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兴起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
其出现具有不可复制性。
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有其独特的背景。
政治上:拉美长期处在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受到经济掠夺。
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通过垄断公司的形式,控制拉美各国经济命脉,造成了国家经济长期处于依附外国资本主义的地位。
发展停滞,资金外流,人们生活困苦不堪。
而后来拉美国家虽然名义上赢得独立,但政治上仍受帝国主义的操控,政局动荡不安。
外国政府和垄断财团暗中支持反动政客,依靠外国势力提供武器,频繁反动武装政变,政局动荡。
而与此同时,二十世纪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到来,也促进拉美人们的觉醒。
拉美各国尽管政治经济上存在差异,但共同经历过被殖民和外国资本对本国的剥削,使得拉美人民在维护民族权益的斗争中,使拉美意识上升。
有责任的作家不仅反映本国的历史,还反映整个拉美被奴役的历史。
他们试图通过文学手段把拉美的真实历史通过文学反映出来。
用文学反映现实、干预现实性。
马尔克斯的《族长的没落》《百年孤独》都有对拉美历史象征性地呈现。
另外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给拉美人民带来希望,加西尔·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中说他是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拉美的现实是除了政治上长期受奴役外,地理和文化上有其独特性文化上,混血,多种文化并存。
拉美本土文化有其独特性。
历史上,拉美就曾创造出辉煌的古印第安文化。
15世纪,就有玛雅,阿兹台克和印加三大文化中心,有源远地文化传统。
另外,拉美还是一个种族混杂的地区,除土著印第安人,还有被贩卖到此的非洲黑人,从欧洲移民的白人。
他们的生活形态十分复杂。
既有殖民者带来的西方科技文明的现代化生活,又有存在大量宗教迷信甚至原始部落图腾崇拜式的生活模式。
这种跨度极大、差异迥然的生活形态又和谐地混合在一起,构成拉美“神奇”的现实。
直至今天,拉美土著印第安人还盛行神灵崇拜,相信神话传说,并用神话知识认知和解释客观世界。
古印第安文化,非洲文化,阿拉伯文化、西班牙文化以及《圣经》并存。
马尔克斯对别人将他作品认定为“魔幻”是很不满的,他认为他表达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用现实中的人们思考方式进行创作的。
地理上位于热带,自然条件特殊。
文学上,拉美作家面对贫困落后的现实,作为有责任心的作家,针砭现实迫切希望找到拉美的出路。
他们也意识到自身文学与欧美文学之间的巨大差距,进行大量的艺术实验。
当然,首先就面对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问题。
在三、四十年代发生一场大争论:发展民族文学是否一定要排除西方文学的借鉴;吸取西方文学的艺术技巧是否一定破坏了文学的民族性?讨论的结果是如果要使拉美文学尽快赶上去,并超出西方文学的水平,必须先把对方的精华吸收过来再加以改造。
墨西哥著名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为了回到原地,首先要敢于走出去,只有浪子才谈得上回头。
(这一点与寻根文学面临的处境颇为相似)但是他们借助现代手法进行创新时,着眼点落实到拉美的现实。
如何用文学寻找到本民族的特质,反映现实?六、七十年代拉美文坛主要有四个文学流派:社会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
社会现实主义:侧重于反映社会现实和重大历史事件。
主要包括新现实主义、“介入”文学和七十年代的反独裁小说。
有反映当时重大事件,如墨西哥革命,古巴革命等等;介入文学,用文学介入现实。
如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没落,抨击上层社会和政治迫害等等;七十年代的反独裁小说批判帝国主义及在他们支持下建立的独裁政府,如马尔克斯《族长的没落》结构现实主义,是一个极其重视创作技巧的文学的流派。
2010年略萨的《城市与狗》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本小说是典型地运用了结构主义写作手法。
略萨本人被誉为“结构主义大师”,他的小说敏感地揭露社会现实问题,被誉为“文学的良心”。
结构主义代表作家,大都要求自己干预社会,准确反映现实的典型性和复杂性。
他们广泛采用多角度、多人称、多层次、多镜头、多时序和“连通器”(多组人物的历史平行、交叉发展)、“突变法”(许多形式相似的因素或物质在反复出现后突然转变,量的积累达到对“质”的了解和表现,)“套盒术”(故事中有故事,人物背后有人物);“组合法”,多角度多镜头组合人物形象、事件。
使小说呈现出立体感。
多以社会和集团为描写对象,干预现实。
心理现实主义,不同于弗洛伊德心理学说,也不同于超现实主义脱离现实的梦魇和幻觉,其反映的多是人物对待客观现实的心理和思考,借以反映广阔的现实。
技法上多用意识流、内心独白、反省、思索等提出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
多用第一人称自述。
代表作埃内斯托·萨瓦托《地道》。
二、魔幻现实主义,用1980年陈光孚《<魔幻现实主义>评介》,魔幻现实主义是在继承印第安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东、西方古典神话、某些创作方法,以及西方现代派的异化、荒诞、梦魇等手法,借以反映或影射拉美的现实,达到对社会事态的揶揄、揭露、讽刺和抨击的目的。
这个流派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五六十年代达到高潮。
代表作是加西尔·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胡安·鲁尔弗《彼得罗·巴扎莫》为了更好理解魔幻现实主义,首先进行词源学上的梳理。
魔幻现实主义,来源于西班牙文Realismo Maˊgico。
Realismo,现实主义,拉美的现实主义受西班牙文学影响很深,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可以上溯到塞万提斯的《唐吉可德》,塞万提斯就这样表达过他的现实主义原则:描写的时候摹仿真实,摹仿得愈真切,作品就愈好。
艺术的真实即真诚地、不折不扣地再现生活。
在这部小说中,奇特的表现形式,史诗般的规模、严肃的写实,辛辣地讽刺都影响到拉美西班牙语文学的创作,也滋养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批判传统。
现实主义即是摹仿自然、反映现实,摹仿建立在想象和历史真实的统一基础上,荒诞中见真实,荒诞中有寓意。
他们关注细节的真实,用概括和象征反映现实。
