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难点 ]
1、以脉象推论中风病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病机。 、以脉象推论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2、《金匮》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 金匮》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3、对第 条原文“或”字分析。 条原文“ 字分析。 、对第1条原文 4、历节病病机如何理解内因为肝肾不足气 、 血先虚? 血先虚? 5、风湿历节为什么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 、风湿历节为什么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 6、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鉴别? 、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鉴别?
中风辨证主要分为中络、中经、 中风辨证主要分为中络、中经、中 脏、中腑,病机为内虚邪中,外邪主要 中腑,病机为内虚邪中, 与风邪有关。历节病始见于《金匮》 与风邪有关。历节病始见于《金匮》。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 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
中風歷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林昌松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
[ 目的要求 ]
【掌握】中风病辨证与历节病的证治。 【熟悉】中风病、历节病的病因病机, 中风病与痹症的区别。 【了解】中风病与历节病的概念及合篇 意义。 【背诵】条文:2(下段)、8、10。
[ 重点 ]
1、中风在络、在经、在脏、在腑的不 、中风在络、在经、在脏、 同表现。 同表现。 2、历节病概念、病因病机。 、历节病概念、病因病机。 3、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证治。 、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证治。
【原文】( ):论述阳虚风湿历节的病机 原文】(7): 】( ):论述阳虚风湿历节的病机 及证候。 及证候。 【原文】( ):论述过食酸咸饮食,内伤 原文】(9):论述过食酸咸饮食, 】( ):论述过食酸咸饮食 肝肾,为产生历节病的机理之一, 肝肾,为产生历节病的机理之一,并与 黄汗病鉴别。 黄汗病鉴别。
分型 症状 病位 病势 预后
在络 肌肤不 仁 肌肤 较轻 尚可
在经
入腑
入脏
舌即难 言 即重不胜 即不识人 口吐涎 筋骨 加重 脑 更重 较差 心 危笃
目的: 以测知病位的深浅,病势的轻重,预后的良否。 目的: 以测知病位的深浅,病势的轻重,预后的良否。
中 风 病
二、辨证
【原文】( ):中风的脉证及中风与痹证 原文】(1): 】( ):中风的脉证及中风与痹证 的鉴别。 的鉴别。 原文】( 】(2)下段:邪中浅深不同, 【原文】( )下段:邪中浅深不同,证候 轻重不同。 轻重不同。
历 节 病
二、辨证论治
【原文】( ):论述风湿历节的证治。 原文】(8):论述风湿历节的证治。 】( ):论述风湿历节的证治 病机:感受风湿之邪 ,日久化热伤阴 。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兼滋阴清 热。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解
麻黄、桂枝 ——祛风通阳 附子 ——温经散寒止痛 白术、防风 ——除湿祛风 知母、芍药 ——养阴清热 生姜 ——祛风和胃止呕 甘草 ——和胃调中
历 节 病
一、病因病机
【原文】(4):论述肝肾不足,寒湿内侵 原文】 ) 论述肝肾不足, 的历节病机。 的历节病机。 原文】 【原文】(5):论述胃有蕴热,外感风湿 ) 论述胃有蕴热, 的历节病机。 的历节病机。 原文】 【原文】(6):论述阴血不足,风邪外袭 ) 论述阴血不足, 之历节病机。 之历节病机。
【概述】 概述】
含义: 含义:
中风 历节病
沿革: 沿革:
唐宋以前: 外风”学说, 唐宋以前:“外风”学说, 内虚邪中” “内虚邪中”。 唐宋以后:“内风”立论。 唐宋以后: 内风”立论。
合篇意义
【原文讲解】 原文讲解】
中 风 病
一、成因
【原文】( )上段:从脉 原文】(2)上段: 】( 象说明中风的病因病机。 象说明中风的病因病机。 中风的病因病机: 中风的病因病机:络脉空 风 中 脉 。 原文】( 】(3) 【原文】( )
中风与痹证鉴别表
病名 中风 病因病机 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外邪诱发 由经络而入于脏腑( 由经络而入于脏腑(正虚 为主) 为主) 风寒湿杂至, 痹证 风寒湿杂至, 留着于肌肉或筋骨之间 邪实为主) (邪实为主) 临床表现 半身不遂,口角 半身不遂,口角斜 甚则神志不清, 甚则神志不清,脉微而数 但臂不遂, 但臂不遂,关节肌肉疼痛 神志清楚, 神志清楚,脉涩


乌头汤
寒湿在表
桂枝芍药知母汤
风湿在表痹阻日久, 风湿在表痹阻日久, 痹阻日久 病因 渐次化热伤阴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痛 诸肢节疼痛 ,身体 处不移 不可屈 证候 魁羸,脚肿如脱,头 魁羸,脚肿如脱, 伸 眩短气, 眩短气,温温欲吐 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 佐以滋阴清热 温经散寒 除湿宣痹
治法
【小 结】
使风寒湿邪 化微汗而解
瞑眩反应:服乌头汤后,若唇舌肢体麻木, 瞑眩反应:服乌头汤后,若唇舌肢体麻木,甚 至昏眩吐泻,应加注意,如脉搏、 至昏眩吐泻,应加注意,如脉搏、 呼吸、神志等方面无大的变化, 呼吸、神志等方面无大的变化,则 ‘‘瞑眩’’反应 是有效之征。 瞑眩’’反应, 为‘‘瞑眩’’反应,是有效之征。 中毒反应:如服药后见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中毒反应:如服药后见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脉搏有间歇等现象,甚至神志昏迷, 脉搏有间歇等现象,甚至神志昏迷, 则为中毒反应。 则为中毒反应。
思考题
(1)中风与痹证的主要区别何在? (2)历节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是怎样起病 的? (3)中风在络在经,入脏入腑,与后世中风 闭证、脱证有何联系? (4)历节病的病机如何?乌头汤与桂枝芍药 知母汤如何区别使用? (5)历节与黄汗其相同症状与不同症状何在?
温经散寒止痛 ; 祛风除湿 兼滋阴清热 。 药偏温燥,重在 祛邪 。
历 节 病
【原文】( ):论述寒湿历节的证治。 原文】(10):论述寒湿历节的证治。 】( ):论述寒湿历节的证治 病机:感受寒湿之邪痹阻关节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方药:乌头汤。 方解:
麻黄 ——祛风发汗宣痹 乌头 ——温经散寒止痛 芍药、甘草 ——缓急止痛 黄芪 ——固表除湿 白蜜 ——甘缓解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