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3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Vol.22No.32012年1月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Jan.2012收稿日期:2011-10-29在肝细胞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的大量临床研究中,已发现了众多与肝癌预后有关的临床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肝硬变程度、AFP 、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包膜及Edmondson 分级等。
近年来,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系统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文章编号:1005-8982(2012)03-0047-04·临床论著·uPAR 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刘双海1,李德春2(1.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肝胆外科,江苏江阴2144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江苏苏州215006)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uPAR )在肝癌中的表达意义,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uAPR 在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对uPAR 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和肝癌的诸多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肝癌中的uPAR 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 <0.05),uPAR 的表达随肝癌分化程度的降低有上升趋势,并且和肿瘤包膜侵犯及门脉癌栓密切相关(P <0.05);与瘤体大小、年龄大小、性别差异、有无肝硬变、AFP 高低及HBsAg 状况无明显关系(P >0.05)。
结论uPAR 可能在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uPAR );肝细胞性肝癌;侵袭;转移;预后中图分类号:R 735.7文献标识码:AExpression of uPAR in HC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uPAR and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actors of HCCLIU Shuang-hai 1,LI De-chun 2(1.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Jiangy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schoo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Jiangyin,Jiangsu 214400,P.R.China;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FirstAffiliated Hospital to Suzhou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006,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uPA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uPAR and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actors of HCC,and to assess the role of uPAR in prognosis of HCC.【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uAPR in HCC,adjacent tissue to HCC and normal liver tissue was detec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actors of HCC was an -alyzed.【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uPAR in HC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djacent tissue and normal liver tissue(P <0.05),uPAR expression was rising whe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CC decreasing,the level of uPAR ex -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tumor capsular invasion and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P <0.05),but it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tumor size,age,sex,cirrhosis,AFP level and HBsAg status (P >0.05).【Conclusion 】uPAR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CC invasion and metastasis,uPAR expression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rognosis of HCC.Key words: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invasion;metastasis;prognosis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uPA 系统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 )、uPA 的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 )及uPA 抑制剂(PAI),但uPAR 在肝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尚不够深入。
我们通过检测uAPR 在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uAPR 其与上述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肝癌预后中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主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1)DAB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DAKO 公司);(2)鼠抗人uPAR (CD87)单克隆抗体(美国di-agnostica 公司);(3)HRP 标记山羊抗鼠/兔二抗(DAKO 公司)。
1.2方法1.2.1标本来源本研究中的所有标本取自因肝脏疾病在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住院手术的患者,其中肝细胞性肝癌患者50例(术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疗),男44例,女6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8岁,大于或等于45岁31例,小于45岁19例。
肿瘤切除时的切缘均大于1cm ,肝癌直径小于5cm 22例,大于或等于5cm 28例。
组织学分化分级:高分化10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15例,有门静脉转移13例,无门静脉转移37例,合并肝硬变46例,无肝硬变4例,HBsAg 阳性48例,HBsAg 阴性2例,AFP>200ug/L 34例,AFP ≤200ug/L 16例。
另取10例因肝内胆管结石或肝血管瘤行肝部分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为28~59岁,平均年龄48岁。
所有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1.2.2病理观察手术切除肝癌标本送到本院病理科,观察每个标本的肿瘤个数,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子灶,门脉癌栓或镜下癌栓,肿瘤包膜等情况。
肝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按照Edmondson 分级标准确定,其中Ⅰ级和Ⅱ级被认为是高分化性肝癌,Ⅲ级和Ⅳ级被认为是低分化性肝癌。
1.2.3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脱蜡和水化。
(2)抗原修复。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H 2O 2室温封闭15min ,PBS 洗5min ,10%山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 ,滴加Ⅰ抗湿盒4℃过夜(对照用PBS 代替),PBS 洗3次,各5min ,滴加山羊抗鼠/兔Ⅱ抗,37℃,45min ,PBS 洗3次,各5min ,DAB 暗盒显色3~5min ,苏木素复染1min ,盐酸酒精分化,脱水,透明,封片,镜检,摄片。
1.2.4免疫组化染色的半定量分析免疫组化胞浆棕色为uPAR 阳性染色,为了客观且较为精确地用数字来表达存在于标本中的uPAR 阳性染色信息,以便于较为精确地比较不同标本中uPAR 的表达差异,我们采用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读取每张切片的吸光度值,由图像分析仪自动扫描,重复3次,取吸光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该例uPAR 蛋白的相对含量,以便于进行半定量分析。
1.2.5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SPSS13.0(SPSS Inc.Chicago ,IL )。
肝癌细胞和对应癌旁非癌性组织细胞及正常肝组织细胞的免疫组化半定量的两两比较采用t 检验。
各免疫组化半定量参数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包括如肿瘤直径、门脉癌栓、肿瘤包膜、分化等级以及年龄、性别、肝硬变、AFP 及HBsAg )之间关系亦采用t 检验。
当P <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uPAR 在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别uPAR 在肝癌组织中有较强表达,uPAR 蛋白很强的染色遍布肝癌细胞胞质、细胞外基质以及癌细胞侵袭边缘;在对应的癌旁组织中,其表达则明显减弱,仅在胞质中有散布的点状浅显色;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则很少见到uPAR 蛋白表达,几乎无染色(图A :uPAR 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DAB ×200);B :uPAR 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DAB ×200);C :uPAR 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DAB ×200)图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第22卷表1各组uPAR 表达结果半定量的比较(x ±s )注:覮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表2uPAR 的表达和肝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注:覮P <0.05第3期刘双海,等:uPAR 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1A 、B 、C )。
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对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uPAR 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三者的吸光度值呈明显递减趋势,三者比较有明显差异,肝癌中的uPAR 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 <0.05)(表1)。
2.2uPAR 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和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通过SPSS 软件内Spearman 相关分析操作,对uPAR 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的半定量值和对肝癌的肿瘤生长、进展、预后有密切关系的成熟临床病理因素指标,如肿瘤直径、门脉癌栓、肿瘤包膜侵犯、肿瘤分化等级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uPAR 与年龄、性别、肝硬变、AFP 及HBsAg 的相关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