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


8
五、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在矛盾与冲突
• 6.革新变迁对传统主义
• 7.异质性对同质性
• 8.文化决定论对个人本能论 • 9.相互依赖对个人自治 • 10.个性化对模式化
9
六、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外在矛盾与冲突
• 1.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 • 2.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 • 3.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与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道德观,而西方社会工 作伦理则坚持“人的独立性”原则。
3、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体系差 异较大。
1、佛教的因缘果报理念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冲突
• 宿命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必受乐,恶必受苦, 这是支配人生命运的法则。 • 人们常常无视自己的权利被践踏和剥夺,认为自己要承担 的惩罚是命中注定的,对于外界的帮助持怀疑和拒接态度,
10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 价值观的本土化
(一)什么是本土化?。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价值观 理论 技巧
12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基本原则
1.内生因素:中国传统文化
2.外生因素: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利他主义
3、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社会工 作伦理的价值体系差异较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信仰,而西 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基础是新教伦理、人文民主主义和 社会福利思想。社会工作强烈的西方文化特点与共产主义 信仰的差距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服务的对 象是“人民”。
• 道家思想核心的“道”,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道
家提倡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面对冲突,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协调关系,最终达到 和谐圆满。
2、追求以人为本、平等公正
• 孔子“仁者爱人”; • 庄子“物无贵贱”; • 国家管理“民者,君之本也”; • 佛教众生平等观念。
3、社会福利思想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文化基础
(一)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1.西方价值观的基础
(1)基督教哲学 (2)人文主义思想 (3)民主思想 (4)社会主义
(5)福利主义
14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文化基础
2.中国价值观的基础
(1)儒家文化 (2)道家文化 (3)佛教文化
15
三、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设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常常遇到阻力。
案例
• 联合国估计,全球有3500万自闭症患者,其中,中国超过 700万。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表明,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 神残疾首位。据公开的数字显示,广东超过60万人患有自 闭症,当中约15万人为儿童。自闭症目前的发病率为 1/150。 • 比寻常父母付出多百倍、千倍的自闭症孩子父母,却鲜被关 注。这样的状况,过去、现在都没有改变过。他们除了承受 孩子不幸带来的巨大压力外,还要背负世俗别样的目光。 • 事实上,当孩子被诊断为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家长才是更需 要帮助的。因为孩子不了解这一纸诊断的含义,他们不会因 此而痛苦,真正痛苦的是他们的家长。因为家长在这个时候 往往会从“我做错了什么”和“因果报应”等主观臆想上来 折磨自己。
案例
• 政治婚姻,男女双方为了某一方或某一方所属的集团的 政治利益而结婚,多指没有感情(爱情)基础,因单方 或双方利益驱使下结成的婚姻。
• 西汉王昭君出塞,大唐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清朝乾隆时 期的香妃;民国时期的孙中山与宋庆龄,蒋介石与宋美 龄婚姻都存在一定的政治婚姻因素。
• 到了现在,父母包办的婚姻都统称为政治婚姻了。
1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关注服务对象个人,从个人层面找原因 关注社会环境,从社会层面找原因 2
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
7
五、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在冲突与矛盾
1967年,美国学者麦克里德和梅耶提出了十组相互冲突 的价值: •1.个人价值对制度目标 •2.个人自由对社会控制 •3.团体责任对个人责任 •4.安全保障对艰苦奋斗 •5.相对论、实用论对绝对论、神圣论
• 孔子的大同理想; • 孟子的仁政; • 墨子的兼爱非攻观念; •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乐善好施、积极参与的福利取向与西 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中提到的社会工作目标有着高度的 一致。
五、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在 中国本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佛教的因缘果报理念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诸多方面 相冲突。
2、儒家的仁道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人本主义相去甚远。
4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 1.戈登 • 2.比斯台克 • 3.柏伊姆 • 4.泰彻 • 5.NASW • 6.香港 • 7.总结
5
三、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的一般概括
• 1.服务 • 2.利他 • 3.社会公平与正义 • 4.人的价值与尊严 • 5.平等与尊重 • 6.合作 • 7.敬业
6
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
社会工作伦理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价值观影响我们的态度与行为。 是一种期望某些事务的概念,会影响决定应该如何行动以及行动
的目的。
社会工作源于对特定价值观的坚信不疑。 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同社会中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一道工作。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当冲突出现时要优先考虑社会工作的价值 观。
2、儒家的仁道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 人本主义相去甚远
• 与人本主义的个人自由意志可以决定命运相反, 强调压抑、忍让、服从,是要节制自已,遵从社会 规范;强调“知足常乐”,对自己的遭遇要隐忍。 • 与“个体的独立性”相悖,注重家庭人伦关系, 强调个人应配合家族或集体的利益而行动,从而忽 视了个体的利益与权利。
1.社会福利观念、宗教慈善思想方面的差异 2.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差异 3.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特征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之间 的矛盾和冲突
16
四、西方社会价值理念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
1、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 2、追求以人为本、平等公正 3、社会福利思想
1、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
• 儒家思想中的“和”,追求的是人与人间的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