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并立

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并立

路的起点是( A A.长安 )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4.西汉以来,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 贵的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
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下列哪一地区?( B )
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广西
考点分析:本考点两大知识点,中考均有考查题目,且出现的机率比较大。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独揽一切大权
③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④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D.①②⑤
考点分析:本考点内容在近年中考试题中为必考内容,而且考查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知识考查重点集中在对秦始皇的认知与评价、秦巩固统一措施等;
综合考查多结合国家统一进行设问。(秦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
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将都城迁往咸 阳;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正确的是(
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历史意义。考查的题型主要
以选择题、材料题、识图题等为主。
13. (2015·苏州)(6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 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 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 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 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到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我国最终形成了三 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经过西晋短暂的大一 统后,我国再次陷入分裂,出现了政权并立,民族大融 合的局面。
中考导航
考纲要求
2013年 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 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分(选择题) 3分(选择 近3年广东省题统计 2014年 2015年 3分(选择题)
A. 颁布“推恩令”
C. 派张骞出使西域
B. 实行分封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开始于( )
C
A.秦始皇
B.隋文帝
C.汉武帝
D.唐太宗
中考预测
4.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哪一项 建议( D ) A.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3.“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B )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中考预测
4.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
度。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 C ) ②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一般以读图题,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个别情况下有选择题呈现。张骞 出使路线、时间、西域都护、新疆的发展历史、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点等知 识点均有题目出现。
考 点4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孝文帝迁都 (1)原因:①平城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业发展。②平城位置偏 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2)影响: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 观的城市。 2.孝文帝改革 (1)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的 文化。 (2)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 家属必须穿戴 汉族 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 姓氏,把 皇族由拓跋改为姓 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 联姻 。⑤采 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 孔子 ,以孝治国。 (3)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 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中考预测
1.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
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 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C )
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C A.用汉姓 B.穿汉服 ) D.与汉族通婚
C.说汉话
3. 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 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B )
A.蒙恬北击匈奴
B.孝文帝改革
C.昭君出塞
D.澶渊之盟
中考预测
4.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
中考预测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B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
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D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建中央集权国家)
考点2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原因:①“ 文景之治 ”的经济繁荣。② 汉武帝 雄才大略, 善于用人。 (2)目的:加强 中央集权 ,巩固统治。 (3)措施:①政治上:接受 主父偃 的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 力。②思想上:接受 董仲舒 的建议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把 儒家学说 作为封建统治 的正统思想。③文化上:大力推行 儒学 教育,在长安兴 办 太学 。主要学习 五经 。④经济上:将地方的 和 盐铁经营 权、铸币权 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⑤军事上: 对 匈奴 实行大规模反击。 (4)影响: 汉武帝 时,实现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 时期。
2.如何评价汉武帝? (1)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西汉出 现了大一统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表现在: ①政治上,鼓励推荐人才,建立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的制度,还 亲自考察;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室势力。②经济上, 把铸币、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还重视兴修水利, 亲自治理黄河,推行进步的农业技术,使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 的发展。③民族关系上,命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在西南地区设立郡县,疆域大大扩展了。④思想文化上,采纳董 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使儒家思想 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⑤对外关系 上,开辟丝绸之路。 (2)汉武帝的过失是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费巨额钱财;大肆 征兵、征税,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迷信奢侈,重用酷吏。在他 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但他仍是一位很有作 为的封建皇帝,特别是他承认过失,知错就改的精神更为可贵。
考点3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丝绸之路: (1)陆地:从 长安 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内,运到中亚、 西亚、南亚的道路(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等)。 (2)海上:从 广东 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和 斯里兰卡岛 。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 经济文化 交流。 2.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 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 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 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A.张骞曾出使西域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B.班超曾出使大秦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2.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
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D )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张骞通西域
中考预测
3.“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
C.行推恩令,加强集权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汉武帝、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中的“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等知识点,题型多为选择题。
考点3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张謇通西域 玉门关 和阳关 (1)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_______ 以西,也就是今 天_______ 新疆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目的:第一次是联络 大月氏匈奴 ,共同夹击。第二次是沟通 西域和 汉朝 联系。 (3)过程:公元前138 年和 公元前119 年,张謇两次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 ,今成为我国不 (4)结果: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新疆地区 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题)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3分(选择
题)
【命题趋势】 1.本单元广东中考2011、2012年和2014年,连续三年对考点1进行了考查,考点1属于高频考点,应 重视。 2.本单元的考点是有关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的热点问题,2016年备考时应格外注意。 3.连续三年未考丝绸之路,而今国际社会日益重视“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作用,因此我们要特 别关注。
中考预测
1.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 D ) A. 统一文字 ” B.统一度量衡 C.建立皇帝制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
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第。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 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 )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 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 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 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