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整首诗描绘的秋月村居图风格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刘禹锡日午树阳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古人写诗很讲究诗歌意象的塑造,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月上瓜舟·南徐多景楼作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唯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请结合词的上阙,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尺,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蓧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古人评诗时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简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请品味句中“轻”“闹”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分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①名无忌②,南国佳人号莫愁③。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
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两个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答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万壑有声含晚霞,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通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整首诗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5.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1)—(2)题。
上邪汉·东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以上两首诗同写对爱情的坚贞、执着,但是语言风格迥异:前一首风格是__________,后一首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艺术技巧也不相同:前一首主要用_____________方法,后一首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其好处是[参考答案]1.(1)牛在夕阳中漫步回村,背上没有牧童,却驮着几只悠闲自在的寒鸦;(2)清幽、宁静、和谐。
2.(诗中的诗人是一个备受打击,但仍然抗争不屈的形象,诗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后遭打击,也曾产生过退隐念头,但从蜂、鹤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鹤自励,表明要像蜂那样勤劳勇敢,像鹤那样志趣高尚,进德修身,心存社稷,诗人有着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的情趣。
在被排挤出朝廷之后,饮酒调节精神,抚琴陶冶性灵,寄托高洁情怀。
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
面对不平的现实,诗人对朝廷的“有士不用”也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之气)3.(①登楼北望,看见寒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陷于金人之手;③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4.(“风住尘香花已尽”句暗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伤感和对自身年华已逝、流荡无依的感慨;“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5.(“含”和“浥”是颔联的诗眼。
“含”字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浥”比洗、洒一类字更为轻柔,生动形象地写了雨之细小)6.(如丝的杨柳临风飘拂,如轻烟淡雾,这已是绝妙的比喻,但词人还觉不够,又用通感的手法,着一“轻”字,让气温有重量,似乎可称斤计两;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7.(1)“无定河边骨”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2)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8.(1)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用传说中善歌女子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这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9.(在词中作者咏荷花运用了衬托、比喻、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