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症状2.体征3.发热4.低热5.超高热6.稽留热7.放射痛8.水肿9.咯血10.呼吸困难11.心悸12.发绀13.恶心14.呕吐15.呕血16.腹泻17.黄疸18.意识障碍19.主诉20.现病史21.系统回顾22.婚姻史23.体格检查24.触诊25.过清音26.清音27.浊音28.视诊29.听诊30.鼓音31.体征32.叩诊33.发育34.营养35.意识状态36.急性病容37.慢性病容38.盗汗39.皮肤弹性40.发绀41.蜘蛛痣42.甲亢面容43.强迫体位45.角弓反张46.端坐呼47.醉酒步态48.黄染49.斑丘疹50.水肿51.二尖瓣面容52.方颅53.巨颅54.Homer综合征56.眼球震颤57.Musset征58.Koplik斑59.Wilson病60.瞳孔对光反射61.颈静脉怒张名词解释1.胸骨角2.腹上角3.肋脊角4.锁骨中线5.桶状胸6.扁平胸7.鸡胸8.佝偻病串珠9.肋膈沟10.漏斗胸11.胸式呼吸12.腹式呼吸13.三凹征14.Kussmaul呼吸15.双吸气呼吸16.叹息样呼吸17.触觉语颤18.胸膜摩擦感19,断续性呼吸音20.粗糙呼吸音21.异常支气管呼吸22.听觉语音23.支气管语音24.耳语音25.啰音26.心尖搏动27.抬举性心尖搏动28.负性搏动29.震颤30.心包摩擦感31.心脏浊音界32.主动脉型心脏33.二尖瓣型心脏34.烧瓶状心脏35.瓣膜听诊区36.第三心音37.第四心音38.三音律39.奔马律40.开瓣音41.心脏杂音42.Austin—Film杂音43.Graham Steel杂音44.肝颈静脉回流征45.水冲脉46.奇脉47.交替脉48.重搏脉1.症状:人体在病态状态下主观感到的异常感或不适感。
2.体征:指医生或他人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
3.发热:任何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发热。
4.低热:体温在37.3~38℃。
5.超高热:体温在41℃上。
6.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
7.放射痛:病变的内脏与分布体表的传人神经元进入脊髓同一节段并在后角发生联系,故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称放射痛。
8.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液体含量较正常时增加,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9.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及肺组织出血,经咳嗽由口腔排出。
10.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用力呼吸。
11.心悸:指病人对心脏跳动而主观感到不适感和心悸感,多发生在心动过速、心动缓慢及心律不齐时。
12.发绀:是指皮肤、粘膜呈青紫色表现。
13.恶心:是指主观感觉胃部不适,想将胃内容物吐出的一种感觉。
14.呕吐:是客观上将胃内容物经口吐出体外的一种表现。
15.呕血:是指上消化道出血并经口腔呕出者。
16.腹泻:排便次数较正常时增多,粪便稀薄,并可伴有异常成分。
17.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粘膜、皮肤、体液及其他组织发黄现象。
18.意识障碍:人体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导致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
19.主诉:是病人感觉最痛苦或最主要的一个或2~3个症状或体征及其经过时间,也就是促使病人就医的原因。
20.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
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至就诊的全过程。
21.系统回顾:是指各系统疾病均有的各自特有症状,初学者必须按系统逐一询问,以便了解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病。
22.婚姻史:是指询问未婚或已婚,结婚或离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如何?若已故要询问死因。
23-体格检查:是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眼、耳、鼻、手)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工具(听诊器、叩诊锤等)来检查患者身体的一组最基本检查方法。
24.触诊:是医生利用手触及身体的某一部位所获得的感觉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25.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声音,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
常见于肺气肿。
26.清音:是一种音调较低、音响较强、振动时间较长的叩诊音。
见于正常肺组织叩诊时。
27.浊音:是一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时间较短的叩诊音。
当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脏器时产生,如肺炎及心脏、肝脏的相对浊音界。
28.视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一种方法。
内容包括全身视诊,如发育、营养、体型或体质、意识、表情、体位、姿势及步态,局部情况变化等。
29.听诊:是医生用耳或借助于听诊器,听取体内脏器所产生的声音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
30.鼓音:是一种音调低、音响强、振动时间长的叩诊音。
见于空腔脏器及气胸、气腹、肺内巨大空洞的叩诊时。
31.体征:体格检查所获得的临床现象称为体征。
32.叩诊:用手指叩击患者体表某部,根据振动及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33.发育:通常以智力及体格成长状态(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是否与年龄相符来判断。
34.营养:是指对精神状态、毛发、皮肤、皮下脂肪及肌肉的发育情况综合判断。
35.意识状态:是指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36.急性病容:指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如急腹症、大叶性肺炎。
37.慢性病容:指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目光暗淡、消瘦无力等。
见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如恶性肿瘤等。
38.盗汗:夜间睡后出汗称为盗汗,常见于结核病等。
39.皮肤弹性:即皮肤的紧张度。
40.发绀:因单位容积内还原血红蛋白增高(超过50 g/L)所致,表现为皮肤呈青紫色。
主要原因是缺氧、血液淤滞。
