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七版)第16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七版)第16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工作成效 纠正偏差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控制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控制的有效性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负有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掌握了反映
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才 能迅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26
纠正偏差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人员、部门、 对象 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1)具有整体性:所有管理人员、组织的各个方面 (人员士气与作风、工作程序、产品质量、资金成 本、物料消耗、工作或学习业绩……) 2)具有动态性 3)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 4)是提高员工管理能力、业务能力、自我控制能 力等的重要手段 1. 普遍性 2. 全过程性 3. 动态调整性
环境的变化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9
控制的类型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根据确定控制标准的方法分为:
程序控制、追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根据控制目标分为: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控制的要求
根据实施手段分为: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控制过程
根据实施主体分为:
正式组织控制、非正式组织控制、自我控制
10
控制的类型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分 为四类 1、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 Z=f(t)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2、追踪控制
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W的函 数 Z=f(W)
11
控制的类型(续)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3、自适应控制
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是过去时刻已 达状态Kt的函数 Z=f(Kt)
控制的要求
4、最佳控制
控制过程
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 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 K及各种附加参数C, 即: Z=max f(X、S、K、C) Z=min f(X、S、K、C)
确立标准 衡量工作成效 纠正偏差
标准是控制执行的前提。要有界线清楚的 一致的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 有:
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资源投入 组织的活动
23
确立标准(续)
控制概念及 类型
适时 控制
控制过程
控制的要求:适时
控制原理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以避免 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 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来预测偏 差的产生
控制过程
17
控制的要求:适度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 到好处 适度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 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监督和检查 的需要,又要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
控制过程
5
控制的作用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作用:为了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具体体现在:
1. 保证组织计划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2. 保证计划与组织各部门的利益相协调; 3. 保证组织计划与各级人员的素质、能力和责 任相匹配。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6
管理控制的特点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工作成效 纠正偏差
根据评估建立标准
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和评估来为之建立 标准
行业标准
如机器的产出标准、工人操作标准、劳动时间 定额等
25
衡量工作成效
控制概念及 类型
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 性
主要是要辨别并剔除这些不能为有效控制提供 必须信息、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的不适宜标准
控制的概念及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控制的概念及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的概念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是为了保证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组织计 划的管理活动。 工作程序或过程: 1. 确立标准 2. 衡量绩效 3. 纠正偏差
12
控制的类型(续)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举例:狗追兔子问题
Z
P
Z
控制的要求
P(X,Z)
控制过程
0
Z1 Z2 Z3 Z4
X
0
Xt
W(t)
X
左图-跟踪控制:狗与兔子的距离保持最近 右图-最佳控制:狗追上兔子的距离最短
13
控制的类型(续)
控制概念及 类型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获利能力
长、短期目 标的平衡 公共责任 控制重点
(通用电器)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工作成效 纠正偏差
市场地位
生产率
员工态度
产品领导地位
人员发展
24
确立标准(续)
控制概念及 类型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统计性标准
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 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 立的标准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目标控制: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 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三类
预先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 的控制,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 用效果两个方面 现场控制:亦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 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结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 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 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 利用ABC分析法和例外原则等工具,找出影响企 业经营成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在相关环节 重点控制
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 控制的收益要超过所需的成本
18
控制的要求:客观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控制过程
2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控制概念及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确立 标准
衡量 绩效
纠正 偏差
控
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工作成效 纠正偏差
制
实现组织目标
22
确立标准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7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管理控制的对象
•组织里的人员 •组织的财务 •组织的作业 •组织的信息 •组织的绩效
•人、事、物控制的要求Fra bibliotek控制过程8
控制的必要性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无论计划制定得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 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 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
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
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工作成效 纠正偏差
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27
第四节 危机与管理控制(自学)
自主作业
1. 什么是控制 2. 控制的类型、必要性 3. 控制的要求、过程
17:24
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 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 先的轨道继续前进 1. 标准确定的客观性 2. 执行评价的客观性
控制过程
19
控制的要求:弹性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遇到突发的、无力抗 拒的变化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 的运营 1. 弹性的计划 2. 弹性的衡量标准
第十六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在工作中,偏差随时可能出现。 通过控制工作,
使得组织活动始终符合组织目标。
什么是控制?
• 管理中的控制工作就是按设定的标准去衡量计划 的执行情况,并通过纠正执行偏差来确保计划目 标的正确与实现。 计划和控制是实现组织目标密不可分的一对辨正 统一体。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14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控制概念及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的要求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 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有效控制应具有下述特征:
弹性 控制 有效 控制 适度 控制 客观 控制
16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