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

影象表义和情节表义方法的区别:导演必须重视时间因素的叙事功能,熟练掌握运用影象达到情节表义的再现方法。

这是导演的基本功,也是最常用的表述方法。

擅长用影象表义和表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艺术感觉去创作,而擅长情节表义用再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理性去拍片。

由于创作方法不同,使用的技巧不同,在创作个性和风格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导演必须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三个方面:1.要有灵性主要指艺术感觉好。

2.要有悟性主要指对生活中新事物的敏感性。

3.要有韧性主要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

导演的职责与工作:一、筹备阶段:1.研究剧本2.遴选演员中国演艺界有一句经验之谈,叫“人保戏”和“戏保人”。

3.写作导演阐述(重点)导演阐述是导演对未来影片或电视剧描绘的蓝图,是导演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的说明,也是导演的纲领性的整体设计。

导演阐述写作,并无固定的格式,由于导演的个性和风格各异,所以有各不性同的写法,有的写的非常具体细致,甚至涉及到每场戏的构思和设计方案;有的则是提纲挈领地只谈主要问题。

所以不必拘泥于一种格式。

从内容上看,一般包含以下几点:a.对剧本的立意、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方面的阐释。

b.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c.对剧中主要矛盾冲突的理解和把握。

d.对未来影片风格样式的定位。

e.对节奏的处理。

f.对表演、摄影(像)、美术、服装、道具等创作的构思和造型设计的要求。

g.对音乐(作曲)、录音、剪辑等各创作部门的提示。

h.对剧中需要运用特特技处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与特技部门协商处理。

4.选景依据是剧本。

景物是为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活动提供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的造型环境。

写分镜头前应去所需的场景踩点,熟悉场景后在写分镜头。

导演在选景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将自己想象中的环境向现实的环境上靠。

5.创作分镜头剧本分镜头剧本是导演用于现场拍摄的蓝本和依据,也是导演对文学剧本的二度创作。

将文学语言转化为可读的视听语言结构,并将导演的一切艺术构思溶入到分镜头剧本之中。

导演在分镜头时,应该注意的是,要有自己的构思,并为实现构思寻找到可视的物质外壳,并对剧本中某些情节段落加以强调和冲淡。

强调:就是对剧本中的某些地方,给以突出、强化、丰富和增补。

强调是为了锦上添花,切忌画蛇添足。

冲淡:对那些剧作中可有可无,或者省略的地方,给以消弱、淡化、删减。

2.拍摄阶段导演的分镜头剧本,只是文字处理的视听语言,导演的艺术构思还只是体现在文字上,应该注意即兴创作,它即可以焕发光彩、也可能导致失误。

场记:现场打板。

、填写场记单。

电视剧场记单选择剧本除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之外,主要考虑到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看剧本的社会价值是否反映了生活,并能对生活起到认识和推动作用。

二、看容量:要有三、五个有血有肉、有作为的人物,和一组好的人物关系。

三、看有无可供导演等组成摄制组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余地。

四、看能否使观众感兴趣。

1.政治兴趣。

2.感情满足3.好奇心4.艺术享受五、要考虑是否有对路的导演,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题材再好,也宁可放弃。

六、重视市场调查研究。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变,立足西部。

剧本的划分从题材划分:1.时间:历史和现实题材2.行业:工业、农业、军事、商业、校园等题材。

3.样式:悲剧、喜剧、正剧等多种样式。

4.类型:言情、惊险、悬念、推理、枪战、功夫、科幻等片种。

5.品位:商业(娱乐)片、艺术片等。

导演在分析剧中人物的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首先要关注剧中人物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

多侧面(故事情节、人物内心、和别的人物相类比等等手法)、多视角的表现技巧。

二、人物的动作电影和电视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表现运动。

要求人物赋予动作性,要求将人物放在动作中展示其思想、情感、心理和性格,以增强人物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人物性格的显示,必须和人物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人物语言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人际交流和互相沟通信息的媒介。

所以在影视作品中写好人物语言、用好人物语言,对于导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人物性格的表现不仅在动作上而且还体现在语言上。

四、关注人物出场注意演员在戏中第一次的出现,其装扮、动作、语言等等都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在主要演员出现在戏中第一次时,必须重视其的人物造型。

人物出场可以分为:实出和虚出以及实虚结合的方法出场。

1.实出:让人物实实在在地出现在观众面前,观众能见其人,能闻其声,有一个真实的、具体的感知和印象。

2.虚出:基本上借助已经登场的人物间接地介绍未曾出场的人物的社会面貌和性格特征,以及他或她和已经出场登场人物之间的关系与纠葛。

一般来说,虚出某个人物,多是为了在后面实出某个人物,当然,也不乏在整部作品中始终没有露面的虚出人物。

3.虚实结合:这中手法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是为了做好铺垫、加深印象,并给观众的思想上留下欲睹此人风貌的期待感。

导演指导演员的方法:一、示范式二、启发式三、示范与启发相结合式。

悬念机制类型:一、为希区柯克所擅长运用的悬念机制。

即让观众知道剧中当事人不知道的事情。

二、与上述悬念机制相反。

即对观众保密让观众和剧中当事人一样,都不知道犯罪的阴谋诡计,都被蒙在鼓里。

三、还有一种悬念机制与上述两种不同,它的结构是由客观情势的危险性和规定情境的尖锐性所形成的。

例如,运用左轮手枪,装上一颗子弹,转动轮子,推进枪身,谁也不知道到底哪一枪就打中人!四、另有一种悬念机制与上述三种不同,它是让剧中的当事人、谋划者以及银幕前的观众全都知道当事人要发生的危险和面临的困境。

