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课堂导学】探究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常用指标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探究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阅读教材第8-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内问题。

)〖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⑵.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

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⑶.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活动2〗(教材第11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都位于五大湖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⑵.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⑶.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成长阶段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区域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由于区域内资源短缺需要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⑷.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同意,区域的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如果忽视环境效益,最终经济效益也会丧失。

⑸.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阅读教材第1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内问题。

)结构对外联系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区域发展状况整个区域处于高水平均衡状态〖活动3〗(教材第11-12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①资源枯竭;②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③环境污染加重。

⑵.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基本消失;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⑶.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限制性因素:①能源等矿产资源不足;②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③交通拥堵;④用地紧张;⑤环境污染严重。

措施: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合理利用水资源;③改善市内交通运输条件;④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⑤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⑥引进新的技术;⑧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 C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3.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C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4.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C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读下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完成5~6题。

5.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B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衰落阶段6.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D )A.以面状为主 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

读图,回答7~8题。

7.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C )①自然条件②市场需求③农业技术④地价高低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D )①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②河网密度变大③环境污染加剧④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9~10题。

9.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10.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C )A.a—b—c B.b—c—a C.c—a—b D.b—a—c二、综合题(共50分)11.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

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萍乡附近地区地图材料四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材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材料三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1)萍乡煤炭工业发展的最主要阻力是________,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萍乡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萍乡市实现区域高效益发展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市拟在乙图A、B、C、D四地中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是________,简述你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交通不便(地形崎岖) 资源枯竭(2)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区域经济发展受阻。

(3)加大科技投入,进行煤炭工业等传统工业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治理工业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行政策优惠,改善投资环境等。

(4)C 附近有公园,环境优美;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参考资料】中国的GDP日本2010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与全球第一的美国仍相差甚远。

据统计,中国和日本GDP总量相加,远低于美国的2010年14.66万亿美元。

世界银行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GDP排名在124位。

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按人均计算,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之一。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的人均GDP 为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105位左右”。

1978-2007年间的GDP年均增长速度是9.8%,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7%,居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8%。

居民收入增速不仅低于GDP增速,还低于消费支出增速。

我国各级部门行政开支比例却不断上升。

当前我国行政费用开支占财政收入的26%,而日本只占3%,欧洲许多国家也不到4%。

中国成为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能耗强度是日本5倍,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

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

我国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丰富。

中国GDP每增长1%占农地30万亩是日本8倍。

但中国是不是在认真创新发展之路,无论中国人自己,还是外界都能感觉得出来。

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说,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21世纪,它就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斯言诚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