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背景与作家经历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
摘要:魔幻现实主义是在二十世纪中期首先出现,而后影响到世界范围内作家创作的一种文学流派,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寻根文学流派的影响尤为深远。
其中魔幻现实指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其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即可以概括为在作品中加入了魔幻的元素,通过这种方式来集中表现现实,本质仍然为现实。
本文中讨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着重强调了魔幻现实主义与后现代派中的荒诞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区别,然后介绍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简单介绍了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随后对本文探讨的核心,历史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的影响,次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讨论了拉美与中国整体的环境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然后选取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三部作品以及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历史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创作。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魔幻因素百年孤独莫言
本篇文章讨论的是针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背景即个人经历对其创作作品的影响。
因此在讨论问题之前需要对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和有哪些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作品有必要了解。
魔幻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作品
谈到现实主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魔幻现实主义的受众相比之下就要少一些。
魔幻现实主义不像现实主义,从古至今一直被作家无意识地不断的使用,而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盛行起来的文学流派,不同于传统的文学集团,他是一种群体性的倾向,是拉美作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个人经历创作出的,主要集中在小说领域。
魔幻现实主义被提出后引发了剧烈的反响,后渐渐演变为一种跨越地域与时代的文学流派,并多次获得了诺奖等奖项,因此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最早是由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发表的一本评论后期表现派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中提到的,他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区分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派。
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较好区分,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加入了魔幻的元素来反映现实。
而魔幻现实主义和超现代主义的区别可以用安徒生·因佩特的话来解释“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
”阿伯利纳尔曾说到“当人类试图模仿行走时,他创造了与腿并不相像的轮子”,即超现实主义中的现实指的应是自然而非现实主义中的现实,这一点与魔幻现实主义有很大区别。
而荒诞派则是利用有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
望与现实的分裂,目的与方法的脱节,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冲突,个体与类别的隔膜等等所产生的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变的非理性现实,目的是为了反理性和反传统。
魔幻现实主义则是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
魔幻只是一种手法,反映现实才是根本目的。
谈到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介绍。
1.早期。
在1930年,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发表的《危地马拉的传说》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这本书的出版象征着拉美作家们开始关注反省本大陆的传统意识与历史文化本源。
2.中期。
二十五六十年代,是魔幻现实主义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
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如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以及最为著名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作品《百年孤独》等等。
3.后期。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魔幻现实主义已渐渐趋于成熟且影响世界范围内的一大批作家。
而中国作家受其影响尤为明显,以寻根文学的提出为标志,中国开始出现了韩少功的《归去来》、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扎西达娃的《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和《西藏隐秘的岁月》以及莫言和他的一系列作品等一大批公认的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优秀的作家作品。
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先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看起,魔幻现实主义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拉丁美洲是有其必然性的。
