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总则一、影响肉鸡经济效益的因素在肉鸡生产中,人们常用一个公式确切的表达影响肉鸡经济效益的各个因素,并用来指导各种经营管理活动,以求获得最大的利润。
即:生产水平=(遗传+营养+环境)╳管理经济效益市场行情1、遗传因素:“好种出好苗”,良种优势鸡苗式样激活的理想增中和饲养效益的遗传基础与前提。
艾维因肉鸡是当今最优秀的种鸡品种之一,在九二年世界肉鸡评比的14项目中有2项高居榜首。
济南正大有限公司拥有配套的现代化艾维因父母代种鸡场和孵化场。
在严格的管理条件下所生产的商品代艾维因肉鸡苗,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整齐度好、换肉率高等特点,是养殖户最理想的选择。
健康的初生雏鸡应为:体重大小适宜而均匀,精神活泼,叫声洪亮,羽毛整洁,腹部大小适中而柔软,肚脐干净、愈合良好、有绒毛生长,手握有膘,挣扎有力。
2、营养因素饲料营养是发展肉鸡遗产潜能的物质保证,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大肉鸡饲料配方科学、营养丰富、生产工艺先进,适口型号,能显著的降低肉鸡发病率,提高饲料效率和增强鸡体抗病能力。
目前生产的肉鸡系列全价饲料有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饮食、卫生等环境因素,是肉鸡生产的重要条件。
4、管理因素的重要性:鸡苗和饲料的问题解决后,能否做到科学的养殖管理,是肉仔鸡生产中最关键的因素,从生产效益公式中看出,若管理只达到50%,产出就会下降一半。
5、肉鸡生产性能标准和最佳生产日龄选择;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肉鸡生产性能(耗料与增重比)可望达到或接近表3所列各项成绩。
表3 在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管理防疫条件下正大肉鸡生产性能参照表(公母混合平均值)6周龄-8周龄出场经济效益最高。
8周龄以后,绝对增重降低,耗料率继续增加,饲料效率显著下降。
同时饲养周期延长,肉鸡的死亡率明显升高,鸡场每年的饲养批数也会减少,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
此外,还和市场需求有关。
一般来说,城市消费用仔鸡,饲养日龄可以偏小(6天,1.6公斤左右)。
6、市场行情毛肉鸡的收购价格一年四季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呈现波浪式的变化,而且受人们的膳食结构、消费水平、购买力等因素的影响,上下波动的幅度优势较大,为了抵御市场风险,正大集团在中国的公司采用小龙作业,即公司+农户的形式,解决肉鸡流通领域的诸多问题。
本手册中的各个部分都有管理上的要点,可供广大客户结合自己的饲养实践参照执行。
二、肉鸡场选址与建筑要求1、选址:(1)肉鸡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南向或南偏东向,夏天利于通风,冬天利于保温,(2)场址选在村外,据公路干线及其他养殖场较远;低洼地、污水河边不要建场。
(3)水电供应充足,交通便利。
(4)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放污水,雨水等。
2、砖瓦鸡舍建筑:(1)鸡舍地基高处自然地面15-20厘米,中间高,两边坡度2-3%;夯实,地面水泥砂浆硬化。
鸡涉外四周挖25-30厘米深的排水沟并硬化处理。
(2)鸡舍跨度7-7.5米,长度14-15米/1000只鸡,房檐高1.8-2米,顶高3.5-3.8米,一开间3.3-3.5米,每开间顶部设一个直径40厘米的带盖通气孔。
(3)每件鸡舍南北沿墙上各设两个高90厘米,宽90厘米的通风窗,贴近地面各设一个高40厘米、宽50厘米的地窗,窗上铁网防野鸟和老鼠。
(4)房顶结构有内向外用料分别为:无滴膜-苇箔-草(4-5厘米厚)-泥(2厘米)-瓦。
3、塑料大棚鸡舍建筑(1)地基要求同砖瓦舍。
(2)棚舍跨度6.0-5.5米,长度16-17米/1000只鸡,顶高2.3-2.5米,顶部每隔3米设一个直径30厘米的带盖通气孔。
