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
对方的时间安排。
法宝四:执着于流程优化的精简原则
著名的时间管理理论———“崔西定律”指出:任
何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平方成正
比。例如完成一件工作有3个执行步骤,则此工作
的困难度是9,而完成另一工作有5个执行步骤,
则此工作的困难度是25,所以必须要简化任务流
程。
无论对于个人而言,还是班级、学校而言,应该
间管理以一个独立的专题进行讲授,讲授的主要内
容是时间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接着是把时间
管理与其他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有更
多的机会来对他们的时间管理策略的使用效果进行
检验,同时也接受教师给予的反馈。在学生学习时间
管理策略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1)如何使学生
对他们的时间使用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一天
尽量减少各种活动的流程,做到凡事皆有计划,计
划简化优化。每一次去掉一个多余的环节,就少了
一个延误时间的可能,这意味着大量时间被节省
了。
参考文献:
[1]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
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6):649~653.
[2]阮昆玉,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
个体对时间的态度、计划和利用等的认知特点,是个
体对时间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是一种具有多维度
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
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是价值观、自我监控
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方式上的心理和行为特
征,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
(二)时间管理的发展历程。
对于时间管理,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史蒂芬·
2.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总体、一般和特殊自我价
值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随着自我价值感抽象
程度的降低,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程
度也就越大。同时,学优生与差生在自我价值感总
体及其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上都有显著差异,学
优生优于差生。可以推测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
观有较高相关,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高学生时
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程目标,再逐日制
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
争取最高的效率。
这种做法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人发现,过分强调
效率,把时间绷得死死的,反而会产生反效果,使人
失去增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惊喜的
机会。于是许多人放弃这种过于死板约束的时间管
理法,回复到前两代的作法,以维护生活品质。
之处。
第四代理论便在旧有基拙上,开创新局面。以原
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最终目标的认知,兼顾重要性
与急迫性。
二、中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从以往研究可以发现中学生时间管理有如下
特点:1.学优生和差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三个维
度上都具有显著差异,学优生优于差生。时间监控
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
时间效能感是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的。
钟会收到1次打扰,每小时大约7次,或者说每天
50~60次,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总共每天
大约4小时,也就是约50%的工作时间(按每日工
作8小时计),其中80%(约3小时)的打扰是没有
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同时人被打扰后重拾原来
的思路平均需要3分钟,总共每天大约就是2.5小
时。根据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每天因打扰而
柯维颇有独创性的见解。他提出了“抓住重点,发挥
独立意志,建立从原则到重心”的时间管理办法。柯
维回顾了人类研究时间管理的历史。时间管理理论
也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
调整分配时间与精力。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
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性。
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
用。
三、中学生时间管理对策
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结构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
关因素的探讨,目的是试图采取措施以提高人们的
时间管理技能。Weinstein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
建立起一套训练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成功驾驭时
10间,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这套训练课的开始,时
管理的必要条件。
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接到别人的委托,不
要急于说“是”,而是分析一下自己能不能如期按质
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不能,那要具体与朋友协调,
在必要的时刻,要敢于说“不”。
(二)掌握时间管理的四大法宝。
成功地界定问题就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但
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困境还是不会改变。
时间管理有四大法宝。
是保持自己的韵律,具体的方法包括:对于无意义的
邀请要学会礼貌地拒绝,按照自己效率最高的作息
规律安排时间;二是要与别人的韵律相协调,具体的
方法包括:以班会的形式让全班同学了解每个同学
的作息习惯;设一个专门的时间管理墙报栏,每个同
学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张贴到此处;同学间要互
相珍视对方的时间,不要随意打扰对方,有事要先看
给人成就感,可是这种成就不一定符合人生的大目
标。因此,所完成的只是必要而非重要之事。
第二代个体的自制力增强了,能够未雨绸缪,不
只是随波逐流,但对事情仍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则大有进步,讲究理清价
值观与认定目标。可惜拘泥于逐日规划行事,视野
不够广阔,难免因小失大。这是第三代理论最严重
的缺点。不过以上三代理论的演进,仍有可资借鉴
密切相联系。对待时间的态度和时间的价值观念促
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由此可见,时间管理倾
向具有动力性,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表现程度、跨情
境性和潜在的可测度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正是人
格所具有的,因此说时间管理倾向也是一种人格特
征,故在此文中只引用了黄希庭的定义,对其他流派
的定义不做详述。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
关键词:中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6)10-0009-04
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
重要标志。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具有不可变
性、无贮存性、无替代性,但却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
管理与使用。现在时间管理和使用已成为心理学研
(一)时间管理的两大误区。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培训,让学生清
楚了解时间管理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学习缺乏计划。
大量的时间浪费来源于学习缺乏计划,比如:没
有考虑任务的可行性,结果使并行的任务以串行的
形式进行;没有考虑学习任务的连续性,学习了一
遍,不及时复习,很块就遗忘了,前边的学习时间也
就浪费掉了;没有考虑对学习方法的选择,结果长期
度。一般人在这点上往往只注意前者,其实后者也相
当重要。如果学习目标经常达不到,的确会让人沮
丧,但同时也应注意,太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会让学
生失去激情。
相关性(Relevant)。这里的“相关性”是指与具体
学科学习相关,而不是简单的“白日梦”。
及时性(Time-based)。“及时性”比较容易理解,
它是指学习目标必须确定完成的日期。在这一点上,
用低效率高耗时的方法学习。
误区二:不会适时说“不”。
时间管理当中最有用的词是“不”。在学习生活
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不会拒绝,这特别容易发
生在热情洋溢的中学生身上。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和必要的交际技巧,往往把来自
于各方的请托都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但这不是一
种明智的行为。量力而行地说“不”,是做到有效时间
中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
李静
(石家庄市第42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在中学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教师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影响学业成绩的
因素很多。时间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概述了时间管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在综述以往中学生时间
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并对改善中学生时间管理状况的教育对策进行了论述。
或一周的时间里个人时间的浪费情况,以及如何减
少或消除对时间的浪费,要求学生进行监控,并对成
功和失败的结果进行自我分析。(2)估计出完成学业
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不少学生通过训练养
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也提高
了。这个成功的干预实验说明了,时间管理技能是可
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
笔者把时间管理教学的经验总结如下:
产生的时间损失约为5.5小时,按8小时工作制
算,这占了工作时间的68.7%,所以说“打扰是第一
时间大盗”。
中学生作为一个未成年群体,大多数时间处于
学校这个相对安静的大环境中,受到的打扰相对少
些,但也占了其时间支出的很大比例。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应该运用时间管理法则———“韵律原则”来帮
助学生管好自己的时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第二象限“
重要但不紧迫”的
事件
如:知识的积累、总结、定
期复习等
第三象限
“不重要且不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事件或者是“浪费
时间”的事件
如:阅读令人上瘾的无聊
小说、收看毫无价值的电
视节目等
第四象限“
不重要但紧迫”的
事件
如:不速之客、某些电话、
朋友的邀请等
11第三象限的舍弃和第四象限的收缩是众所周
知的时间管理方式,但在第一象限与第二象限的处
业成绩高的学生与学业成绩低的学生的时间管理倾
向可能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拟在综述以往研究,在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