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价值与社会工作价值PPT课件( 44页)
价值与社会工作价值PPT课件( 44页)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观点的历史演进
1、关注案主道德阶段 2、关注社会改革阶段 3、关注专业和实务工作者的伦理、道德问题阶段 4、关注社会正义、权利与改革阶段 5、关注应用性专业伦理阶段
(一)关注案主道德阶段(1601-19世纪末)
在这一发展阶段,社会工作主要的任务是 救济贫困和解决贫困产生的原因问题。
(五)关注应用性专业伦理阶段
从社会工作来看,自1976年Levy出版第一 本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专著《社会工 作伦理》以来,己有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 社会工作价值和伦理的专门研究,到1980 年代,涌现出大量的社会工作伦理文献。 同时,各国及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协 会也都制订和颁行了自己的伦理守则,对 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给 予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范。
第二章 价值与社会工 作价值
内容:
一、价值与社会工作价值 二、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观点的历史演进 三、社会工作核心价值 四、社会工作价值的层次与类别 五、社会工作核心价值中的矛盾与冲突
价值的故事
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其中有 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学生们 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 子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 “终生碌碌”等等。
3)人的价值评价标准: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 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一般)
(个别)
哲 具体表现为
学
具
世
体 经济价值
界
领 道德价值
观
域 审美价值
领
的 艺术价值
域
概括和总结 价
的
值
价
值
(共性)
(个性)
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 价值(贡献)
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 价值(索取)
四十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 这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他惊奇 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 地,无从考查外,其余180个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 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 这一切,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
东泉热洞变冷,洞中钻井取温泉
村民与粉红椋鸟和谐相处
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镇苏
阿拉木图村20多万亩的春秋 草场上,随着20余万只粉红 椋鸟在这里安家,草场上的蝗 虫很快得到控制,草原又恢复 了生机。
粉红椋鸟以蝗虫为主食, 食量惊人,每天捕食蝗虫12 0-180只,是生物灭蝗的 主力军,被当地群众称为“铁 甲兵”。
继任者找到当年的小学教师,此时她已是迟暮晚年,吐字 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我爱这些孩 子。”
讨论:材料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又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案例启示:
1、每个人对除他以外的人、物、群体、社 会的价值有着不同的评价。(主观性,多 元性,复杂性)
2、而价值偏好决定了人(主体)对客体价 值的评价,同时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特点:
第一,问题成因的社会化。 第二,问题解决方式的社会化。 第三,目标的社会化。 第四,工作对象的社会化。
2.从理性观点向情感观点的转向
在契约观念主导下建立起来的专业人际关 系不允许个人情感色彩的加入。社会工作 专业化过程的早期,也倾向于要求在工作 者与案主之间建立单纯的契约关系,单纯 的契约关系和工作者的价值中立态度常常 因为过于僵硬、死板、缺乏温情而难于被 案主接受。
这一时期内,社会工作仍把救助穷人看做 是一种不平等地位上的施舍,需要这种施 舍,是由于个人具有懒惰、依赖等不良习 惯;接受施舍,则会摧毁贫民的自尊心、 进取心和道德观念。因此,必须通过强迫 工作的方法使贫民摆脱对施舍的依赖,最 终在独立生活中实现其道德的完善。
核心观念:助人自助
(二)关注社会改革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以公正、平等、人道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个体 成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具体表现为: 对人的尊重、重视个人改变的潜能、案主自 我决定权、社会应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 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和服务以使其满足基本 需要、赋予案主权利、平等的机会、尊重多 元性、保密和隐私权等等 。
4、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发展趋势
1.从个体观点向整体观点的转向。
20世纪60~70年代,社会工作专业开始吸收 和借鉴现代系统论观点,确立“人在情境中”的 实务信念,认为个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原 因造成的,而主要是社会环境的问题,或者是个 人和环境之间缺乏互动的结果,把环境和个人的 改变作为社会工作的双重焦点。
伊犁河谷2005年蝗虫 危害面积达300余万亩,各 县市在春秋草场堆石筑巢,为 粉红椋鸟营造栖息场所,目前 以粉红椋鸟为主的生物治蝗面 积已达205万亩,治理蝗虫 效果明显。
