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局部编织或休止编织:通过使持有线圈的某些织针暂时停止工作,待需要时再使其重新进入工作的一种编织方法。
2、经编: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由经向同时喂入平行排列的工作织针,并同时进行成圈的工艺过程。
3、开口线圈:线圈的两根延展线在线圈的基部没有交叉和重叠的称为开口线圈。
4、闭口线圈:线圈的两根延展线在线圈的基部交叉和重叠的称为闭口线圈。
5、机号:表示针床上25.4mm(1英寸)长度内所具有的针数。
6、缺垫组织:部分梳栉在一些横列处不参加编织的经编组织。
效应:褶裥、方格、斜纹等。
7、褶裥:前梳在一些横列片段缺垫,而其后的一把或二把梳栉在这些横列处仍然编织,从而形成褶裥。
8、方格:利用缺垫与色纱穿经可以形成方格效应的织物。
9、衬纬经编组织:在经编织物的圈干与延展线之间,周期地衬入一根或几根不成圈的纬纱的组织。
衬纬形式:全幅衬纬、部分衬纬。
10、部分衬纬:利用一把或几把不作针前垫纱的衬纬梳栉,在针背敷设几个针距长的纬向纱段的组织称为部分衬纬经编组织。
11、全幅衬纬:将长度等于坯布幅宽的纬纱夹在线圈主干和延展线之间的经编组织称为全幅衬纬经编组织。
12、缺压经编组织:经编织物中部分线圈不在一个横列中立即脱下,而是隔一个或几个横列才脱下,这种组织称为缺压经编组织。
13、压纱经编组织:由衬垫纱绕在线圈基部的经编组织。
14、经编毛圈组织:利用较长的延展线或脱下的衬纬纱、或脱下的线圈在织物上形成毛圈表面的组织。
15、贾卡经编组织:由贾卡提花装置分别控制拉舍尔经编机全幅的各根部分衬纬纱线(经平垫纱纱线或压纱纱线)的垫纱横移针距数,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厚、薄、稀孔等花纹图案的经编织物,称为贾卡提花经编织物,简称贾卡经编织物。
简答题:1、花式三角(嵌入式)的工作原理:采用针踵长度不同的舌针,在机头的每个行程中,按花色要求使三角沿垂直于其平面的方向进入、半退出或完全退出工作位置,以达到成圈、集圈和不编织选针的目的。
2、嵌花组织的连接方式:为了把一个横列中各导纱器引导的色纱所编织的线圈(即各个色块之间)连接起来,可采用轮回、集圈、添纱和双线圈等方式加以连接。
3、电脑横机选针点C1、C2:(1)选针点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使其有磁或消磁。
(2)先由M吸住选针片的片头:如果选针点未被消磁(不中断),相应的织针就未被选上,不参加工作。
如果选针片头被消磁释放(中断),相应的织针就被选上,参加工作。
C1点中断——中间片到C位——成圈或移圈C2点中断——中间片到B位——集圈或接圈4、衣坯的起口方式和步骤:起口的方式有:毛起头和纱起头(;)毛起头的步骤:1)织针1一隔一交替排针,针舌全部开启。
2)机头横移,垫纱、弯纱。
3)将起底板上的眼子针自下向上插入针间,并使针眼高于起底纱之上,将钢丝从一端逐个穿入眼子针。
4)放下起底板,在起底板上挂上重锤。
5)衣片编织结束,下机后抽出钢丝,形成光边。
(2)纱起头的步骤:1)先使一个针床上的舌针1上垫纱。
2)用起针梳钩子2在针间钩住纱线并施加一定的张力。
3)下一行程垫入纱线形成线圈横列,并连续编织3-5横列后,使另一针床上的织针进入工作,换上衣片所用的纱线进行编织。
5、收放针的定义以及方法:(1)收针1)定义:是将要退出工作的针上的线圈转移到相邻针上并使其退出工作,从而减少参加工作的针数,缩减织物宽度。
2)类型及方法:明收针:移圈的针数等于要减少的针数,在织物边缘形成由退出工作的针1上的线圈2和原来针上的线圈重叠的效果。
暗收针:移圈的针数多于要减少的针数。