棚架结构用2厘米宽的竹片或直径1.5-2厘米的竹竿,每隔20-25厘米一根,粗端插入地下20厘米左右,另一端相衔做成弧形,固定在由立柱制成的纵梁上。
立柱和梁的要足以承受顶的压力。
(3)棚顶结构有内向外分别为:无滴膜-草(10厘米厚)-普通塑料膜-玉米秸杆或草帘(5cm厚)。
距地基1米以内的无滴膜上不要放置草、草帘或玉米秸等,以便于采光和通风,棚顶外用8#铁丝固定在地基上,以防大风吹翻顶棚。
4、利用废旧房舍先清除屋内废旧物品以及周围的垃圾、杂草,修好排水沟、门窗、墙壁、屋顶、地面、堵死鼠洞,用生石灰加1%火碱粉粉刷墙壁,用火碱等消毒剂彻底消毒后进行一次3倍剂量浓度的福尔马林熏蒸消毒(详见第三部分,鸡舍消毒),达到保暖、通风、防疫等要求后再养鸡。
三、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一)饲养方式:肉鸡的饲养方式主要有垫料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三种。
其中笼养投资最大,目前尚不使用。
不论何种饲养方式,均应实行全进全出制。
1、垫料平养主要采用厚垫料平养法,简便易行,投资较少,适合于一般农户,但要注意垫料的选择与管理。
场用来做垫料的原料有:(1)木花:首选垫料。
要求质地柔软,不发霉。
如来源不便可只作育雏用。
(2)锯末:可作垫料,由于初生雏开始是很容易误食,要用垫纸严封锯末。
(3)河沙:要求大小如谷粒,均匀,筛去泥土、石块及其他杂物。
为避免污染,使用前最好经过日晒消毒,但不要晒得过干,以免尘土飞扬。
(4)海沙:因日晒和海水的净化,较干净,比河沙好,有条件应充分利用。
(5)花生壳、豆壳、稻壳:要求不发霉,壳质太硬要压制后再用。
(6)麦秸、稻草秸、玉米秸:要求不发霉,铡成3-6厘米长小段,麦秸要铡去麦芒部分。
(7)杨树叶、槐树也等树叶类:要求不发霉,去除硬枝。
上述垫料,亦可混合使用,如地下铺一层砂,上面在铺一层麦秸等。
垫料在鸡舍熏蒸消毒前铺好,沙子厚6-8厘米,其他8-10厘米,一次性铺够。
育雏开始的三天内,在垫料商垫上一层吸水性较好的报纸等,防止鸡吃垫料。
日常管理中要勤翻垫料,靠近水槽的湿垫料要经常与干燥处的垫料翻换,防止垫料过湿和结块。
同时还要注意取暖、熏蒸消毒时放火,避免垫料燃烧。
2、网上平养一般可用竹竿、木条、树枝等做成支架,上铺塑料网或铁丝网,离地面高70-80厘米,并设有地面工作走廊。
虽然设备投资较高,但与垫料平养比起来,它有许多优点:(1)节省垫料,有利于提高鸡粪的利用价值;(2)可以显著降低球虫病、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禽霍乱及腹水症的发病率,减少药费,有利于控制要餐,提高肉鸡的成活率:(3)由于大部分管理工作在走廊上完成,可减少应激,便于鸡舍的管理;(4)易于控制鸡舍温度、湿度、便于通风换气,提高饲养密度。
(二)饲养密度现代饲养密度的完整要领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每平方米面积养多少只鸡,二是每百只占有多少料槽,三是每只鸡饮水位置。
三方面缺一不可。
肉鸡应该高密度饲养,但究竟以多大密度为好,要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一般而言,往上平养密度可是当提高,而垫料平养以较低密度为好。
饲养日龄越大,密度越低。
此外饲养密度与季节、气温、通风条件有密切关系。
表4所列饲养密度供建筑鸡舍饲养管理过程中参考。
表4肉鸡饲养密度参考四、坚持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是保证鸡群健康、消除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也是肉鸡生产中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全进全出”就是同一范围内只引进同一批雏,饲养同一日龄鸡,采用统一的料号、统一的免疫程序和管理措施,并在同一天全部出场。
出场后对整体环境实行彻底打扫、清洗、消毒。
由于在鸡场内不存在不同日龄鸡群的交叉感染机会,切断了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从而保证了下一批鸡群的安全生产,是现代肉鸡生产工艺种的成功之举。
