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11.1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身体异律分节:异律分节的高度发展 几丁质外骨骼:体被几丁质蛋白质复合体的外骨骼 附肢分节:附肢分节并有关节 肌肉系统的特点:横纹肌发达,能迅速收缩 体腔与循环系统:体腔为混合体腔,开管式血液循环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为水生有鳃和书鳃,陆生有书肺和气
内表皮:比较柔软,通常含更多的几丁质和较少的蛋白质。 有些甲壳类动物具有坚硬的外壳,是由于在原表皮中部沉
积了大量的钙盐所致。
外骨骼分片:在骨片间的节间部分不含外表皮或外表皮不发 达,因此较柔软,不防碍身体活动。 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内脏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抵抗不 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与附着在体壁内面的肌肉协同 完成各种运动,这一点与脊椎动物的骨骼有相似的作用。 蜕皮:外骨骼限制了个体的生长和活动,因此节肢动物有定 期的蜕皮现象,以解决生长受限的问题。 蜕皮之前,动物停止进食,上皮细胞开始分泌新的上表皮, 并分泌富含几丁酶和蛋白酶的蜕皮液到新、旧表皮之间。蜕 皮液分解旧的内表皮,使新旧分离,旧表皮中的有用成分被 吸收参与新表皮的重建,同时形成新的外表皮。 蜕皮时,动物吞咽水(陆栖动物吞咽空气),增大体内压力, 使表皮沿一定部位裂开,动物体挣脱出旧的外骨骼。 蜕皮以后,再分泌新的内表皮,表皮开始沉积钙质或鞣化的 过程。在身体和附肢需要折曲活动的地方,外表皮变薄,通 常以内表皮为主,形成柔软的节间膜,有利于各种活动。泄系统:排泄系统由肠壁向外突起而形成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生殖系统:绝大多数属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节肢动物的体区:
昆 虫:分为头、胸和腹3个体区。 甲壳类 蛛形类 分为头胸部和腹部2个体区。 肢口类 多足类:分为头部和躯干部2个体区。 蜱螨类:头、胸、腹三部分体节完全愈合。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三叶虫亚门
小组成员:林婉纯、陆倩洁、柯雪娥、李骏楠、彭远军
•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 •节肢动物的身体是异律分节,出现了分节的附肢。 •体壁发展为几丁质的外骨骼。 •肌肉是横纹肌,形成肌肉束附于外骨骼内面。 •其他结构和行为也有进一步发展。 •是无脊椎动物成功进化到陆地的一个类群。
在已知的10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90%以上。如:
节肢动物门
分类:动物界,后生动物亚界,节肢动物门
生物类型:有壳质的外骨骼,节肢动物。周期性地 蜕皮,属于原口动物。如,甲壳类、马陆、蜈蚣、 昆虫和蜘蛛。
体型: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体分节,明显 地分成二部或三部分。在每体节上联有附肢。主要 的体腔是血腔。
11.1.3
附肢分节
✿.每个体节原则上生有一 对分节的附肢,其基部与 身体侧面相连,相连处形 成关节。
✿.附肢的原始构造包括最 基部的原肢和与其相关节 的端肢。原肢由一或两个 肢节组成。端肢也分若干 肢节,肢节之间有肌肉相 连。
✿.端肢也可分为若干肢节, 肢节之间有肌肉相连。 肢节的内侧或外侧常长 出附属突起,分别称为 内叶、外叶。
蝗 虫 的 身 体 :
各个体区的功能:
头部——感觉和摄食。 胸部——运动和支持。 腹部——营养和生殖。
11.1.1 身体异律分节
在节肢动物中,普遍出现异律分节现象,即某些体节 进一步愈合、集中为不同的体区(或称体段):有的 节肢动物身体明确分为头、胸、腹3部分,有的头部 与胸部愈合,分头胸部与腹部两个体区,有的只分头 和躯干。每个体区具有各自的形态和功能:
营养:许多是主要表现肉食的动物,但也包括一些 草食的动物、流食的动物和寄生的动物。它们有口 有肛门的完全消化管。
运动:用节肢来运动,成年昆虫用翅飞行。
骨骼:壳质的外骨骼,周期性蜕皮。起源体壁内 陷的内部结构(如,前肠、后肠和气管),具有 几丁质。 呼吸和循环系统:特有的呼吸器官:鳃和气管。 循环系统是开放式的,有管状的、背部心脏。 渗透调节和排泄:间断的排泄器官,包括昆虫的 马氏管。 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体系与环节动物相似。 生殖:常常是雌雄异体,变态是普遍的。
✿.原肢外侧的突起往往分
支,具呼吸功能,又称
为上肢;内侧的突起, 可以形成颚基等构造,
用于捣碎食物。
✿.当端肢基部的外叶甚为发达,甚至和端肢 相当时,此类附肢称为“双肢型附肢”, 如三叶虫和甲壳动物,其外叶称外肢,端 肢的其他各节称内肢。
✿.螯肢类、多足类和六足类附肢的外叶缺失 或退化,只有端肢,称为“单肢型附肢”。 附肢及其内、外叶的形态变化很大,能适 应多种生理需求。
11.1.2 几丁质外骨骼
节肢动物体壁的结构(由内向外):很薄的基膜→单层的 上皮细胞→含几丁质的表皮。
表皮: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成,覆盖在身体表面,形成具有 很强的保护和支持功能的外骨骼。它的构造非常复杂。
上表皮:很薄,覆盖在身体的最外面,仅占表皮厚度的3% 或更少,主要含脂蛋白,但不含几丁质。许多动物上表皮的 最表面还有蜡质层,可防止水分丧失或渗入体内。
原表皮:分为外表皮和内表皮,各自又由许多片层组成。其 主要成分为几丁质与蛋白质的合成物。几丁质既轻又结实, 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不溶于水和碱、弱酸、乙醇。
外表皮:由几丁质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的蛋白质经蛋白质 鞣化作用变为坚硬的骨片。
蛋白质鞣化作用:血液中的酪氨酸进入表皮,在多酚氧化 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醌。表皮中的蛋白质分子侧链通过醌的 苯环而交互连接在一起,使柔软而具可溶性的蛋白质转化 为坚硬、不可溶的骨蛋白,同时颜色变深。
甲 壳 动 物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头部:甲壳类、多足类、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 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 中心。
腹部: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和 代谢的中心。 顶节和尾节都不是真正的体节:
节肢动物胚胎时期身体最前端的一节称顶节,相当于 环节动物的口前页,最末端的一节生肛门,称尾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