(2)放针:1)定义: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参加工作的针数,以达到使编织物加宽的目的。
2)方法:明放针、暗放针。
明放针:明放针是直接使需要增加的织针1进入工作。
暗放针:使所增加的针1进入工作后,将织物边缘的若干纵行线圈依次向外转移。
6、分离横列:当采用半成形编织时,一件衣片编织好后,织物从不从织针上脱下,而是继续编织一段横列,使之将一个个衣片连接起来。
这种位于上一件衣片的结束横列和新衣片的起始横列之间的这段横列就是分离横列。
作用:便于下机后将分离横列的分离线从织物中抽出来,以使两件相连的衣片分开,进而进行局部裁剪缝得成衣。
7、特利柯脱与拉舍尔型经编机的比较:8、整经的目的与要求:(1)整经目的:将筒子纱按照经编工艺所要求的根数和长度,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平行地卷绕成经轴,以供经编机使用。
(2)对整经工序的要求:1)张力均匀一致、大小适中;2)经轴成型良好;3)整经的根数和长度符合要求;4)消除经纱疵点改善经纱编织性能;5)同一经轴要使用同一批号的纱线。
9、整经的方法及其定义、特点和用途:(1)分段整经的定义:将经纱平行地分别卷绕在狭幅的小经轴上,然后再将若干只狭幅小经轴并列地穿在芯轴上组装成织轴。
特点:生产效率高,运输和操作方便,占地面积较小,比较经济。
用途:能适应多品种多色纱的要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2)轴经整经的定义:将经编机一把梳栉所用的经纱,同时全部卷绕在一个经轴上。
特点:纱架容量较大,整经中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也容易引起成形不良,故这种办法不经济,在生产中也有一定困难。
用途:适用于经纱总根数不多的花色纱线的整经,不适宜于幅宽大的地组织经纱整经。
(3)分条整经的定义:将一经轴上所需的纱线根数分成许多份,再将经纱按所需的长度,一份一份地卷绕到大滚筒上,以后再由大滚筒卷绕至织轴上。
特点:一次所需纱筒数少,生产效率低,操作麻烦,占地面积小,效率低。
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
10、张力器装置(1)圆盘式:调节张力片重量及经纱与导纱件的包围角经纱张力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经纱绕过张力盘的个数,个数越多张力越大;2)经纱对张力盘立柱的绕线方式,经纱对立柱的包围角越大张力也越大;3)上张力盘的重量,上张力盘的重量增加,经纱的张力也加大。
(2)液态阻尼式(KFD 张力器):通过转动气圈盘调节经纱与棒的包围角,来改变经纱的张力。
特点:1)能有效地控制经纱的初张力;2)能吸收张力峰值,减少张力波动;3)兼具断纱自停器的功能。
类型:1)KFD-K:合纤、精纺纱:张力调节范围4-24cN;2)KFD-T:粗纱:张力调节范围30-70cN。
11、储纱机构的作用:在纱线发生断头时便于纱线回绕。
12、梳栉横移必须满足的工艺要求:(1)按织物组织结构进行横移,横移量应是针距的整数倍;(2)横移必须与摆动密切配合;(3)梳栉横移运动符合动力学的要求;(4)梳栉横移机构必须与经编机的用途相适应;(5) 满足快速设计和变换花型的要求。
13、花纹链块的类型以及连接要求原则:(1)花纹链块分为:普通花纹链块和曲线链块。
普通花纹链块按高度不同又可分为:0、1、2、3…号,每一号链块按其斜面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分成a 型(无斜面,又称平链块)、b 型(前面有斜面,又称上升链块)、c 型(后面有鞋面,又称下降链块)、d 型(前后均有斜面,又称上升下降链块)四种类型。
