检测分析不到位,赶工期、抢进度而改变施工方案,及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引发安全事故。

大庆石化总厂“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就是典型的例子。

随着公司新增、改、扩建项目增多,动火作业增加,安全风险加大,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事故概况
二.原因分析
三.事故性质
四.经验教训
五.法律法规参考
事故案例:大庆石化总厂“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
某年10月27日,
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
司,在大庆石化分公
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
间64万吨/年酸性水
汽提装置V402原料
水罐罐顶切割DN200
排气管线作业中,引
爆V402罐泄漏出的
爆炸性混合气体,发
生重大爆炸事故。


炸导致2人当场死
亡、5人失踪。

10月
29日13时,5名失踪
人员遗体在V402罐
内找到,事故共造成
7人死亡。

二.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V402原料水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从与V402罐相连接的DN200管线根部焊缝或V402罐壁与罐顶板连接焊缝开裂处泄漏,遇到在
V402罐上气割DN200管线作业的明火或飞溅的熔渣,引起爆炸。

(二)间接原因:
1.V403罐检修方案作业危害因素分析不到位。

V403罐检修方案没有考虑到与之相连的V402酸性水罐的风险,没有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施工人员对V402酸性水罐存在的风险不清楚,对现场危害认识不足,没有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

2.动火作业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作业人员在未对动火点进行气体采样分析、未对动火作业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动火作业,违反作业程序。

3.变更管理缺失。

动火作业票动火地点是“V403平台”,用火目的是“V403平台上管线拆除”,而现场施工组织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临时将用火地点变更为V402罐顶。

动火地点变更后,没有进行进行风险识别,没有进行检测分析,没有重新开具动火作业票,也没有施工作业方案,变更管理缺失。

4.现场安全监管不严。

针对动火作业现场的临时变更情况,在场的车间设备主任、监火员没有及时制止,导致事故发生。

5.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在V402罐顶动火切割DN200管线的气焊工,没有“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操作证”,安全意识低,自我保护意识差。

6.员工安全意识不强。

事故发生时,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监火员和操作工等7人站在容积为5000立方米、高18米、液位为77%并充满易燃、易爆气体的事故罐罐顶,说明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

三.事故性质
这是一起典型的在装置检修过程中发生的由于违章指挥、违章动火作业造成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四.经验教训
一是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票证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动火审批程序,加强作业环境危害因素辨识、分析和评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作业风险可控。

二是进一步明确动火作业中监火人员、施工人员职责,规范作业中临时变更管理,加强作业过程监管,强化程序化、标准化作业,杜绝违章操作、违规操作。

三是加强施工作业电焊机、切割机、气瓶等机具设备的检查和管理,消除设备隐患。

四是做好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资质审查,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杜绝违章盲干。

五是实行动火作业分区管理,划定固定动火区域和限制动火区域,减少在运行的装置区、罐区的动火作业,降低作业风险。

五.法律法规参考
1.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
2.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1999)
注释:
动火作业: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

(引自《化学品生产单位动土作业安全规程》(AQ3022-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