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措施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措施

课程:形势与政治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B070302班
XXX
B07XXXXXX
2010/06/10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力上,创造力是一种根据已有信息重新组合成
新的系统而产生,它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是有社会意义的产物。创造性思维是
创造力发展的基本因素,它主要表现在独立掌握新知识的多少、深度和在处理问
题中运用知识的广度方面。因此创造力是创新能力的心理表征。大学生对科学的
崇尚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认识追求创新,体现出比较积极主
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又在行动上迟迟不能落实,主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
的勇气和能力欠缺等消极状态。大学生的行知反差极不利于提高创新能力,也将
是一个较长时期内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从而转变这一
状况。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校重任在肩。无论是政府还是大学生在自主创新方面要做出
成就都必须依靠高校创造的良好氛围和各项成果。高校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方
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努力。教师作
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载体,应该从自身创新素质和教学方法上适应社会对高校
的要求,并结合社会做出对教育制度改革。作为创新的最重要的环节,大学生更
应该从我做起,养成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好习惯。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
认为“大陆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中国学生存在的创新性不足,
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可见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要从大学生
抓起。
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
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试图从各方面来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广大本科生已
经具备了这样一种意识:“有了创新灵感还不够,还必须有为之付出代价的思想
准备”,他们渴望把自己的创新才华发挥出来,积极吸收新的信息,不断充实自
己,但他们拘泥于现实的生活空间,不太关注已有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对
创新自信心不足,从而凸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造成这种现状的部分原因归
咎于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限制。
相应的,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对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
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致力于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是判断一所学校真正推行素质教
育的试金石。高校的学校支持与教学工作开展能把把素质教育逐渐向更高的层
次,从而学生在自己的班级生活与日常生活中才有可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
度。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下,学生依赖于老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识和动力。
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可是当他们面对不完善的外界条件时,往往不能坚持自己的创新理念而放弃。这
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措施
1. 大学生本身
虽然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的,但大学生自身
必须善于利用这些外部条件,积极主动的锻炼及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大学生要
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
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
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
精神。大学生还应该尽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
学习对将来有用的知识,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等。大学时代要会学习,更要学会
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相互连接起来,迁移到未来实际的工作中去。大
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许多国外的高等学府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了学生自我管
理。这一机制使得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
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会给学生
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2. 高校方面
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
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从教师队伍和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学校重建对学生
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著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用学分
纳入考核标准,是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记载方法。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进行
了有益的尝试。有些学校甚至明确规定修满创新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生参加各
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在创新学分的激励下,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
主动研究、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变灌输为引导,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地
位,教师和学生是引导和被引导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
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筛选有用的知识,构建知识的框架、分
析知识的正确性,学习并运用知识。这是一项“穿针引线”的工作,所谓“授人以
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所要传授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敢于质疑的品
质,使学生乐于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想法。开展课外创新活动,课外创新活动
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高校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
活动小组,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
国内开展的学术讨论大会和竞赛等;另一方面,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竞赛,
促使各类顶尖人才脱颖而出。
3. 提供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与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专业研究机构等与高校的合作不断
加强,这种强调在广阔的社会环境里进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的方法也已被逐步接受。学生参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项目研究、到院校与企业
建立实习基地实习、到公司企业参观学习等,不仅可以辅助课内教学,加深学生
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协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对大
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态度作风、人际交往能力,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我相信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会有很大的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