(2)普通花纹链块相邻链块搭接原则为:1)每一块链块应双头在前,单头在后(保证运动平稳无冲击);2)高号链块的斜面与低号链块的平面相邻。
花纹链块只能成组使用(三块为一组),同一组三块链块依次按顺序1、2、3标记,将编织每一横列所需的三块链块编成一组,成组磨铣,这样能确保三块链块表面曲线连续而不中断以及梳栉横移运动平稳。
14、满穿双梳基本组织的表示方法:(1)凡两把梳栉编织相同的组织,且做对称垫纱运动就称为“双经×”(2)两把梳栉编织不同的组织,则将后梳组织的名称放在前面,前梳组织的名称放在后面。
15、双经平组织的特性:(1)线圈直立;(2)纱线断裂,织物分离。
16、经平绒与经绒平的区别:(1)经平绒:长延展线处于织物反面,织物表面平滑,手感柔软,适宜于起绒。
(2)经绒平:长延展线被短延展线束缚住,织物尺寸稳定,不易变形,适宜于做衬衫料。
17、彩色纵条纹织物:(1)后梳:穿一种颜色的经纱;(2)前梳:局部穿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光泽、粗细、品种的纱线。
18、编织缺压集圈经编组织一般使用两种压板:一种是平压板,一种是花压板。
(1)花压板凹口处:不压针;(2)凸出处:压针。
19、压纱经编组织的形成方法:(1)压纱梳栉处于压纱板之前(2)所有梳栉均摆至针前,做正常的针前垫纱运动,返回机前后,压纱板下压,将压纱板前面(机前方向)的梳栉所垫纱线压至针舌下的针杆上,与旧线圈联结,一同脱圈。
20、压纱与衬纬的比较:(1)相同点:均不成圈(2)不同点:21、采用漏针法编织经编双毛圈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调节反面毛圈的高度?答:(1)必须注意要使得正反面毛圈必须同时在某横列的空针上垫毛圈纱,而下一横列同时脱掉毛圈纱,这样才能形成双面毛圈。
(2)可以通过改变脱圈毛圈固着点的距离,即毛圈延展线的长度来调节。
22、刷毛圈装置:在编织双面毛巾时,后梳和前梳所形成的毛圈在编织后都处于织物的正面,要用刷毛机构把前梳形成的毛圈刷到反面。
23、集聚:各梳栉上的花梳导纱针的导纱孔端集中在一条横移工作线上,在织针之间同时前后摆动,使很多花梳栉在机上仅占很少的横移工作线,从而明显减少了梳栉的摆动量,花梳栉的这种配置方式称为“集聚”。
24、逆向摆动:在有些多梳栉拉舍尔经编机器上采用这种“逆向摆动”,即针在朝着与梳栉摆动的相反方向运动,以加快梳栉摆过针平面的时间。
25、四角形(方格)地组织:应用编链纵向延伸性小,衬纬横向延伸性小的原理,使编链和衬纬作不同的联结,彼此相互牵拉成不同的方格地组织。
压纱梳栉 衬纬梳栉 针前垫纱 针前不垫纱 压纱梳栉后至少有一把梳栉 衬纬梳栉前至少有一把梳栉 压纱纱线浮在织物工艺反面衬纬纱夹在地组织圈干与延展线之间简述题1、(1)槽针经编机的成圈机件包括:槽针、沉降片、导纱针和成圈机件配置。
(2)槽针经编机的成圈机件位移曲线(见后)(3)槽针经编机的成圈过程:1)退圈:针身先于针芯上升,且上升速度大于针芯,针芯头上升到沉降片片喉水平线前完全没入针槽内时,针口完全开启。
此后两者继续上升到同一位置,旧线圈退到针杆上,此时,沉降片以片喉握持旧线圈,导纱针已开始向机后运动,准备进针前垫纱。
2)垫纱:针在达到最高位置时候将静止一段时间,导纱针摆到针的最前位置,作针前横移,准备垫纱,接着导纱针又摆回到针后位置,将经纱垫在开启的针口内,垫纱完毕后,针身先下降。
3)闭口和套圈:针身下降到一定距离后,针芯也开始下降,但下降速度比针身慢,直至针身的针钩尖与针芯头端相遇,这时针口完全关闭,旧线圈套圈。
此阶段沉降片快速后退,以免片鼻干扰纱线。
4)弯纱、脱圈、成圈和牵拉:针身和针芯以相同的速度继续向下运动,针钩勾住了经纱开始弯纱。
当针头低于沉降片片腹时,旧线圈由针头上脱下。
随着针身和针芯继续下降,逐步弯成了所需长度的新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