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加强设备的选购、验收、运行、养护、维修和报废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受委托管理的设备和各部门使用的服务设备设施(包括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工器具、备品、备件等)的管理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或授权公司主管领导负责重大设备的添置、更换、改造、年度检修保养和报废的审批。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工器具的日常管理。
3.3 财务部负责公司所有设备的增减、报废、盘点、拆旧等业务活动的核算和帐务管理。
3.4 工程技术部负责设备运行、维护及档案资料的管理。
4 控制程序
4.1设备的选购、验收。
4.1.1购置设备要求先进、经济合理、适用并综合考虑其可靠性、互换性、配套性、节能性、安全性、环保要求和使用寿命等,对于托管设备的更新改造应以不降低设备技术性能为原则。
4.1.2添置和更新设备必须由使用单位、主管提出书面申请,阐明必要性、可行性及选型方案意见,报部门经理研究审定(重大贵重设备购置须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审定)后填写(物资采购计划),并须注明进货检验要求,具体购置依据公司制定的文件执行。
4.1.3新购置的设备,由申购部门负责开箱验收,具体依据公司制定文件执行。
4.2设备的日常管理。
4.2.1设备的使用归口管理部门应于购进设备验收后,及时将随机资料交综合部资料员归档、需使用时按(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办法)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4.2.2新购置设备使用或归口管理部门应在设备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建立(设备卡片)一式三份,交财务部一份、资料室一份、使用或归口管理部门留存一份,对重要设备的操作应建立作业指导书。
4.2.3接管物业原附属的建安配套设备应在物业接管验收实施物业管理并对其实际使用运行半年内建立设备卡片,卡片存档处及使用管理要求同4.2.2条。
4.3设备的使用、运行操作管理。
4.3.1各工程系统的设备运行及服务设备、工器具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工种的作业指导书、设备使用说明书执行,正确、合理使用,确保各供应、服务系统的持续正常和经济合理、高效低耗运行,保证设备本身的安全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4.3.2电力设备及特种设备(如电梯等)的运行操作控制,同时应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操作规程。
4.3.3机械设备的润滑油路系统保证畅通和正常工作,使用设备的班组按规定时间和数量添加、更换润滑剂(油)。
4.3.4保证满足设备工作环境条件要求,保持机房环境整洁、机房地
面无杂物、设备外表无油污及明显积尘、预防虫害发生。
4.3.5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配备齐全,作业路线和空间整齐畅通、无障碍、确保管理操作人员方便、自由作业。
4.3.6管好用好设备的附件、备件及专用工具,做到放置整齐有序、保持完好状态和必要的数量,方便使用;不得乱扔乱放或缺失,如有缺失损坏应及时申购补齐。
4.3.7设备运行(使用)中发生故障,由当班人员依据有关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及时处置。
4.3.8设备事故处理。
4.3.8.1 设备运行(使用)中发生事故,当班责任人必须立即进行得当有效的处理,防止事故扩大,造成更大损失;同时报告有关主管人员直至部门经理,及时组织抢修处理(重大事故应同时上报公司领导)以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4.3.8.2 责任部门经理应于当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事故调查鉴定、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责任事故、质量事故、自然事故)和严重程度(一般事故、重大事故)提出处理意见。
4.3.8.3 对责任事故(含本公司有责任的质量事故)的处理。
经鉴定确属责任事故时,应根据性质、情节及责任人的态度、表现、区别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开除解聘,直至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4.3.8.4 对事故调查分析确认的纯属设备制造质量问题引起的事故,设备使用管理部门应报告并协助公司追究供应商的责任。
4.4 设备检修养护及改造的管理
4.4.1工程技术部设备运行人员应对其管理、使用、运行的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保养提出可行性建议报告,以确保其安全、正常、有效地运行,其它部门应对其服务设备进行适当维护保养。
4.4.1.1 根据设备特点、运行情况及运行人员建议报告,设备主管部门应编制设备检修保养计划。
年度设备检修保养计划应提前一个月报批,由主管编制、部门经理审批,项目主管领导批准,公司主管总工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
4.4.1.2 责任部门负责各类检修计划的组织实施,公司总工办监督和指导,并负责组织验收工作,计划具体实施情况应记录(设备修保养单)并填入设备资料管理检修记录台帐,按制度归档。
4.4.1.3 设备管道检修充水试压的控制依据。
(按《设备管道检修充水试压管理规定》执行)
4.4.2设备改造控制、设备主管部门应拟定改造方案、填写《工程改造申请单》报部门经理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工程设备改造依据《工程改造管理细则》执行。
4.5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执行。
4.6 设备的停用和启用
4.6.1 凡因季节使用,维修或其它原因停用一个月以上价值在6000元以上设备 ,经部门经理或主管领导批准,并通知设备维修的相关班组。
4.6.2 设备停用期间应要求进行设备的计划检修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4.6.3设备启用时,使管理班组应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并应进行设备使用前检查及试运行,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及试运行,由设备的使用管理班组负责组织,设备维修相关班组配合进行。
4.7 设备的报废。
4.7.1 设备报废条件
4.7.1.1 已达到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或经济使用寿命,达不到原定技术性能要求,继续使5已不能保证工作及服务质量,或显著增加运行(使用)成本的老旧设备。
4.7.1.2 关键部件严重损坏,无法使用,且修复费用很高确无维修价值的设备。
4.7.1.3 虽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或经济使用寿命,但因种种原因,经反复修理、校验仍达不到原规定最低技术性能要求,继续使用不能保证工作质量或严重影响安全,将会造成安全事故或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健康及国家规定应淘汰的设备。
4.7.2 设备报废报批程序
4.7.2.1 一般设备报废,由主管提出申请、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报部门经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鉴定,提出明确的鉴定意见,经财务部会鉴后,报公司领导审批。
4.7.2.2 重大设备(价值10万元以上)应由部门经理提出报废申请报告,填写《设备报废清单》报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专家进行技术鉴
定,提出
鉴定报告,报经公司总经理审批。
4.7.2.3 报废条件中“c”类设备报废申请中应附有“反复修理、校验,仍不能达到原规定最低技术性能要求”的证据材料。
4.7.3 获准报废设备,由设备使用部门组织拆除或移交公司仓库,会同财务部处理,处理后的残值由财务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设备报废后,设备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注消其卡片。
4.8 重大设备的主要部件损坏的更换。
设备运行中或计划检修保养时发现主要部件老化或损坏的不能正常工作的,应及时予以更换,保证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
4.8.1 重大设备的主要部(附)件损坏更换,由使用班组提出书面申请,报部门经理、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分析原因,确定属于自然老化损坏,还是产品及安装质量及运行责任损坏。
4.8.2 属责任损坏的,应酌情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参照《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及公司有关奖惩办法进行处理。
4.8.3 重大设备的主要部(附)件的更换,宜从原设备制造厂商购进。
不能从原制造厂商购进的,购置件必须保证质量、保证与设备匹配良好,以保证设备的原技术性能、使用功能及经济使用寿命。
4.9 设备档案的管理
4.9.1设备档案范围
4.9.1.1 凡纳入设备管理范围的财产均需逐台建立技术档案。
4.9.1.2 报废设备尚未拆除处置前暂存档案,拆除处置后,除保留部
分有价值的技术资料外,其余档案资料按规定销毁。
4.9.2 设备档案资料内容及具体管理按《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办法》执行。
4.10 设备管理控制形成的质量记录按《质量记录控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