但有的肉鸡养殖户,由于是集中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为追求省事,往往忽视了这点,给以后疾病控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全进全出要比多日龄循环组合制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益。
表5“全进全出”的生产效果举例(生产日期:8周)五、肉鸡场常用设备简介表6肉鸡场常用设备第二部分鸡舍环境控制与饮食习惯肉鸡生产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鸡只内在的遗传潜力,而内在潜力发挥的程度如何,除了优质全价饲料以外,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否适宜有密切关系。
因而肉鸡饲养管理成败的关键就是如何创造一个有利鸡只快速生长和健康发育的生活环境。
一、温度控制(一)重要性温度是肉鸡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子,由于肉鸡生长旺盛,代谢速度快,所以,温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肉鸡的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率。
温度太高,鸡只采食减少,饮水过多生长缓慢;温度过低,雏鸡卵黄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增加饲料消耗量。
温度参考标准表7 鸡舍的温度要求(鸡背温度)℃。
(二)控制方法:1.使用干湿温度计,每500只鸡一只。
干湿温度计的感温球与鸡背相平。
随时检查调整温度,记录每天的最高最低温度。
2.舍内温度低于标准时;(1)用煤炉(火炕等)供热。
提前检查调试,防止漏烟,消除火灾隐患,防止煤气中毒。
(2)密封鸡舍门窗,冬季育雏舍北窗内外处钉双层塑料膜,育雏期舍内用塑料膜横隔成育雏室。
用塑料大棚做成鸡舍的饲养户,在寒冷季节,大棚背面刻用玉米秸做成”风帐子”挡住北风,夜间可把玉米秸直接盖在大棚北面的膜上。
棚两边塑料膜要埋在土里,拍紧,以防止被风吹起]。
(3)扩群时,若温度不够,可先将扩出部分用塑料薄膜横隔好,并生煤炉预温,达到温度标准后再扩群。
(4)鸡苗到场前12小时育雏室温度提高到34℃,冬春提高到36℃。
3舍内温度高于标准时:(1)适当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换气,供足清凉、洁净、卫生的饮水。
(2)炎热季节增加带鸡消毒次数(免疫前后只用清水喷雾)(3)网上平养的鸡舍可清粪后用清水冲地面,地面平养的鸡舍可添加新鲜的凉沙,揭起四周塑料布,利用扫地风和“凉亭效应”降温。
(4)温度控制的好坏,主要看鸡群里热源的远近及活动和分布的情况来判定,要经常检查鸡只活动情况,调整舍内温度达到最佳,使鸡只分布均匀。
(5)温度控制和采食量直接相关。
舍温过高,采食量减少,增重变缓。
5周龄以后舍内温度不超过25℃,每升高1℃,采食量减少5g;每降低1℃,采食量增加5g。
(四)1.育雏第一周保持舍内相对恒温特别重要。
寒冷季节由于接鸡、免疫等操作,开门频繁,易造成局部降温,所以接鸡前舍温应提高到36℃。
2.第二周开始每周降3℃,5周后保持在21℃左右可获得最佳增重和料肉比。
3.鸡舍温度不能低于16℃。
4.免疫当天和以后的3天内,鸡舍温度应提高2-3℃。
此时鸡只抵抗力弱,易继发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
夜间应比白天提高1-2℃,最好有人巡查、维护。
5.脱温应该逐渐过渡完成,遇到阴天适当推迟。
二湿度控制(一)适度要求:前期(1-2周)应保持较高适度,因为刚入舍的小鸡在运输过程中已经失掉一部分水分,入舍后舍内湿度低,容易引起脚垫裂开,腿病增多,中后期(3周龄-出栏)应保持较低湿度,因为湿度过高,微生物容易滋生,鸡粪产生氨气增加,不利于饲料的保存和呼吸道、大肠杆菌等疾病的控制。
(二)湿度参考标准:表8 肉鸡舍湿度要求(三)控制方法:1.使用干湿温度计(参考温度控制),随时检查、调整湿度,每天记录最高最低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