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主题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词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读:①必读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读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读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读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读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二、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A.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B.描写:正面侧面、白描细描、衬托对比、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色彩渲染,声色结合C.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明褒实贬、比兴、移情等✧虚实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象征(咏物诗多用此法):《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些人,其实是写自己,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白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白描、对比)✧比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衬托)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抒发什么情感三、诗词鉴赏训练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
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粤,本诗作于迁谪途中。
潺湲,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 诗中的“乱”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诗人通过最后两句写溪水表现出什么感情?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飞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来描写春天的郊野。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 诗的第一、二两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第一、二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历来被人们称道,请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