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学(马工程)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学(马工程)
营运能力比率反映组织对其现有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它是衡量 企业整体经营能力高低的一种方法。营运能力的高低,对企业的偿债 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营
运
能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
力
均应收账款余额
比
率
市场占有率=企业的主要产品销售 额/该种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额
提升管理信息的
处理速度与质量 信
息
技 术 的
丰富了管理控制 的方法手段
作
用 改善了管理控制
的效果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二、现代控制的信息技术方法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亦称交易处理系统(TPS),主要用于运营层的管 理控制,用来处理日常的、循环的业务事件,处理的通常是一些具体的电子数据 。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1、市场控制的原则:
把组织建设成为由内
部企业组成的机构 市
场
控 制 的
用市场的机制代替直 接的命令来管理组织
原
则 在内部市场中鼓励集
体的合作精神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3、市场控制的层次:
在公司层次上,市场控制通常用于规范独 立的事业(业务)部门,每个事业(业务 )部门都是利润中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一般使用盈亏指标对事业(业务)部门进 行绩效评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2、全面质量管理的八个原则: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简称戴明环,包括 PDC计A循划环(可pla以n)反、复执使行用(,d大o)环、套检小查环(,c小he环ck抱)大、环处,理相(互ac衔tio接n,)相四互个促阶进段,。在不断推进质 量改全进面过质程量。管熟理练中掌,握通和常灵把活P运D用CAP循DC环A四循阶环段方进法一,步对细于化提为高八质个量步管骤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 效率十分重要。
分析和评价现状,识别改进的区域 确定改进的目标
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做出选择
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 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正式采纳更改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 一步改进的机会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三、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1、六西格玛管理的内涵与价值: 六西格玛管理(6σ)是一种建立在统计标准基础上、被设计用来减少瑕疵率 以帮助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提高顾客满意度的质量控制方法。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导语
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中,控制的方法与技术属于 “术”的层面,发挥着使“道”落地的作用,直接决定 着控制的理念和系统付诸实施的效果。
控制的方法包括战略层次的三种控制方法和质量控 制方法,控制的技术主要讨论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从战略层次的角度,组织的控制方法可以划分为三类。 这三种控制方法的具体做法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发挥的作 用也不同。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2、六西格玛管理的六个原则: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3、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体系:
组织实施六西格玛活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创建一个致力于流程改进的专家 团队,并确定团队内的各种角色及其责任,形成六西格玛组织体系。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4、六西格玛业务改进方法:
绝大多数企业在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时,都是采用边培训边实施的方式(learning by doing)。六西格玛业务改进最常用的方法是DMAIC:
一、工作质量与过程控制
1、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质量分为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代表着企业经营的结果,工作质 量意味着企业对经营成果产出过程的控制。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2、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现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2)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一个组织的获利性指标,它反映了组织的盈利能力和 经营业绩。盈利能力比率是重要而常用的控制指标。常用的盈利能力 比率有:
盈 总资产收益率=某个经营时期的利
利
润总额/该期占用的全部资产
能
力
比 率
销售利润率=销售净利润/销售总额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3)营运能力比率:
思考题
1. 预算控制、审计控制和财务控制有何区别?各有何 优点和缺点?
2.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与实施原则。 3. 简述六西格玛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4. 试描述几种常见的信息控制技术,并说明信息系统 建立的主要 步骤及应用原则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1)偿债能力比率:
偿债能力是指组织应付应偿债务的能力。组织必须具备足够的应付能 力,但又不可留有过多的闲置资金,以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常用的偿 债能力比率有: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偿
债
能 力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比
率
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 宗旨:消除无增值活动,缩短生产周期,提高 客户的满意度。
• 指导思想:重视从组织整体的角度,站在顾客 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在组织 经营的所有领域追求无缺陷的质量,最大限度 地减少组织的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 作用:六西格玛管理将组织的注意力同时集中 在顾客和组织两个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和产 品缺陷率,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有利于提高 市场占有率和投资回报率,有利于提高顾客满 意度。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一、层级控制
层级控制(bureaucratic mechanism)亦译 为“官僚控制”、“科层控制”,是指利用正式 的章程、规则、政策、标准、科层权力、书面文 件和其他科层机制来规范组织内部门和成员的行 为并评估绩效。 • 层级控制是多数中型和大型组织最基本的控 制方式。 • 常见的层级控制方法有预算控制、审计控制 和财务控制。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柔性作业系统
2、柔性作业系统的运作
组成:所有柔性作业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基本的运作流程:
交换信息
配 送
产品加工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3、柔性作业系统的发展趋势
• 柔性作业系统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开始尝试的,80年代末进入大 量应用阶段,目前已臻于成熟,并不断完善。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的柔性作业系统将在如下几个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
外部审计:由组织外部的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选派审计人员对组织财务报表 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检查和评估。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机构或由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独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 组织内部控制提供一种手段,以检查和评价各项控制的有效性。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3、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 以确保企业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8402:1994)的界定,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 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 伴或社会等相关者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三全一多”,即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 质量管理、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3、过程控制优化 过程控制不仅是对产品提供全过程的管理,而且包括各方面业务过程 的协调。
小米手机以专注、极致、口碑、 快为特点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良好 过程控制的典型案例。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3、过程控制优化
过程控制优化的基本方法是根据价值原则不断对业务流程体系进行系统化改 造。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在控制中的作用
1、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管理的决策和目标实现有参考价值
的数据。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和应 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二、市场控制
市场控制(market mechanism)是指组织借助经济的力量,通过 价格机制来规范组织内部门(单位)和员工的行为。
市场控制的动因是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成本过高:
组织规模扩大 层级控制增强
引入市场机制
信息传递和处 理的效率降低
企业内各 部门缺乏 发展动力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1、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 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 营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从而使成本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作为一种控制 手段,预算控制是通过编制和执行预算来进行的。
南京大学商学院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柔性作业系统
1、柔性作业系统的内涵与特点
柔性作业系统是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在信息技术发展 的基础上,由若干数控设备、物料运贮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能根据制造 任务和生产品种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特点: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敏捷反应为标志
形成客户 化、规范 化、文档 化和动态 化的业务 流程体系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3、过程控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