一方面,拉丁美洲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而经济政治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人民生活困苦,处于在外国侵略与本土专政的压迫下,外忧内患。
随着一大批拉美作家游历或流亡在欧美诸国,对比拉丁美洲与欧美的状况,他们受到了深深的触动,民族精神开始觉醒。
他们意识到了阻碍拉美发展的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本土独裁政治,落后的制度与愚昧迷信的思想,于是希望用笔来揭露现实,激发人民意识的觉醒。
另外一方面,拉丁美洲充斥着瑰丽壮美的神话传说。
拉丁美洲这片土地上曾出现过辉煌灿烂的古代印第安文化,十五世纪的玛雅、阿兹台克和印加三大文化。
同时拉美的人口组成十分负责复杂,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移民,与殖民而来的非洲黑人。
而且还有欧美殖民者们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与本地残留着的宗教迷信的封建生活甚至是原始部落图腾崇拜式的生活方式的冲撞。
这些迥然不同的观念在拉丁美洲同时和谐地存在着,并且深刻影响着本土作家的观念与写作方式,而这也恰好符合拉美作家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即创作出属于拉美自己的文化流派。
因此,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来看,其中的魔幻元素是作家们在本土文化影响下的产物,而第一要义一定是揭露拉美本地现状,将人民从封建的思想中唤醒,因此魔幻现实主义的本质是在于现实因素的。
讨论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起源后,可以对为什么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也如此繁荣进行探究。
西安曾经召开过关于讨论魔幻现实主义与马尔克斯的讨论会,会议讨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发展与特点等。
而中国也与拉丁美洲有相似的历史背景,文化悠久而深厚,乡村与偏远地区仍保留着一种迷信封建的状态,瑰丽而又壮美的自然环境与人的抗争,遭受到帝国主义的入侵而又奋起反抗,人民的意识从愚昧无知逐渐走向觉醒。
而中国人本质里是有魔幻现实主义所需要的丰富的想象力,最简单的从四大名著中飞天遁地,七星续命,太虚幻境,风月宝鉴还有魏晋志怪,唐传奇,聊斋志异中一个个奇异瑰丽的故事,都体现了这一
点。
至于对现实的反省意识,更是不用赘述了。
同时在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有共通性的前提下,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发展演变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味的模仿。
如莫言的作品成功之处恰恰在于他把控住了生活的根基,描写中国北方小镇高密乡的农村底层,结合他对民间文化的沉醉,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挖掘人性,探索民族文化内涵,寻求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而这些与伤痕累累的中国近代发展经历与莫言本人当过兵,见识丰富,土生土长的经历都是分不开的。
结合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考察
谈到魔幻现实主义,有一座丰碑般的著作肯定是不能绕开不谈的,即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用他充满魔力的笔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的逐渐衰落,作品中充满着神话传说等各种神秘的因素,运用想象力把现实与魔幻糅合在一起,构造了一个奇妙瑰丽的世界。
在这本作品中时间观是无秩序的甚至是颠倒的,从第一句话就包括了未来现在过去三个时间点统一在一起,如果不细细品味甚至很难读得懂。
而小说的叙事手法与回环式的宿命感也是空前新奇的,可以说这部作品达到了魔幻现实因素的完美统一,很难剥离开来去谈论两部分谁更重要或者占的比重更重。
再把目光放到一些马尔克斯没这么著名的小说上,如格外注重肆意展现想象力的《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小说集与主要在于记录历史现实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书一中的十二个故事源于作家的梦见的一次欢快的葬礼,在梦中他与人生中最好的朋友欢聚,开心得甚至忘了那是自己的葬礼。
于是当他醒来后决定写一些他在欧洲游历时与朋友们的故事,本书中有的是作家一贯写作的故事感与魔幻元素,不过相比之下稍稍在现实方面显得没有过多的着墨,甚至有一些可以说类似“斗技”的存在,如灯光似水。
书二则是取材于他外祖父的经历与自己在巴兰卡斯市的奇妙经历写成,本书致力于为战争中的“上校”这样的人物发声,魔幻的元素则稍稍显得有些不足,因此某些评论家甚至认为这本书并不属于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
因此可以看出,作家本人的经历与历史背景对作品是有极大的影响的。
再从莫言的角度看,不论是描写高密地区20世纪30年代的土匪,地主,鬼子的作品《红高粱》还是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溪出逃,袁世凯镇压起义为背景的小说《檀香刑》,都有着作者浓浓的个人特色与时代背景。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魔幻现实主义思潮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与中国与拉美类似的遭遇,渴望倾诉描绘的中国与拉美作家们的意识觉醒是分不开的。
结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起源发展与中国魔幻现实
主义思潮的出现,就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中时代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对其的影响做了简要的概述讨论,认为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思潮出现有其特定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而同一位作家自己的作品之间也都受到了该时期其个人经历的影响,得出结论,时代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作品。
参考文献:
《回归本源—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达索·萨尔迪瓦尔哥伦比亚著卞双成、胡真才译外国文学出版社
《我与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等著邱华栋选编华文出版社
《安第斯山上的神鹰—诺贝尔文学奖与魔幻现实主义》
段若川著武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