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1.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
○1作家的创作动机决定文本中隐含读者的存在.○2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决定隐含读者的存在.○3作家的选材及文本特点也会决定隐含读者的存在
2.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1孤立的自在的文学作品需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成为自为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本○2因为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形象○3文学作品主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有鲜明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学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4文学文本的形象内涵也必须由读者与之交流才能理解.
3.讲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创造性.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他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当它一与实践和客观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与显现.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上这首诗句写景、实则处处合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烟花三月和黄鹤楼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祝福,用江水悠悠和久贮江边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2虚实相生。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紫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具体写园外之实景,由出墙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

○3韵味无穷。

如曹操《龟虽寿》用“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来感慨人生苦短,王维的“行到水无穷,坐看风云起”有一种深刻的哲理。

5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学典型有两种审美特征:鲜明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

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有他才有的,能贯穿全部活动和劲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是表现和形式总特征的局部特征。

艺术魅力指人物性格所显示的生命魅力。

一方面是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另一方面是典型人物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关系:○1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

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人物行动,制约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2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3二者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无意义。

6.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艺术特长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聚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是的凝聚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的反应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开阔了领域。

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7.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科学话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话语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括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

日常话语较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

文学话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话语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

它一般不作为说理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

正因如此,文学话语相当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最富于创造性的话语。

8.艺术表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1定义:艺术表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2特征:(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心理内容(3)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把握,但这种把握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4)艺术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创造物。

9.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不能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因为主题有特定含义,即必须具有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就是人在与客体的特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主体性、主导性即自由自觉的创造性。

没有主体的人包括作家就不是真正的主体。

写作的作家不一定具有主体性,如成为自然的奴隶或屈从于金钱而写作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

10.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是一种审美的真实,有四个方面基本特征,即认识或反应生活的主体性、内蕴性、假定性与诗艺性。

艺术真实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有别于科学真实(1)与生活真实不同。

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2)与科学真实不同。

艺术真实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创造性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东西的把握体现作家认识和感性11.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

我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形式。

就视觉艺术而言,指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起来的纯粹关系。

所谓意味是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

12.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结合具体作品说明。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中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这是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二是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举例:王涣之《登黄鹤楼》中更字换作又、再、要等都缺乏灵性。

更有三层含义○1再次登楼数量上增多○2继续登楼质量上增加,人生境界提升○3永远不断、永不停止,人生境界不断提升。

13.如何理解叙事作品结构?
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

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指顺序形成的历时性发张关系形态,即叙述前后顺序形成的句子、事件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是指位于叙述顺序背后的共时性关系形态,即内容各要素与故事以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14.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和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文学意象实际上都是观念意象,也可以说是象征意象,他在文学作品中实际上也分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意象充分意象即审美意象。

基本特征:(1)审美意象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表现特征是象征性(3)形象特征是荒诞性(4)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5)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15.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客体?
特点:○1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即多方面的交融,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统一的生活○2是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3是作家体验生活,即思维化情感化的生活二问:因为作家是文学创造的主体,而主体要对客体有主体性或自觉地主导性。

文学活动是
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在创造中作者渗透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知,作家在创造过程中处于主体位置。

要包含对世界的认识,因而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实践活动,也只有作家所感受、体验过的生活。

16.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内在的东西作为基础和内容,并通过加工与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的。

17.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不同。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日是故乡明明显违反客观真实,但因它不是外指性,而是内指性,即指诗中特定的情境,它所表达重点已不是客观事物而是人的内心世界。

所以只要符合逻辑就行,不必受外部局限。

○2普通话语侧重它的指称功能。

文学言语则把语言表现功能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具有心理蕴涵性。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话和鸟表面上与普通话一样,实际已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体现伤感、悲戚心情。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