使观众看到,剧中当事人有何办法和高招,能够战胜坏人,化险为夷,保住自己的性命;或者是危机转化,把不利化为有利,把被动化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最后达到抑恶扬善的目的。

使观众感到心情愉快。

上述几种悬念机制各有不同,但比较来说,以其中第一种对观众的心理影响最重,刺激最大,反应也最为强烈,其余几种则略微逊色。

观众对悬念期待与破解的心理反应:一、在意料之中,符合心理期望。

二、出乎意外,但在情理之中(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谁会知道谋杀者竟然会变为被害者。

)三、虽在意料之外,但不在情理之中。

悬念不仅落空,而且会造成观众的逆反心理,觉得编导在戏弄观众,生编硬造,脱离实际,从而使观众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觉得电影片子就是电影骗子,让人大失所望。

总之,悬念不能太玄,过于玄虚,离谱太远,缺乏可信性和真实感,悬念就变成了旋念,从而丧失了它的魅力。

影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基本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细部动作的描绘,即情绪细节和动作细节。

另一方面、对物件细节的运用和处理。

“物件细节”的功能与应用:1.作用于情节结构2.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3.借物抒情,寓情于物4.物件细节的拟人化与风格化5.物件细节的时代烙印6.镜头转换与故事串连的媒介时间设计一、时间的界定一般来说,电影时间可分为放映时间和银幕时间。

二、时间的假定性分为三种类型:1.现在式(时间是线性的)2.过去式(闪回处理)3.未来式(闪前处理)在电影的创作中,运用时间的假定性时,还经常使用时间变形的方式来简化叙事的过程或丰富故事的内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压缩时间加速时间进程,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冗长过程的枝蔓。

2.延伸时间为了渲染情绪和烘托气氛。

延伸时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 通过延伸空间来延伸时间。

B 利用人物的心理活动时间来延伸时间的。

(人死的瞬间,以主观镜头切回现实生活中)C 借助镜头角度和视点的变换以蒙太奇技巧,将时间加以延伸,达到渲染情绪和烘托气氛的目的。

3.时间停顿强化某个特定的动作或人物的特殊情绪,以引起观众的特别注意。

4.时间倒流5.模糊时间大约加一段时间。

这样做比运用准确时间会给观众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和宽容度,给人一种蒙胧的印象。

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为更趋向合理。

6.心理时间主要指银幕上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心路历程,即人物的所思、所想,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化为形象的。

电影时间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非连续性表现电影内在的连续性,而电影的连续性则必须由非连续性来表现。

观众的观赏心理时间这些都是观众心理上的作用,比如,影片的镜头组接流畅,速度快,节奏高,观众的观赏心理就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如果速度慢,节奏平,叙事拖沓,就会容易让人感到时间冗长,沉闷,无法忍耐。

空间设计电影空间的特征:即二重性,第一:银幕本身所占有的空间,即长方形的二维空间。

第二:银幕做为载体,通过放映机反射出来的影像,却具有深度感。

画内空间:主要是指画框之内,即四个边框之内映出的环境空间。

画内空间是每个导演无不重视的空间设计,这些设计都体现出导演的艺术造型高低。

画外空间:银幕四个边框之外的空间,它是观众看不到的空间,是凭空想象的空间。

画框的四边,加上第五部分的,摄影机后面的空间,它与四条边框形成的空间截然不同,在电影中的人物要移到画框的左边或右边才能达到这种空间,最后还有个第六部分空间,包括布景后面存在的空间和物体。

第六空间的外限刚刚在地平线以外。

空间的假定性把从不是一个环境里拍来的部分,都最后和为一个整体的环境,比如,一间教室、一间图书馆、一个篮球场、等等,它们都是从不同的地方拍来的,到最后却形成了一个虚拟学校的整体。

空间的象征性电影空间的造型因素,不仅能完成电影的叙事作用,同时,它还能透过摄影机的独特视角附丽于具有隐喻的象征性。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空间造型的表现作用,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空间造型语言纳入到导演的艺术构思之中。

在电影《菊豆》中,导演对染坊空间环境的处理,显然是有其艺术构思的,它既作为陈述故事的载体,又具有象征层面的喻意,人的生存状态,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仿佛就生活在一个色彩杂陈的大染缸里,经受着五颜六色的浸染,变换着各式各样的面目。

空间造型的设计和处理,完全和故事的陈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空间设计与造型观念导演在关注空间设计时,最为重要的是要建立造型观念。

人物造型、景物造型、气氛造型、色彩造型、光影造型、声音造型等。

时空结构电影和电视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复合体,是采用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影视中的时间设计与空间设计是相互依存的,也是相辅相成。

视觉语言镜头镜头景别的划分和作用:1.远景,多用于介绍环境,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巨大的空间,表现宏伟壮观的气氛,表现时间和场面的规模和气势,有时远景也可以起到特写的作用,用以刻画人物的情绪和心理。

2.全景,全景和远景的差不多,区别不大,主要是用以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中景,最主要的是能看清人物的上半身的动作,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流。

也称:二半吊子镜头。

4.近景,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任务面部表情的变化。

有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对事对人的情绪反应。

相关主题