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重吸收: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小管液中的各 种溶质重新转运回血液的过程。
(一)重吸收的部位
近端小管:(65%~70% ) 其重吸收能力大,重吸收物质种类多,
是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髓袢细段: (15%~20% )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12% )
其重吸收分别受到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 的调节。
肾小球和球旁器结构示意图
交感神经
球旁细胞
肾 素

旁 致密斑
器 间质细供应特点 1.肾血流量大,分布不均
约为1200ml/min, 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肾脏皮质—— 94%左右 肾脏外髓—— 5%~6% 肾脏内髓 ——1%
2.肾血流要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
带正电荷的溶质易 通过;中性溶质次之; 负电荷溶质难以通过。
肾炎时带负电荷的 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血浆蛋白滤出,出现 蛋白尿。
(三)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滤过膜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机械屏障作用↑→少尿 电学屏障作用↓→蛋白尿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尿液生成的过程 尿液生成的调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血浆清除率 尿液及其排出
概述
排泄:
机体将新陈代谢 过程中产生的代谢 终产物、多余的物 质以及进入机体的 各种异物,排出体 外的过程。
机体的排泄途径: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肾血流量↓。 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
第二节 尿液生成的过程
尿生成的三个环 节: 1.肾小球的滤过; 2.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排泄与分泌。
一、 肾小球的滤过
定义: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浆蛋白 外,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 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的过程。
滤过面积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 = 1.5m2 滤过面积↓→肾小球滤过率↓→尿量↓
2.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毛细血管压
–血渗浆透胶压体 – 囊内压
=
有效 滤过压→滤过率GFR→尿量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高Bp病晚期→肾A入硬化而缩小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
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滤过。 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3.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80 ~ 180mmHg) 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
依靠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1.自身调节
肌源学说:
血压↑→肾小动脉管壁平滑肌紧张性↑(收缩) →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不增加) 反之…
定义: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可用下式表示:滤过分数=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已 知 滤 过 率 为 125ml/min , 肾 血 浆 流 量 为 660ml/min,则滤过分数为:
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25/660×100%=19%
(二)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滤过膜的组成: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有大量的圆形小孔,称为窗孔,直径为50~100nm。 2.基膜层: 较厚约300nm,是由水合凝胶所构成的微纤维网,其 上有4~8nm的多角形网孔,是主要屏障。 3.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人的
两肾约有两百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
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它与集合管
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襻降支粗 段

髓襻降支细
小 管
髓襻细段
段 髓襻升支细

髓襻升支粗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二)两种肾单位比较
(二)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重吸收
①全部被重吸收(100%):葡萄糖、氨基酸; ②大部分被重吸收(99%):水、电解质如
Na+、K+、Cl-、HCO3-等; ③小部分被重吸收:尿素; ④完全不被重吸收:肌酐、尿酸。
数量 体积
小A口径
髓襻长度 A出后的 毛细血管
肾素分泌 生理功能
皮质肾单位
多 (90%) 较小
A入∶ A出= 2∶1

分布于皮质部 的肾小管周围
多 生成尿液
近髓肾单位
少 (10%) 较大 A入≤ A出

形成U形 的直小血管 几乎没有 浓缩与稀释尿液
(三)球旁器
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远曲小管的致密斑和球外 系膜细胞(间质细胞)组成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 析发现,除蛋白质外,所含 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 一致,而且渗透压和pH值也
与血浆近似。
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
(一)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 滤过率(GFR) 定义: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
量。 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也就是每分
钟生成原尿125ml,由此推算每天生成原尿为180 L。 ★ 滤过分数

如: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
3.肾血浆流量
小结: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③肾血浆流量↓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肾炎)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管-球反馈学说: 血压↑→肾小球滤过率↑→小管液↑NaCl↑ →致密斑→
① 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恢复(不增加) ② 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出球小动脉舒张→
→肾小球滤过率恢复(不增加) 反之…
2.神经和体液调节(应急)
①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②体液调节
NE、E、VAP、AngⅡ分泌↑→肾血管收缩→
足突之间的裂隙称为裂孔,裂孔上有一层滤过裂孔 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
滤过膜的通透性
1. 机 械 屏 障 决 定 了 溶 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 透性不同:
半径
<2.0nm自由通过 2.0~4.2nm部分通过 >4.2nm不能通过
分子量<69000单体可通过
2. 电 学 屏 障 决 定 了 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不 同,通透性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