讨论: 前面我们看到对待自然的两种不同性 质的情形,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情形呢?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 要的作用:
核心理念:案主利益至上
第三节 社会工作核心价值
(-)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观 (二)西方学者对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的概括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发展趋势
1、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观
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早期社会工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把救助看 成一种施舍,是对受助者的怜悯,它承认 和容许受助者的羞耻感及不平等的意识。
睦邻组织运动的兴起。 睦邻组织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把解决社会问
题作为自己的责任、承认案主的平等地位、 倡导工作者对案主的同情与接纳以及关注 人们的精神健康等价值观念都在后来的社 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三)关注专业和实务工作者的伦理、道德
受助者 的道德水平发展到这一时期的开始关注从 业者自身的道德素质,既是专业自身发展 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工作从自发走向自 觉的表现。
(1),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2),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生存和生活 方式的选择
正确 错误
成功 失败
讨论:以上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说 明了什么?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
(1) 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 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2)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 确价值观的导 向作用。
(三)社会学意义上的价值
社会学上的价值概念偏重于价值的“主体 评价”方面及其对主体行为的指导作用。
戴维(Dewey)强调指出价值这个概念应 当包括某些评价和喜好的因素,它所发挥 的作用是为选择合适的行为提供指导或准 则。
克拉克豪恩(Kluckhohn) (1951:396): “价值不仅是一种喜好,而且是一种在感 觉和思考中被证明的喜好。”
2、西方学者对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的概括
巴特利(Baretlett,H.W.1958)将社会工作 的基本价值说括为六项
●个人应受社会的关怀。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
●个人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 他人的个体。
●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于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以及透过社会参与的行动来尽到社会职责。
特点:
1.仍然坚持价值中立与案主自觉原则
2.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应是富有人情味的协 作、伙伴关系 。
3.从功利观点向服务观点的转向
近百年以来,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中 也出现了“异化”现象:“远离它对社会 公益的捍卫和追求,对不幸的、在社会上 处于边缘的和备受歧视的弱势群体,就更 加隔膜,”社工人员沦为“科技官僚”和 “个案经理”。这里所说的“异化”现象, 就是专业主义和管理主义对社会工作价值 观的“反叛”:价值观的基础和指导地位 被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取代了
(四)关注社会正义、权利与改革阶段
如Ron Bailey(1980)所说做一个“鼓动 者”而不是“体系的附和者及警察”、 “前线爪牙”。他应当在任何时候都代表 案主的利益,为了他们的利益而鼓动他们 去和上级(或政府、体系等)对抗,以便 最终满足案主的需要。
核心观念:社会工作者应当改变过去那种 与案主的权威与压迫关系,代之以平等的 对话关系,为案主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而不 是公式化的服务。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职责与能力,以提供社会中的每一 个人有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 能力的实现。
波音(Boehm,Werner W.1959)列出下列六项社会
工作的重要基本价值
●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权利,也有达成此目 标的本能。
●每一个人身为社会的一分子,有责任设法达成 自我实现,并贡献社会。
+ 个别我
集体我
完整的我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 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 值的总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
的导向作用。
温泉粗放开采, 中国第一热洞短流
第一节 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什么是价值
1)哲学领域的价值含义:某一特定群体所偏好的信念或假设, 是特定群体对社会中是非、善恶、高低、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 价,它规范着该群体的行为。价值的特点:多元性、复杂性、 主观性(不可被客观地验证)。
2)人的价值是什么: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 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 需要。
罗克齐(Rokeach)指出:“价值乃是一种 持久的信念,相信某一种方式或最终的状 态是比另一种相反的方式或状态要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