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国大典试讲定稿

开国大典试讲定稿

开国大典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10.1日是什么节日?是的,就是国庆节。

师:那你是否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
师:是的,新中国诞生的日子。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隆重的开国大典。

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庄严地写下这个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典礼。

板书课题;注意典的笔顺,典是什么意思,就是典礼。

二、初读
1.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大屏幕上呈现了一组生字词,哪位小勇士来试一试?
A、你手举得最快,请你来读——不仅读的准确,而且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老师请你做大家的小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来读。

果然人多力量大,同学们读的非常有气势。

字不仅要会读更要会写,同学们观察一下在这组生字里那个字最容易写错?——“诞”这个字,右面是延不是廷。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在写字本上写三遍。

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头正身直脚放平”,保持良好的写字习惯。

这位同学不仅字写得非常准确,而且结构匀称,美观大方,你可真是一位小小书法家。

2、看来生字词已经难不倒大家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来读书了,别着急,带着老师的一个问题:开国大典都有哪些场景?
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教室里充满朗朗的读书声,从大家专注的神情中老师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求知若渴。

B、你想来回答,请你来——概括的既准确又全面,对,群众进场、典礼仪式、
群众游行的场面。

既然这么多的场面,那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场面描写的。

三、研读
(一)时间顺序
1.开国大典,庄严隆重。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并做好标注,将文中表示大典进行时间的各个项目做上记号。

2.你找的很全面,既有“下午三点整、两个半钟头”这样直接描写的词语,也有“接着,阅兵式完毕”这样间接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有什么发现?
3.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这就是此文的写作顺序。

,也叫文章的脉络。

由此看出,
场面描写必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板书:时间顺序)。

4.大家再次朗读这些词语,感受这次序之美。

(二)点面结合
1.再次默读文章,出席典礼的都有谁?有多少人?
2.这么多的人,提到有名有姓的是谁?
3.能在这样盛大的典礼中被提及姓名的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作为本文而言,这些无疑是文中的重点人物,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毛泽东主席。

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法(板书: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4.你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得到?
5.你很会找,抓住了毛主席的动作“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感受到毛主席非常平易近人,这些动作就能证明。

6.伟人毛泽东、领袖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来,让我们怀着对毛主席的敬重之情,一齐深情地朗读。

(三)运用想象
1.这么多的人参加典礼,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是呀,天安门广场上挤满了人,人们很开心很激动。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能读好。

谁来读?
读出了盛大的画面感。

看这两个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呀,声音传到了中国的各个角落。

师:说得好,传到各个角落。

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

男女生合作读。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都传到了哪些地方?
3.是啊,传到大街小巷,传到每一间学校、每一家商店、每一家工厂。

4.真是想象无极限啊,作者在写这个画面时,便运用了想象(板书:运用想象),让我们感受这声音的震撼力。

5.下面我们一齐朗读这一段,读出雄伟的气势。

四、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场面描写的一些方法,大家课下可以根据这些方法,描写一个场面。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