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Andriod平台的校园网上订餐系统可行性报告

基于Andriod平台的校园网上订餐系统可行性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可行性报告题目:基于Android 平台的校园网上订餐系统专业年级: 2013级医学信息工程学号: ********* ********* ********* 姓名:陈亮宏王慧梅雷小银指导老师:**填表日期: 2016 年 10 月 16 日目录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3)1.1选题背景 (3)1.2选题意义 (3)二、研究分析 (5)2.1网上订餐与传统订餐区别 (5)2.1.1功能比较图 (5)2.2校园点餐系统需求可行性分析图 (5)2.3系统总体功能架构分析 (6)2.3.1系统总体结构图 (6)2.3.2系统管理结构图 (7)2.3.3内容管理结构图 (7)2.3.4订餐服务结构图 (8)2.3.5订单管理结构图 (8)三、技术路线及工作进度 (9)3.1前端开发 (9)3.1.1 Android系统架构 (9)3.1.2Android特点 (9)3.1.3 Android Studio集成环境简介 (10)3.2后台开发 (11)3.2.1 Java语言 (11)3.2.2 spring开发框架 (12)3.2.3 My SQL数据库 (14)3.3工作进度 (15)四、主要成果形式 (16)参考文献 (17)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1选题背景“民以食为天”,不管在哪个学校,都拥有着自己的食堂餐馆,可见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

传统的校园点餐都是人工服务完成的,但近几年伴随着IT技术的发展,也有着各式各样的点餐方式出现,如ZiggBee网络的无线点餐系统,但这种系统需要布局ZiggBee网络,并开发对应的应用。

成本高而且不方便,因此大多数学校不愿意采用这种点餐方式。

现在的学生几乎每人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这么多的学生需要去食堂就餐,那么是否可以开发一款适合高校学生的点餐系统,成本和性能让学校接受,同时让学生觉得时尚与便捷?答案显而易见。

在树立良好校园食堂形象,提高管理水平,节约成本控制,提高服务效率意识方面在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而恰恰校园点餐系统的应用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在,其信息化、智能化优势相比传统服务方式明显要高出相当一个档次。

这既是技术发展的现状使然,更是市场发展的必要使然。

1.2选题意义无线校园点餐系统之所以加上“无线”二字,就是与传统服务形式相区别,校园点餐系统的应用解决的不仅仅是强压式的员工服务意识,在更大程度上实质发挥了员工自身的长期主动的服务意识,因为复杂变得简洁,忙乱变得轻松,程序多而变得环节少,自然而然与传统服务方式截然不同。

不仅服务员的工作量变得简洁明了,对管理者而言更是如此:如随时随地每时每刻管理者都可清晰了解内部的各窗口服务状况、销售状况、收支状况、库存采购状况、实时就餐人数、实时餐桌利用率、某类菜品销售状况、节假日进销存状况等等,各种数据为决策提供了强大依据,故而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各方面管理。

广大群众已经把“网上订餐”当作一种潮流,传统餐饮业在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人民群众的餐饮习惯也渐渐趋向于“订餐到户”。

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信息的来源主要依靠于网络。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需要满足口腹才有精力去工作学习。

而现在的大学校园就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餐厅饭菜供应时间短;就餐点抢不到座位就餐;长时间排队等餐浪费时间资源;比起在餐厅这种公共环境就餐,大家更倾向于将饭菜带回寝室就餐。

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就餐的不便。

因此,创建一款校园网上订餐系统是十分具有发展空间以及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分析2.1网上订餐与传统订餐区别2.1.1功能比较图图 1 功能比较图2.2校园点餐系统需求可行性分析图图 2 校园点餐系统接受度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84%的同学都愿意接受这款产品。

由此可得出该产品潜在的市场非常大。

2.3系统总体功能架构分析2.3.1系统总体结构图 校园点餐系统系统管理内容管理订餐服务订单管理权限管理用户管理菜品管理订单跟踪界面管理浏览菜谱生成订单菜品评价查看订单取消订单图 3 系统总体结构图(1)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用户登录、注册功能和对用户账号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的管理以及对不同用户能够操作对应的权限界面的权限管理。

(2)内容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菜谱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的管理,及对菜单信息的更新操作,订单的跟踪操作,系统界面主题的订制。

(3)订餐服务模块:主要通过浏览菜单,再产生订单后,可以对菜品进行评价。

(4)订单管理模块:通过系统浏览订单,取消订单。

超级管理员用户数据管理员用户菜品数据其他数据图 4 系统管理结构图2.3.3内容管理结构图管理员菜品管理界面管理订单跟踪图 5 内容管理结构图用户浏览订单菜品评价生成订单图 6 订单服务结构图2.3.5订单管理结构图订单查看订单取消订单图7 订单管理结构图三、技术路线及工作进度3.1前端开发3.1.1 Android系统架构Android系统是在Linux操作系统基础之上建立的,该系统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4层组成,它采用一种被称为软件叠层(SoftwareStack)的方式进行构建M J。

