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现状调研报告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写作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素养之一,应用写作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技能,掌握一定的应用写作,不仅能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种需求,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大学生传达自身感情和反映自己对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
一、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意义及调查的基本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应用文成了传递信息、推广成果、发展科学,以及人们在社会交往、思想交流中使用的重要工具。
人们在现实社会里,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使用应用文。
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科学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愈来愈丰富,信息传递交流愈来愈受到重视,应用文已成为发展科学以及人们在社会、思想交流中使用的重要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替代的传播手段和工具。
对于大学生来说,应用文的写作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自然紧密的内在联系,能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许多公司、企业在聘请员工时,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都十分注重考查应用文的写作。
我国实施的公务员制度,在录用前的考试中,也经常考一些应用文写作知识。
因此,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对于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相比较而言是薄弱的,包括对应用文文体的认识,语言的选择使用,以及格式规范的要求等都没有明确的认识。
然而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却要大量运用应用文。
我们想通过此次的调查研究,从思想上为在校大学生提供重要的依据,并且通过我们的研究,为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方法经验和建议,使学生能在走出校门后迅速地与社会接轨,拥有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和人际处理能力,体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养和技能。
本调查以南阳师范学院为调查样本,通过对南阳师范学院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调查,收集大学生应用写作方面真实的、可参考的调查研究数据,了解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水平的现状,为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可支撑依据。
本调查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图书馆、教室、宿舍等地点随机抽取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时间为2012年6月。
实际参与调查学生640人,收回有效问卷630份。
其中,文科生300人,占48%,理科生270人,占43%,艺术生60人,占9%。
二、大学生应用写作现状及分析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应用写作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整体较弱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整体水平偏低。
在调查中,只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大学生应有的应用写作能力。
从调研数据结果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应用文基础知识薄弱。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对问卷中的第8题至第11题,关于“应用文基础知识题”设置的选项都有明确的答案,可以多选,但只有10%的学生选择完全正确,有将近90%的学生缺选或未选。
由此可看出,学生对应用文的常识性知识了解不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应用写作知识的缺乏。
在各高校中,只有文科院系开设有写作课,但也只是开设一个学期,还不到36课时,而理科院系则很少开设写作课。
教学设置上的空白和教学时数的偏少,使得学生无法通过正常的教学途径获得应用文写作方面的知识。
另一方面,学校对应用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诸多学校将应用写作作为一门公共课开设,教学时往往是一刀切, 内容同一,不能因材施教, 因专业而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也多是采用填鸭式教学,重视课堂理论的灌输,而对于应用写作的实践操作方面重视不足,也没有较为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至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应用写作的技巧以及是否能够熟练的应用,更是重视不足。
这些原因使得学生的应用文基础常识的构建出现了问题,既无法从学校教育中获得全面系统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和技能,也没有能够主动地进行个人应用写作素养的提高。
2.应用文写作实践操作能力欠缺。
大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从调查问卷的第15题中(见表1),我们可以看到,对应用文写作内容和格式的写法不熟悉是目前大学生写作的最大的问题,占到了40%;其次是在文体的应用上不够准确;三是不能正确把握遣词造句的准确度;四是行文时内在的逻辑条理不清晰。
一个人的应用写作能力的高低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的,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应用写作能力的下降。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造成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弱有两方面原因:(1)学生的成文水平低。
一方面是大学生对应用写作知识欠缺,具体在写作时,不清楚应该运用哪种文体,也不了解各类文体的内容与格式。
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在阅读时,除了阅读专业书籍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造成知识面狭窄,在写作中词汇匮乏,语言表达上苍白无力。
(2)在校大学生缺乏应用写作的实践机会。
在校的大学生本身由于生活范围的限制,接触应用写作的机会就少,而且主动进行应用文的实践写作的意识很薄弱。
应用文的写作练习,也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
加之有些学生在写作中投机取巧,一写作就是上网搜索,自己不去主动认真思考,向老师请教,无形中就失去了宝贵的锻炼机会。