41.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其原因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减弱有关,多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
42.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突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躁动易怒。
见于甲亢。
43.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的某种特殊体位。
44:.角弓反张:表现为颈部及脊柱肌肉强直、头向后仰、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
见于破伤风、小儿脑膜炎。
45.端坐呼吸:患者呈坐位或半坐位,两手置于膝盖上或扶持床边,有利于呼吸肌运动并使膈肌下降、肺换气量增加、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负担减轻。
见于心衰病人。
46.醉酒步态:行走时身体重心不稳,步态紊乱如醉酒状。
见于醉酒、小脑疾病。
47.黄染:因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超过2 mg/dl所致。
表现为皮肤粘膜呈黄色。
见于肝细胞损伤、胆道阻塞及溶血性疾病。
48.斑丘疹:在丘疹的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称为斑丘疹。
49.水肿:皮下组织的细胞内或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50.二尖瓣面容:表现为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发绀。
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51.方颅:前额左右突出、头颅平坦呈方形、前囟门闭合延迟,见于小儿佝偻病及先天性梅毒。
52.巨颅:指额、顶、颞及枕部膨大突出呈球形,头皮静脉及颈静脉充盈,颅缝裂开,囟门隆起有波动感,颜面显小,双目下视,巩膜外露形成落日现象。
见于脑积水。
53.Homer综合征:指一侧上眼睑下垂,同侧眼球凹陷、瞳孔缩小及同侧面部无汗。
54.眼球震颤:指双侧眼球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55.Musset征:当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出现的与心脏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
56.Koplik斑:指麻疹的早期在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出现针尖大小灰白色斑点,周围环绕红晕。
57.Wilson病:指因铜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肝豆状核变性。
58.瞳孔对光反射:眼球受光刺激后瞳孔即可缩小,光源离开后瞳孔立即复原。
59.颈静脉怒张:指平卧、坐位或半坐位时出现明显的颈静脉充盈。
见于右心衰、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答案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交接处的突起,即为胸骨角,又称Louis角。
该突起与第2肋软骨相连,为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2.腹上角:为两侧7~10肋软骨下缘汇合于胸骨下端所构成的夹角,一般近似于直角。
瘦长体型者较小,矮胖体型者较大。
3.肋脊角:为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所构成的夹角。
肾脏、输尿管的上端即位于此角内部。
4.锁骨中线:胸锁关节与肩峰之间经中点的垂直线。
5.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圆桶状,两侧肋骨较平行,肋间隙变,宽,腹上角加大。
桶状胸是由于两肺过度充气,肺容量增大所致,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阻塞性肺气肿。
正常一部分老年人或矮胖体型者,亦可有桶状胸。
6.扁平胸:胸廓前后径短于左右径的一半,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长期患肺结核的患者,亦可见于正常瘦长体型者。
7.鸡胸:胸廓上、下径较短,前后径较长且长于左右径,胸骨下端前突,前侧肋骨可凹陷。
8.佝偻病串珠:沿肋软骨走行的球形突起,亦称串珠肋。
9.肋膈沟:自胸骨剑突沿膈肌附着的部位向内凹陷,形成一沟,称为肋膈沟(即Harrison's groove)。
10.漏斗胸:胸骨下部剑突处向内凹陷较显著而形成漏斗状,称为漏斗胸。
11.胸式呼吸:以胸廓运动为主的呼吸称为胸式呼吸,正常妇女以胸式呼吸为主。
12.腹式呼吸:以腹部(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
13.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不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加强,胸内负压明显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14.Kussmaul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是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大呼吸。
15.双吸气呼吸:是连续两次吸气,类似哭后的抽泣,见于颅内高压和脑疝前期,该呼吸亦称抽泣样呼吸。
16.叹息样呼吸:患者自觉胸闷,在呼吸过程中,间隔一段时间发生一次深长呼吸及叹息声,亦称叹气样呼吸,见于神经官能症。
17.触觉语颤:被检查者发自声门的语音产生振动,并引起胸壁组织发生震颤,可以用手在胸壁触及,称为触觉语颤。
18.胸膜摩擦感:当胸膜发炎时,炎症所在部位的胸膜上,有纤维蛋白沉着而变得粗糙,呼吸时两层胸膜互相摩擦,触诊时可有似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称为胸膜摩擦感。
19.断续性呼吸音:又称齿轮状呼吸音,由于空气不能均匀而连续地进入肺泡,时进时停,多发生于吸气相,亦可出现于呼气相,听诊时出现断续或短暂间歇。
可见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
当剧烈疼痛、寒冷、精神紧张时,呼吸肌断续收缩,亦可导致该音出现,但与呼吸运动无关。
20.粗糙呼吸音:该呼吸音之产生原因,多为呼吸道粘膜炎性改变使粘膜表面不光滑,粘稠分泌物附着,当气流通过时,产生涡流振动加大及粘液振动而使肺泡呼吸音之声波杂乱,听来不流利,音响较强。
21.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凡在肺泡呼吸音听诊范围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异常支气管呼吸音,亦称管状呼吸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