通过采用这种系统架构,能够分离各层,定义每层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功能。

Android并不是传统的Linux风格的规范或分发版本,也不是一系列可重用的组件集成,而是基于Linux内核的软件平台和操作系统。

Android的系统架构一般从上而下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Linux内核层¨“J,支持用户自由开发。

Android的架构主要由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函数库和运行时(Libraries、Android Runtime)、Linux内核(Linux Kernel)组成。

应用程序层包括用户自定义安装和系统本身的应用程序,两者均可访问Android系统提供的API框架。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提供API 框架。

函数库向应用程序框架层提供C/C++库,Android运行时向应用程序框架层提供Dalvik虚拟机和Android核心库集。

Linux内核提供安全机制、内存管理、进程管理、显示驱动等核心系统服务。

3.1.2Android特点(1)开放性:Android系统是Google公司研发的一款以Linux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开源的手机操作系统,自问世以来,就以其代码开源性有利于系统的升级换代和市场推广而受到各行各业青睐。

从系统发布到现在,Android一直得到大多数手机制造商的支持,并且也在进行不断地更新换代和完善。

开放性这一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开发商,丰富了系统软件资源。

伴随着使用者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必将快速地趋于成熟。

(2)挣脱运营商的束缚:从前,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是在欧洲和美洲,手机运营商限制手机用户的使用,用户所使用的手机功能和接人的网络,大部分都被手机运营商控制着。

但随着Android系统的出现,手机接入网络受到运营商的限制程度大大降低,连接网络更便捷。

随着手机网络的逐渐升级和完善,手机已经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连接网络,不受运营商的限制。

(3)丰富的硬件选择:大多数手机应用开发商开发出各式各样的手机应用,虽然这些应用的功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但这不会影响到相互之间数据传输的同步和产品的兼容性。

(4)移动性:Android系统的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移动数据或无线网络连接方式实现网络的访问。

3.1.3 Android Studio集成环境简介北京时间5月16日,在I/O大会上,谷歌推出新的Android开发环境Android Studio,并对开发者控制台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五个新的功能。

Android Studio是谷歌推出了新的Android开发环境,开发者可以在编写程序的同时看到自己的应用在不同尺寸屏幕中的样子。

谷歌对开发者控制台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五个新的功能,包括优化小贴士、应用翻译服务、推荐跟踪、营收曲线图、用版测试和阶段性展示。

在Google 2013年I/O大会上,Android Studio这款开发工具被首次公布,这也是为了方便开发者基于Android开发。

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多分辨率。

Android设备拥有大量不同尺寸的屏幕和分辨率,根据新的Studio,开发者可以很方便的调整在各个分辨率设备上的应用。

同时Studio还解决语言问题,多语言版本(但是没有中文版本!)、支持翻译都让开发者更适应全球开发环境。

Studio还提供收入记录功能。

最大的改变在于Beta测试的功能。

Studio提供了Beta Testing,可以让开发者很方便试运行。

3.2后台开发3.2.1 Java语言Java是由Sun Micro Systems公司推出的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Java语言)和Java平台的总称。

Java由James Gosling和同事们共同研发,并在1995年正式推出。

Java最初被称为Oak,是1991年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嵌入式芯片而设计的。

1995年更名为Java,并重新设计用于开发Internet 应用程序。

用Java实现的HotJava浏览器(支持Java applet)显示了Java的魅力:跨平台、动态Web、Internet计算。

从此,Java被广泛接受并推动了Web的迅速发展,常用的浏览器均支持Javaapplet。

另一方面,Java技术也不断更新。

Java自面世后就非常流行,发展迅速,对C++语言形成有力冲击。

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2010年Oracle公司收购Sun Micro Systems。

Java编程语言的风格十分接近C语言、C++语言。

Java是一个纯粹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继承了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

Java舍弃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指针(以引用取代)、运算符重载(operator overloading)、多重继承(以接口取代)等特性,增加了垃圾回收器功能用于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员不用再为内存管理而担忧。

在Java 1.5 版本中,Java 又引入了泛型编程(Generic Programming)、类型安全的枚举、不定长参数和自动装/拆箱等语言特性。

Java不同于一般的编译执行计算机语言和解释执行计算机语言。

它首先将源代码编译成二进制字节码(byte code),然后依赖各种不同平台上的虚拟机来解释执行字节码。

从而实现了“一次编译、到处执行”的跨平台特性。

不过,每次的执行编译后的字节码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Java 程序的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