上述原因的存在,使得在校大学生在实际的应用写作实践中,就笔下生涩,写不出东西来了。
从这些现状上看,在校大学生因为客观的原因缺少应用写作的实践机会。
而且,在学生的观念中本身就缺乏对应用写作的认知,所以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实践写作机会,自觉地锻炼自己的应用写作能力,使得在真正使用应用写作时没有可以调用的存贮知识,只好就从现有的案例中现学现卖,草草了事。
使得写作成为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使得学生从心里轻视应用文的写作,认为应用写作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重视和锻炼的地方,导致写作水平的难以提高。
表1(二)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文科生还是非文科生,都认为应用写作很难。
就调查问卷中的第16题“您认为应用写作难吗”这一题的整理结果显示,总体有超过45%的学生选择的“难”,其中,文科生是30%,艺术生是55%,理科生则高达60%(见表2)。
在校大学生认为“应用写作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对应用文格式、文体把握不清,第二,对应用文行文的语言规范和特点把握不清楚,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应用文的特点和语言特色把握不准确;第三,写作能力匮乏。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0%的人在写作过程中经常碰到各种问题,而这也是写作能力匮乏的一个表现。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采访,分析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如下:1.学生的心理抗拒因素很重。
通过对学生的走访调查,许多学生反映,在长期的应试教育阶段,写作多为考学而为,教师、家长也多偏重考场作文训练,而且过分夸大写作的难度,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滋长了学生的写作畏惧情绪。
这不仅湮没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写作潜能,而且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写作过程较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文体、内容、格式等区分不准确。
文体的正确使用是应用文写作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行政公文的写作方面,行政公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管理部门或单位处理日常业务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在撰写行政公文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正确的文种。
而且在内容和格式方面,如果失去了应用文写作的规范,对于阅读者来说,会造成阅读的障碍,甚至会影响到文书内容的实施。
我们不能设想,一个单位发出的文书表述不准确、格式不规范,财务部门写的经济状况报告让人摸不清头绪,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后果。
第二,行文语言的表达不准确。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写作时行文逻辑条理不清,难以把握遣词造句的准确度。
对于应用写作来说,语言要求规范和准确,而在当前大学生的写作中,对于语言的训练虽然重视,可是结合应用写作的语言特点来说,还是缺乏相应的专项训练,致使在具体的写作中,行文缺乏条理和逻辑,遣词造句时也忽略了应用写作的要求,使得应用写作对于多数在校学生而言,成为了“难”的事情。
(3)应用文写作本身的枯燥致使相当多的学生感觉写作难。
应用文写作的实用特点使得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明确的规范,而且在写作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在写作中单一枯燥乏味。
应用文写作不同于散文语言生动优美,也不似小说使学生容易产生兴趣。
应用文本身的特点,如内容的枯燥,语言的平淡,和格式的统一,都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缺少创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应用文写作在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被运用到。
在校大学生缺少社会实践活动,也缺乏应有的写作锻炼机会,课余时间也没有主动关注各种与写作相关的社会实践锻炼,并且对于写作这样的软性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视各种丰富的社会锻炼机会,以致缺乏应有的社会经验,写作内容匮乏。
表2(三)在校大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偏低大学生对应用写作的兴趣偏低。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文章错别字、语病多、词不达意、表意不清、条理和逻辑混乱等问题。
然而奇怪的是,没有多少学生对应用写作感兴趣,相反有许多学生把应用写作课作为一种负担,能逃避的就逃避。
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学生不喜欢写作。
在回答问卷中的第2个问题“您是否喜欢写作”时,只有25%的学生选择的喜欢,48%的学生选择的不喜欢,27%选择的一般。
而在回答第6个问题“您对应用写作的兴趣如何”时,也只有8%选的是浓厚,选择一般是55%,选择没有的是37%(见表3)。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学生对应用写作的兴趣偏低,甚至到了讨厌的地步。
第二,学生被动写作。
在对问卷中的第3个问题“上学以来,您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应用写作”的结果统计中,有55%的学生写作是因为老师要求,20%是情感需要,17%是消磨时间,8%是娱乐(见表4)。
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我们也了解到,现在的大学生平时很少进行应用写作,有些学生甚至是一两个月也不写一篇文章,即使提笔进行写作,也多半是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对于现代大学生对应用写作兴趣如此之低,我们采访了一些相关的专业老师和一部分学生,从他们的回答中,得出以下几方面原因:1.应用写作难。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其实,大学生对应用写作的兴趣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应用写作较之一般写作来说,有很高的专业性和问题的限制性。
再加上现代大学生平时缺乏对应用文知识的积累,以及应用文的实践训练,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2.应用写作枯燥。
一方面,应用文立意的受命性,成文的程序性,格式的规范性,语言表达的明确、庄重、简约性,这些特征,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想认识、情感体验的自由展开,也抑制着学生创造个性的自由发挥。
另一方面,应用文的写作多是围绕具体的工作而进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所以,在写作时便显得单调、枯燥、乏味,制约着学生创造个性的自由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写作时常常处于一种机械、被动、单调甚至冷漠、厌恶的状态,缺乏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