拉美的现实,着力表现“真实”,包括真实的现实与幻想的现实。
如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斗争是真实的现实,但通过巫师咒语来战胜白人是幻想的现实。
也是一种真实,真实地反映了印第安人的思维方式,观察及感知世界的方式。
Maˊgico,有魔术的,神奇的,机巧的,突变的,不可思议,出乎意料的,不包括幻想和幻觉。
将单词译成魔幻容易引起读者对内容产生“虚幻”的错觉。
但马尔克斯一直坚持,他写的就是拉美的现实,用拉美人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落脚点在现实。
将Maˊgico,译为神奇较合适,但拉美魔幻与卡彭铁尔的神奇现实是有区分的。
在此,我将对区分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神奇现实进行区分。
阿根廷著名评论家安徒生·贝因特在《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它》认为,超现实主义:叙事者允许奇迹突如其来并中断他的叙事,乐于背弃逻辑的原则,臆造自然规律的奇迹。
具备想象的自由,按照物理规律不可能的事物在幻想中可以成为可能。
一切都由作者的任意杜撰,毫无别的解释。
魔幻现实主义:作者不是拿魔幻的事物当作真实来表现,而是把现实作为魔幻事物去描绘。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作者在想象的世界对它进行了加工提炼。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要进入事物中去,深入到事物之中去解释它们的神秘。
变现实为神话,梦境,荒诞,这些都不过暗示印第安人或非洲黑人的思维方式或者是一种原始宗教习俗,以这种眼光来关注拉美神奇的现实。
神奇现实,只是对拉美客观存在的奇奇怪怪的事物予以现实主义的描述。
马尔克斯·罗德里克斯《卡彭铁尔的神奇现实论》区分了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神奇现实三者“神奇”超现实主义的“神奇”,是出乎寻常的、反现实生活的超现实;魔幻现实主义的神奇源于现实生活,但不是现实本身,是经过艺术家雕琢变成的魔幻现实;神奇现实中的“神奇”,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神奇,然后原封不动地予以再现,不需要任何加工,这个现实本身就是神奇的、现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伸手可及的拉美的现实。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最先不是源于拉美,而是最早由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于1925年在《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用魔幻Magic来区分神秘,意思是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
在他看来,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不是要经过表现后才来到世界的,而是本身就隐藏在事物背后并始终活动着。
西班牙《西方》杂志翻译转载,进入拉美西班牙领域。
第一个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引进拉美的是委内瑞拉的乌斯拉尔·彼特里。
《委内瑞拉的文学与人》1948,“故事情节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并给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是对现实抑或是一种富于诗意的猜测,抑或是一种富于诗意的否定,再找到确切的表达之前,称其为魔幻现实主义”1949年卡彭铁尔发表《这个世界的王国》,“神奇乃是现实突变的必然产物,是对现实的特殊表现,对丰富现实进行非凡的,别具匠心的揭示,对现实状态和规模的夸大。
”他主张的“神奇现实”是拉美魔幻现实的前身。
在彼特里将“魔幻现实主义”引进拉美,卡彭铁尔声称自己作品是“神奇现实”,危地马拉的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已发表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
先用小说,再有流派。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在对欧美和其他国家文学借鉴下并,参照本土文化形成文学流派。
当代拉美不少杰出作家都有欧洲旅居学习的经历,更不用说在本国进行大量阅读国外的文学名著,参与文学社团了。
他们吸收现代主义技法同时,也将现代主义孤独、荒诞等母题吸收进来。
可以说作品中总体来说写法上更接近现代主义,但反应的现实是拉美本土的。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糅合了西方文学的创作手法结合土著印第安的视角,思维方式;融合进西方人心理、现代人心理和拉美人心理的一种创作手法。
拉美曾经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受西班牙文学传统影响很大。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唐吉可德》影响很深。
在这部小说的前言中,塞万提斯就这样表达过他的现实主义原则:描写的时候摹仿真实,摹仿得愈真切,作品就愈好。
艺术的真实即真诚地、不折不扣地再现生活。
在这部小说中,奇特的表现形式,史诗般的规模、严肃的写实,辛辣地讽刺都影响到拉美西班牙语文学的创作,也滋养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批判传统。
其次,法国超现实主义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也影响很大。
超现实主义的理论依据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梦幻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
超现实主义主张作家在创作时“摒弃一切理性的控制,排除一切美学和道德的思考,使用自动写作法,任凭想象驰骋,创造出神奇的效果和变幻莫测的气氛。
多写潜意识,梦境、幻觉、儿童心理和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
”三十年代,一些拉美诗人和小说家受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影响,如阿斯图里亚斯和卡彭铁尔,不仅曾旅居巴黎加入法超现实主义团体,还主编超现实主义文学杂志《磁石》。
在创作中有意识借鉴超现实主义手法。
但是他对超现实主义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经过了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